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 800例中晚期妊娠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进行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检查,与产后或引产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产后或引产后证实有1 710例胎儿正常,三维超声检查示无脑儿9例、唇裂33例、脊柱裂18例、肛门闭锁29例,总检出率98.9%,二维超声检查示无脑儿8例、唇裂29例、脊柱裂18例、肛门闭锁28例,总检出率92.2%。结论三维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胎儿的颜面部、身体结构和先天畸形,在临床胎儿畸形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胎儿畸形筛查中应用彩超检查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980例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对象的超声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 980例孕妇中,有10例胎儿经彩超筛查诊断为畸形,其中有9例婴儿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共漏诊1例。结论彩超检查对筛选畸形胎儿的筛选有明显作用,且该检查方法简单方便,诊断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这对提升我国人口素质有明显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四维彩超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1362例18~23孕周中晚期胎儿常规行二维和四维彩超检查,对不同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1362例发现胎儿畸形4例,漏诊1例,畸形胎儿检出率0.367%。结论随着影像技术的飞跃发展,筛查胎儿畸形是一项重要的产检项目,超声检测,准确率高,可以反复多次诊断,追查,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产前超声筛查经过逐年发展达到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方法对比分析2001~2012年我院胎儿异常产前超声筛查情况。结果我院产前超声筛查中,对胎儿检查范围、内容及细节均有提高,胎儿先天异常的检出率逐步提高。结论通过规范化的培训,基层医院产前超声筛查得到了迅速发展,检出率逐年提高,对提高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轴变化在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的3500例孕妇行胎儿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在心脏超声四腔心切面基础上测定胎儿心脏轴,并从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上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观察胎儿心内结构,以确定胎儿有无先天性心脏病。结果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轴变化,发现先天性心脏病胎儿31例,其中室间隔缺损4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5例,房间隔缺损8例,肺动脉瓣狭窄3例,主动脉瓣狭窄5例,右室双出口2例,法洛氏四联征4例。通过进行出生后随访,发现漏诊轻度法洛氏四联征1例。显示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度为96.77%,特异性为100.00%。正常组的胎儿心轴角度明显小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胎儿心轴角度。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轴变化在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是准确、可行的,对临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胎儿宫内窘迫病因进行分析,以更好服务临床。方法选取无畸形新生儿2451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有421例,对以上患儿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31例因脐带因素造成,149例因羊水过少造成,141例由于产前出血或早产因素造成。结论胎儿宫内窘迫的早期诊断以及及时处理是减少新生儿出现一些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关键,同时也是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积极治疗,处理胎儿窘迫及产前和产后护理,以减少新生儿死亡和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结节,患者均给予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情况。结果 1常规超声检查恶性率为44.55%,良性率为55.45%,病理检查结果恶性率为29.09%,良性率为70.9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规超声检查的特异度、敏感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4.10%、65.63%、64.55%,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异度、敏感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1%、93.75%、92.7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中应用效果较好,可对良性、恶性结节进行鉴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巨大儿与正常足月儿的对比观察,以期找到巨大儿有效产前诊断与分娩方法,尽量避免分娩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出生的巨大儿与正常足月儿的临床资料,从两组新生儿孕周、宫高、腹围、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以及B超检查相关数据等全面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研究对比发现,巨大儿临床资料显示,其孕周、宫高、腹围以及B超检查等相关数据均比足月正常儿高,巨大儿产妇剖宫产率、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足月正常儿产妇,与初产妇相比,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几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产检事项中的孕周、宫高、腹围、孕妇及胎儿B超检查、孕产次数等是有效诊断巨大儿的重要数据,临床上应根据产检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有利于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而临床上对巨大儿的产前诊断与分娩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对母婴安全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的合理观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胎儿窘迫患者,对其一般资料、观察方法和护理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严密的观察及合理的护理干预后,84例胎儿窘迫患者中,剖宫产12例(14.3%),助产17例(20.2%),自然分娩55例(65.5%)。胎儿窘迫发生原因中,依次为脐带因素(50.0%)、母体因素(19.0%)、产力因素(15.0%)、胎盘因素(15.0%)。新生儿Apgar评分,<4分3例,4~7分15例,且均无母婴病死的情况。结论对于胎儿窘迫患者,产前对其进行严密的胎心、胎动及羊水性状等监测,并给予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减轻其病情,还能降低胎儿窘迫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母婴结局、提高胎儿窘迫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欣普贝生栓(地诺前列酮栓)在足月妊娠引产中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孕周超过40周有临床引产指征单胎孕妇150例,宫颈评分(Bishop)<6分,无妊娠合并症,无阴道分娩禁忌症,无欣普贝生药物使用禁忌症,根据孕妇自愿的原则分为欣普贝生组(观察组)72例及小剂量缩宫素组(对照组)78例,观察组用欣普贝生栓1枚横置于阴道后穹隆,对照组以缩宫素2.5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以8滴/分钟开始,逐渐加量直到出现规律宫缩。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均低于对照组,促宫颈成熟效果较对照组好,引产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胎儿评分较对照组高,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欣普贝生栓能提高宫颈成熟度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乳腺癌临床诊断正确率提供可靠依据,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方法选取同1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验医师对37例乳腺癌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记录超声检查阳性情况与病理结果符合率,给予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37例患者经超声诊断为乳腺癌比例83.78%,诊断符合率虽然较高,但与病理诊断结果仍具有一定差异,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大多表现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髓样癌以及导管原位癌三种类型。