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长安 《活力》2006,(6):103-103
反贪侦查工作是人民检察院在处理经济违法犯罪问题的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性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措施。侦查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方法,合理运用谋略是准确、及时处理案件的必要手段。目前,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的手段和方法较为隐蔽和狡猾;犯罪分子作案前考虑犯罪成本,立案前串供串证、订立攻守同盟,立案后拒供翻供、拒证翻证的现象增多;犯罪嫌疑人的意志力、对抗性和反侦查能力也有所增强。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侦查破案和固定证据的难度。因此,反贪侦查工作中的谋略运用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9月28日,涉嫌生产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罪的犯罪嫌疑人余梓伦、方正亚被义乌市人民检察院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余梓伦、方正亚两人在义乌后宅合伙经营农机电焊修理店。2001年7月25日,义乌鑫盛彩印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谷某想在自己公司安装一部电梯,因为想节约点资金,就委托犯罪嫌疑人余梓伦帮忙,余梓伦随即找方正亚当帮手。两犯罪嫌疑人明知道自己既没有简易电梯制造、安全许可证,又没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情况下,却仍旧在市场上购买了一些铁架和钢板,依靠自己土办法制造了一架属国家严管的简易载货电梯,并在未经过地市有关部门监测的情…  相似文献   

3.
“个人住房贷款”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最优质的利润来源。为了这块“肥肉”,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各出奇谋,不断上演争夺战,最初定下的统一利率“攻守同盟”也随之瓦解,这表明银行利率定价市场化进程正在加快。  相似文献   

4.
周丽娟 《活力》2004,(9):102-102
超期羁押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程序违法行为,它既影响了刑事诉讼法的正确顺利实施,又使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致使案件质量下降,同时会造成假案、错案的发生,在人民群众、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引起不良反响。超期羁押现象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从执法实践中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赵明 《活力》2005,(9):96-96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活动,也是办理公诉案件的法定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司法实践中,常常遇到因案件讯问方法不当而引起犯罪嫌疑人在庭审中翻供、拒供,影响公诉效果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审查起诉中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谢宏复  赵岩 《活力》2011,(12):112-112
一、刑事侦查中存在的问题(一)注重破案,忽略严密搜集证据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的侦查中.只注重抓获犯罪嫌疑人,一旦犯罪嫌疑人被缉拿归案,案件告破,就算是大功告成。只要犯罪嫌疑人供认不讳,公安机关搜集一些随手可得的证据.形成卷宗移送检察机关,就认为案件在公安环节办结。其后果是,在检察环节犯罪嫌疑人翻供,造成案件诉讼难以进行;...  相似文献   

7.
《乡镇论坛》2010,(4):18-19
福建省大田县民政局致信本刊称:群众反映该县均溪镇玉田村2009年村委会选举中新当选的一名村委会委员是县公安局2007年就在网络上通缉的犯罪嫌疑人。目前该犯罪嫌疑人已取保候审。大田县民政局认为.该犯罪嫌疑人隐瞒犯罪事实,影响了群众公正投票,  相似文献   

8.
杨军  杨姗 《活力》2010,(18):50-50,52
“零口供”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归案之日起.自始至终均矢口否认自己实施或参与实施犯罪行为,公安机关认定其涉嫌犯罪依据的是其他一些直接或间接证据的案件。所谓的“零口供”,不是没有口供.而是没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供述其实施或参与实施犯罪行为的口供。通常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犯罪嫌疑人根本否认自己实施了犯罪行为;另一种情况是犯罪嫌疑人只供述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林国立 《活力》2005,(9):116-116
超期羁押是指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超过法定办案期限,违法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胡平 《活力》2005,(10):147-147
贿赂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智能经济犯罪,侦查取证难度较大,因此,审讯工作在对贿赂案件的侦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案件侦查的胜败。根据实践经验,犯罪嫌疑人在被讯问过程中,其心理活动往往经过防御、动摇、崩溃三个发展阶段,我们只要针对犯罪嫌疑人心理的上述特征,灵活地使用不同的审讯策略,及时排除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心理上障碍,就能够促使其坦白交代问题,认罪服法。  相似文献   

