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福春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4):14-18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中 ,人民对自己的主人翁地位问题给予特别的关注。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说明 ,计划经济体制本身并不能落实人民主人翁地位 ,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从机制上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3.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特征及其趋势——兼论制度变迁的重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是否市场配置资源为标准界定二元经济结构,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形”;对改革前后中国的制度变迁、经济发展和“变形”的二元经济结构及其转化过程的特点进行了重点探析总结;对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体制改革、经济发展、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关系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张佳文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1,24(6):590-59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体制改革正在加快进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既需要制定政策,抓好试点,也需要研究理论,本文针对当前科技体制改革中诸如体制,市场、创新等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经济滂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越两国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邻邦,又都在相似的背景下先后进行改革和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经济。两国的改革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各自的特点。本文就中越两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做了简要的回顾和对比。 相似文献
6.
项怀诚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6):3-7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按照小平同志当时的思路,我国将大体用3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初步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平同志是在1992年春天讲这些话的,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5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绩,非常鼓舞人心。但未来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后15年还需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科技投资》2008,(7)
2008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的第一年,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广东省各地、各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围绕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健全节能环保机制、提高经济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9.
徐雷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3):5-9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完成了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成功地创造了改革、发展与稳定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的“中国渐进改革模式”。其基本经验是:始终把最大化社会福利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利益受损的人数和受损的程度;探索和实施渐进的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合群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2(2):34-36
2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是邓小平理论使人们摆脱了许多思想上和体制上的禁锢.使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显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新的运行轨道.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已初步形成。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改革和体制的转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许有伦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23(1):5-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市场经济具有二重性,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历史局限性,难免发生经济危机。认清市场经济的二重性,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防止经济危机,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国内的也有过国外的,既有历史的也有当前的,既有理论的也有实践的。本文将就国外因素进行分析,在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路径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有利与不利因素及其影响。从而为利用有利的国际因素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1978—2007年的年度数据,文章从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探讨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不同阶段的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情况,结果表明我国1978年以来的外贸体制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总体上随改革的深入而变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动摇了原有的经济体制,价格和流通领域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劳动力等要素的解放为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供了可能,税费改革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农村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5.
胡静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35-38
政府与市场是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在不同的经济体、同一经济体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存在如何定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区”和“深水区”,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樊纲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31(2)
经济危机是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其本身是一个市场问题,一个市场失败的问题。市场经济本身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只是相对计划经济而言它是最优、最大、最好的。经济危机的影响完全依靠市场是无法解决的,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才能烫平经济的波动。 相似文献
17.
"韦伯模式"的主要观点对我国深化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怡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4(6):50-54
韦伯是世界上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第一人,后人称之为"韦伯模式".其主要观点是赞成市场经济,反对资本主义,主张把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分离开来,反对垄断、宏观调控、消除贫困、保障民主、对外开放等."韦伯模式"的意义在于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为今天的中国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焕梅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27(4):424-427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理论上有重大创新和发展。《决定》全面阐发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新认识 ,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新思路。《决定》系统提出了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论断 ,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决定》科学分析了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改革目标 ,确立了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决定》精辟论述了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措施 ,提出了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要求。《决定》为我国在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受到国际因素的一定影响,世界主体的转变,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有一定促进作用;较为成熟的亚太模式、德国模式、美国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苏东改革失败的有力借鉴,对创造性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模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国际因素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阻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