结论临床医师应对疑似乳腺癌患者进行综合性医学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结合患者实际临床表现,从而对其病情进行确诊,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疗效及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畸形合并妊娠的结局。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子宫畸形妊娠患者52例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分娩子宫正常的孕妇5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子宫畸形患者与子宫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孕妇在妊娠结局、分娩方式方面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对子宫畸形孕妇的整个妊娠过程给予特殊重视,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及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至11月收治35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35例患者中,共见43个乳腺肿块,术后均提检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块27个,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3.10%(27/29),恶性肿块13个,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2.86%(13/14)。结论超声结合血流信号检查在乳腺肿瘤的诊断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羊水过少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母婴结局,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16例羊水过少的产妇,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产检正常的产妇196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结果经超声诊断羊水过少的准确率达93.1%,发生孕周>40周占82.8%,发生孕周≤40周占1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胎儿窘迫、胎儿畸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羊水过少的产妇,在排除胎儿畸形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尽早终止妊娠,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中注意的几个问题。方法对2009年2月到2012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ICP患者40例患者进行诊断,并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和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4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瘙痒症明显得到缓解的患者有36例,占90.0%,肝功能以及CG值正常者有6例,占15.0%,肝功能有所改善并且CG值有所下降的患者有25例,占62.5%,患者的临床治疗没有明显改善有9例,占22.5%,新生胎儿早产9例,轻度窒息3例,重度窒息1例,3例胎儿死亡。37例胎儿生命体征正常,并且没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临床进行诊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时,应该注意产前监护、终止妊娠时期、药物治疗以及预后等几方面的问题,对改善新生儿预后以及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四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对其术前临床分期的对比分析,探索四维超声在子宫内膜癌超声诊断实践中的应用及其重要作用。方法针对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检查,记录两次超声检查的术前分期准确率、病理诊断与疾病类型诊断的符合率以及肿瘤检出率,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二维超声检查中检出14例(53.8%),而四维超声检查中检出21例(80.8%),两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阳性病例中,二维超声病理诊断符合8例(57.1%,8/14),而四维超声病理诊断符合15例(71.4%,15/21)。两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在术前正确分期10例,正确率为71.4%,四维超声在术前正确分期16例,正确率为76.2%,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维超声在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实践中应用广泛,意义重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希望引起广大超声工作者的重视并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两种助产方式,权衡利弊,优先选择更有效的助产方式。方法以我院过去四年内相应的出现过第二产程异常的孕妇为案例,比较说明产钳助产与剖宫产的不同优势。对两种方式进行有目的性的数据性质的统计分析,比较决策两种不同助产方式生产的孕妇在分娩期,以及产妇并发症与新生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过比较分析,在胎儿娩出方面,产前助产组决策明显短于剖宫产组,且术中出血、切口伤口感染的状况均低于剖宫产组,且更不容易引起新生儿窒息,对新生儿的损伤小。结论产钳助产在生产过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极大降低了孕妇剖宫产的可能,更能保证母婴的安全,对其更有利,在产妇生产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门头沟区医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10月一胎足月分娩的50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时期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结果 502例孕妇中有49.20%(247例)孕妇采用剖宫产手术的方式,选择剖宫产手术原因有:10.53%孕妇是由于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的影响;9.31%由于臀位的影响;2.43%由于胎儿窘迫的影响;14.57%由于难产的影响,包括产程异常、胎头位置异常、头盆不称、倾斜骨盆、骨盆狭窄等;40.08%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4.86%由于巨大儿的影响;18.22%由于其它因素的影响包括单脐动脉、脐动脉高阻、过期妊娠、胎膜早破等。结论剖宫产手术指征中社会因素的降低可通过加强护理干预来完成,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意义,只有医务人员、家庭、社会、孕妇等的共同努力,才能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创造合理的分娩环境,控制剖宫产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乳腺癌在超声检查的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资料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2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检查中,22例超声表现类似纤维腺瘤,观其边缘毛糙,其中4例可观察到穿支血流;10例超声保险类似乳腺囊性增生,观其边缘为角征;有5例超声表现腺体局部增厚或者僵直走形、腺体结构紊乱;有4例超声观察回声不均,有减弱情况;有4例并发出现钙化情况,有泥沙样的刮花和针尖样钙化两种。结论在乳腺癌早期的临床诊断中容易与其他乳腺疾病混淆,因此在临床超声检查发现以上多种征象时应结合病例的临床症状与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定,避免出现误诊,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妊娠合并胰腺炎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以更好完善临床治疗。方法选自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胰腺炎患者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保守治疗后,胎儿平安9例,出现死胎l例,另外2例SAP患儿,但2例母亲都是安全的;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其中1例婴儿安全,1例死胎。综合婴儿死亡率为16.7%(2/12)。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减少APIP孕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基础。要把握APIP特点,进一步降低疾病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