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轻、重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前白蛋白(PA)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052例轻、重不同的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PA及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比较其在轻、重病例中的变化。按病情程度分为普通组612例,重症组440例,对PA及IgG、IgM、IgA水平及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病例组PA及IgG水平明显低于普通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病情的危重程度与PA及IgG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病情越重,PA及IgG水平呈越低。因此,血清前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可对手足口病的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对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辽宁省盘锦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50例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所有患者HBV-DNA均为阳性,采用恩替卡韦对患者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采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T_3、T_4、FT_3、FT_4以及TSH水平进行比较,并随机与同期收集相同数量健康人资料的相同指标进行比对,分析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过程中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T_3、T_4、FT_3以及FT_4水平较健康组相同指标更低,TSH水平较健康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V-DNA转阴患者的血清T_3、T_4、FT_3、FT_4、TSH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0.05),HBV-DNA未转阴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与未转阴患者经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患者AST、ALB、PT三项指标与HBV-DNA未转阴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有效恢复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促进HBV-DNA转阴,并恢复患者肝功能指标,治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监测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同期收治的非脓毒血症患者48例为对照组。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检测其血清PCT水平,记录当天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果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为脓毒症休克组大于重度脓毒症组大于脓毒症组大于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8,P<0.05)。脓毒血症患者第1天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好转、无效和死亡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3、5天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为好转患者小于无效患者小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与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及病情预后转归有密切关系,随病情好转而降低,随病情恶化而升高,可作为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6例本院从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CRF患者,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将其分为血液透析组41例和非透析组55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各组血清中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以及敏感促甲状腺激素(sTSH)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F组患者FT3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4低于对照组,sTSH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衰竭非HD组与HD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能够准确判断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获知其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青光眼患者血清与房水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59例青光眼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9例非青光眼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与房水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NO高于对照组,TAC低于对照组,重度患者的变化大于轻度与中度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光眼患者血清与房水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较大,且变化受严重程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及锌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的49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检查示心理状态较佳的49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血清NSE、BDNF、S100B及Zn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轻度、中度与重度患者的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清NSE及S100B高于对照组,BDNF及Zn低于对照组,且重度患者的NSE及S100B高于轻度与中度患者,BDNF及Zn低于轻度与中度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及锌水平的变化较大,且不同严重程度患者间的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0例,随机分成两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血清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肝脏Child-pugh评分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hild-Pugh评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清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Ab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耐药发生比例,减缓肝纤维化的速度,不良反应少,有效降低了肝癌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肝功能检查对治疗肝硬化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肝功能检查结果比较,研究组患者白蛋白为(35.7±4.5)g/L、胆固醇(2.1±0.8)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蛋白为(45.3±3.1)g/L、胆固醇(3.9±2.2)mmol/L,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总胆汁酸(36.7±22.9)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汁酸(5.3±1.6)μmol/L;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受损程度与其白蛋白、胆固醇以及血清总胆汁酸等指标相关。通过采用肝功能检查检测肝硬化患者的各项指标,能够分析患者肝组织受损的程度以及临床症状,有效控制肝硬化患者病情发展,对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比值水平对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恩曲他滨治疗耐药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接受恩曲他滨治疗的140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产生恩曲他滨耐药性分为耐药组和对照组,其中耐药组67例,对照组73例。检测所有患者肝功能指标和血清病毒学指标,分析影响CHB患者恩曲他滨耐药性的因素,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HB患者恩曲他滨耐药性的独立因素以及PA/TBiL评估CHB患者恩曲他滨耐药性的价值。结果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TBiL、白蛋白(ALB)、PA、PA/TBiL、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与CHB患者恩曲他滨耐药性均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病程无关(P>0.05)。TBiL、PA、PA/TBiL是影响CHB患者恩曲他滨治疗耐药性的独立因素(P<0.05)。TBiL、PA、PA/TBiL评估CHB患者恩曲他滨治疗耐药性价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3、0.656、0.893。结论血清PA/TBiL比值水平对评估CHB患者恩曲他滨治疗耐药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程中血清钾、血清钠的改变及其与卒中类型、病情轻重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使用Bekman系统E4ATM钠/钾/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卒中患者入院次日晨空腹血清钾、血清钠。结果显示416例患者中血钾低97例,血钾高8例,血钠低61例,血钠高36例;血钠异常和脑卒中类型、病情轻重、预后有关,血钾异常与卒中类型、病情轻重、预后无关。结论血钠异常在本实验观察的样本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50例,全部康复出院,且病情稳定3个月以上,对本组患者随访1年中由于病情急性加重再次入我院的患者达到了42例,另外再选取健康体检者15例进行健康对照。对健康对照组和COPD组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结果 COPD组患者在急性加重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急性加重治疗后、病情稳定>3个月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OPD组在病情稳定>3个月的各项指标水平与急性加重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CRP指标外,COPD组在病情稳定>3个月、急性加重治疗后的其他指标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OPD特别是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时对血清CRP进行测定,并且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及时观察,完全有助于对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及时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应用奥曲肽与生长抑素对患有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抽取86 例患有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 两组,平均每组43 例.A 组患者生长抑素进行治疗;B 组患者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结果 B 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 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A 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奥曲肽对患有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进行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5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健脾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并观察两组患者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都出现了较大变化,但治疗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程度要远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取得显著疗效,其方法简便,患者依从性好,且无不良反应,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功能检查在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自2013年2月至12月本院肝硬化患者40例为研究组,接受本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胆固醇与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检查在肝硬化患者治疗中,可有效分析患者肝组织的受损程度和临床症状,并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7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清IL-6、IL-8及TNF-a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的血清IL-6、IL-8及TNF-a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MI组的血清IL-6、IL-8及TNF-a水平与U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及TNF-a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并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不稳定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IL-6、IL-8及TNF-a水平有助于ACS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内各类菌群及其消长状况,探讨血浆内的毒素水平和肠道细菌的关联。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正常健康者60例,将其粪便中的常见菌群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偶氮显色基质法进行外周血内毒素水平的检测,并观察其差异和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粪便菌群中的厌氧菌数明显高于肝硬化组,且肝硬化组患者厌氧菌中的双歧杆菌、真杆菌和拟杆菌的检出率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肝硬化患者的血内毒素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大肠杆菌在各组数量越大,则其血内毒素水平越高,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需氧菌的增多和厌氧菌的减少。患者大肠杆菌量和内毒素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导致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针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以及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抗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替比夫定进行治疗,每月检查患者肝功能等指标,每三个月检测HBV-DNA,在进行治疗之前和治疗24个月后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查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抗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无显著性(P>0.05);通过24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其中包括ALT、TBIL、AST、ALB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通过治疗全部消失。结论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在治疗抗肝纤维化程度上优于单用替比夫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白内障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4月的45例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4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微量元素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期患者的微量元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u及Se高于对照组,Zn及Fe低于对照组,同时成熟期及过熟期的波动大于初发期及未成熟期,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白内障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呈现明显的异常状态,且不同分期患者之间的波动也存在一定差异,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与分期了解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多项血清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确定血清因子在尿毒症诊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透析前后以及与对照组相比多项血清因子包括TNF、IL-6、CRP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治疗前,血清因子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治疗后,采血检验的血清因子水平和透析前对比发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CRP的水平可以作为尿毒症患者的特异性检查,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4例肝硬化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观察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肝硬化病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及认识程度,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亦明显提升。结论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