11.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博弈解释 警察抓住两个罪犯,但是警察局却缺乏足够的证据指证他们所犯的罪行。如果罪犯中至少有一人供认犯罪,就能确认罪名成立。为了得到所需的口供,警察将这两名罪犯分别关押防止他们串供或结成攻守同盟,并分别跟他们讲清了其处境和面临的选择: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7年;如果两个都抵赖,各判2年(或因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12.
杨虹 《价值工程》2012,31(2):272-273
网上追逃措施在打击刑事犯罪、抓获犯罪嫌疑人、保证犯罪嫌疑人迅速及时到案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法律对"网上追逃"缺乏具体明确的规范,实践中犯罪嫌疑人的羁押、移交程序随意、混乱,容易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本人认为应当尽快将其纳入刑事诉讼法进行规范,细化网上追逃程序,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刘德军 《活力》2006,(6):126-127
本文论述了刑讯逼供行为存在的主要原因,侦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处于不公开与无法监督的状态,是刑讯逼供行为产生的重要条件,重视口供在查办案件中的作用,是侦察机关产生刑讯逼供行为的内在因素,刑讯逼供行为在实践中难以认定,使这一行为有了存在成长的空间。减少和遏制刑讯逼供行为的法律对策是建立在看守所集中提讯制度,实行审讯主体与犯罪嫌疑人隔离制度,实行禁止在看守所以外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14.
张枫逸 《上海企业》2013,(10):41-41
近日,江苏警方破获系列网络敲诈,案件,打掉4个犯罪团伙,抓获16名犯罪嫌疑人,查处专门用来实施敲诈勒索的“今日焦点网”、“社会焦点网”、“环球视点网”等网站11个。自2011年5月以来,犯罪嫌疑人以采写了负面新闻为由要求出钱摆平,否则就在网上刊文,不少单位按照要求支付了“封口费”和“赞助费”,涉案金额达300多万元。(9月8日《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5.
吕雁泽 《活力》2005,(8):66-66
目前,我国的司法鉴定体制比较混乱,公检法司、社会、高校都有权出具鉴定结论,而鉴定人的素质又良莠不齐,诉讼各方出自各自的利益都想对鉴定人施加影响,导致在刑事诉讼中鉴定结论的不稳定性,多次鉴定、重复鉴定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诉讼结果的确定性,这在伤害案件中表现得极为突出。本文想探讨的是:在伤害案件中,检察机关根据轻伤的鉴定结论对犯罪嫌疑人做出了批准逮捕的决定,然后在诉讼过程中,又出现了轻微伤的鉴定结论,导致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6.
陈明雷 《活力》2005,(9):99-99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并要求在侦查环节介入的越来越多。如何面对,已成为侦查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刑事诉讼法》第96条对律师在侦查环节的介入有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侦查人员、律师、犯罪嫌疑人就此问题的认识不一,看法不同,现就自己的认识提出浅见,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安兆军  陆春生 《活力》2012,(10):73-73
证据是指控犯罪的有力武器,更是检察机关打击刑事犯罪的法宝,但在刑事诉讼实践中,通过侦查所得到证据,难免有真有假,这就要求公诉干警在审查刑事案件时必须严格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对非法证据要有高超的判断和鉴别能力。实践中大量存在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法律的严惩,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无中生有,向公诉人员故意捏造侦查人员有刑讯逼供等违法取证行为的情节。对此,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应睁大双眼,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既不放纵犯罪,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权已受到各部门法的重视,因此在刑事诉讼法领域,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问题已成为重要课题。在侦查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与侦查机关的地位明显不平等。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已经规定了犯罪嫌疑人享有哪些权利,但其规定很不完善,侵犯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我国司法公正形象。本文通过对我国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完善措施进行构想来进一步介绍我国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方动态     
深圳房价上涨27%震动业界;北京空置房461.2万平米房屋销售价格涨6.5%;杭州准许农转居住宅上市;江苏第三套房利率上浮10%江苏银行建立借贷攻守同盟;上海辟出54块房产为中小业主建“创业园区”。  相似文献   

20.
王秀丽 《活力》2010,(19):44-45
刑事案件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其职权,对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终止刑事诉讼.不应或不必对犯罪嫌疑人定罪处罚,从而做出不将犯罪嫌疑人交付审判机关进行审判的一种诉讼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