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贫困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贫困现象的存在是一个无法回避和难以消除的客观现实。贫困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既有人文资源的又有自然环境的,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常常是几种原因交错,需要“外力”援助。这种“外力”即来自于政府-扶持贫困是政府的天职。  相似文献   

2.
贫困内涵及其测量方法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对贫困的理解已经超越了收入范围,即贫困不仅仅指收入低下,而且包括能力缺乏、社会排斥、健康状况差、缺乏医疗保健、缺少机会和权利等等。然而,与贫困的全方位理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乎所有的贫困测量还都是以收入为标准的,因此,探索一种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因素在内的贫困测量方法成为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医疗保障状况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贫困群体中的贫困职工、贫困居民、久居民工的医疗保障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作为唯一拥有两个直辖市的河北,为了保障京津,做出了重大的牺牲。与京津日渐繁华的景象相比,河北的发展却是每况愈下。银行资助的一份调查报告曾首次提出了"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而今,事实表明,随着京津的产业转移,除了"贫困带",河北省也是污染的重灾区。除了经济、环境问题,随着又一年高考填报志愿的到来,有关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也必将再次成为人们视线的焦点。但是在众人热议清华、北大是北京人的大学,河南考生上北大的比率是北京考生的六十分之一的时候,"具有区位优势"的天子脚下的河北却尴尬的照例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于公众视野之外。针对以上境遇,本文将从经济、环境、教育资源的视角对"冀北空群之忧"的现状进行浅要的分析,希望能对相关研究者及工作者予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金融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家庭的金融决策能力与金融资源利用能力,家庭在金融素养上的相对差距是造成相对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素养如何影响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素养显著降低了家庭的相对贫困脆弱性,这一结果在考虑内生性、更换变量测度方式、更换样本与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法之后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素养主要通过增加家庭财产性收入、金融市场参与、商业保险参与和创业行为这四个方面来降低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素养对人力资本较低家庭与农业户籍家庭的相对贫困脆弱性减缓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本文为进一步重视金融教育,加强普惠金融发展力度,完善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满足不同贫困群体的金融需求,从而降低家庭相对贫困脆弱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拉格纳·纳克斯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他认为,资本缺乏是产生"贫苦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表明:文化贫困也是产生"贫苦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在消除文化贫困、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有效解决文化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抒炀  邓伟 《中国外资》2014,(6):179-179
当前湖南省农村贫困地区存在人均收入低,人口呈现高自然增长率、高文盲比率和高总抚养比,偏远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恶劣,人均耕地面积少,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依靠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政策优惠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旧中国,没有土地的农民,因贫困而沦为乞丐,甚至饿死人、冻死人的事件时有发生,而政府不闻不问,新中国成立后,每户农民都分得了土地、住房,只要国家政策对头,农民勤奋耕耘、勤俭持家,在风调雨顺之年,温饱是满有保证的,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还专门设立了民政部门、扶贫办公室,专司救济和扶盆工作,民族地区除民政部门外,还有民委部门过问救灾、扶贫等事宜,因此,新中国的贫困问题,是农民在具有基本生存资料条件下,或因天灾人祸,或因人口增长过快,或因生存环境恶劣,或因政策导向失误与工作不平衡等因素,所造成的缺衣少食,还未达到温饱界值的贫困,这与旧中国的贫困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赵红梅 《时代金融》2012,(32):60-61
目前,县域金融服务不足和弱化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贫困县域表现得更加明显。本文以山西省大同、忻州、吕梁、临汾等4市的21个贫困县为例,分析了贫困县域的金融服务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贫困县域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重构和社会的变迁,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以"农民工"和"下岗"问题为主的新型城市贫困问题似乎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化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特有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1.
由于高校助学政策的不完善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经济上的重负,导致了部分贫困生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学校应采取经济资助与学校环境育人相结合,鼓励勤工助学与培养自尊意识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等措施有效地改善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从贫困概念、贫困测量方法和贫困发生率三方面开展历时分析和跨地域比较,可刻画出工业革命发生200多年来全球贫困面貌的演变。在概念方面,人类对绝对贫困的认知从“一维”转向“多维”,高收入经济体逐渐重视相对贫困,后转向关注多维相对贫困。在测量方法方面,绝对贫困的测量侧重基本生存需要,相对贫困的测量侧重收入不平等,两种方法逐渐融合。在贫困发生率方面,按照基本生存需要的测量标准,200年来全球极端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20世纪中后期高收入经济体的极端贫困发生率降至极低水平,而按照更高水平的测量标准,中、低收入经济体的绝对贫困问题始终挥之不去,即便高收入经济体依然有一定的贫困发生率。贫困概念离不开一个反映基本生存需要的“绝对内核”。应全面理解贫困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并注意贫困测量方法的国情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农合制度在不同贫困标准下都能有效缓解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时,该缓解作用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而增强.新农合对不同收入居民的影响都很显著,灾难性医疗支出冲击下新农合对较高收入居民的影响系数大于低收入居民,存在逆向再分配.因此,我国应继续拓展新农合等医疗保障制度的可及性,减轻农村居民贫困脆弱性;加强医保对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4年数据,构建了包含个人行为能力和主观感受的多维贫困识别体系,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与农村居民多维贫困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在非正规金融借贷规模较小阶段,随着非正规金融借贷的增加,会加剧贫困,而在其借贷规模到某一临界值之后,则会抑制多维贫困的发生,且减贫效应随着借贷规模增长不断增强。因此在制定脱贫政策时,政府应积极发挥非正规金融的正向作用,加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合作,有效利用非正规金融缓解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状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海南省国家级贫困县统计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海南城镇贫困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海南城镇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来源单一、受教育程度低下、从事简单低廉的劳动、经济转轨带来的社会问题等.解决海南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须广开就业渠道,引导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多方式就业;提升教育水平、防止贫困恶性循环;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金融贫困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金融贫困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从金融供求的视角对中国农村金融贫困的效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剖析。  相似文献   

17.
18.
赵伯锐 《金卡工程》2009,13(4):236-237
贫困大学生也是金融海啸的受害者,他们经济来源变得更为不确定,最终内心健康受到较大影响.本文正是此群体的内在因素和外界两个方面剖析贫困大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病因,进而提出了他们的心理保健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历时30多年的扶贫开发历程为背景,以产业发展为视角,希望找到产业调整与贫困治理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通过构建我国扶贫开发的三维结构,并基于贫困特征和内蒙古产业发展中的贫困表现进行联合讨论,由此发现,随着产业的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出现了增长性贫困,即产业发展与贫困治理出现了严重的不匹配现象,且产业发展在贫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即贫困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最后,本文给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兼顾脱贫的以产业结构调整治理贫困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农村盆困人口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城镇贫困日益严峻,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术界亦作了多方面的有益探讨,现将其主要研究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