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比对观察,并寻找最佳方案。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不同临床药物的治疗效果比对,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添加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90%,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为(6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用药,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经氯吡格雷治疗)和观察组(48例,经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命质量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1经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7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9.58%,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2和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和生命质量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前后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其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两组患者均辅以改善循环、调节血脂等治疗方法,均持续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患者疗效确切,且显著降低脑梗死发生的风险,无严重不良反应,对于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04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好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肌肉、关节疼痛、出血以及死亡情况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小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其血小板抑制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 年2 月~2011 年2 月92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 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46 例患者采用噻氯匹定治疗,观察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后24h、术后6 个月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服药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24h 及术后6 个月,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在PCI 患者中使用是有效并且安全的,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 年2 月-2011 年2 月92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 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46 例患者采用噻氯匹定治疗,观察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后24h、术后6 个月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服药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24h 及术后6 个月,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在PCI 患者中使用是有效并且安全的,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他汀类调脂药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心绞痛症状、心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单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可积极缓解心绞痛严重程度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伴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院收治的伴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营养支持、调节水电解质紊乱、神经保护、改善循环、稳定斑块、控制血脂血压等常规治疗,并口服对应降糖药、拜阿司匹林,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银杏叶片联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血清生化指标、脑血流灌注以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拮抗剂和他汀类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疗程为8周,服药期内停服其它抗心绞痛药物,心绞痛发作时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情况、运动耐受量改善情况和每周硝酸甘油使用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每周心绞痛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运动耐受量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每周硝酸甘油的使用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药物出现对抗的情况及处理策略.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抵抗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应对.结果 对照组电阻抗结果大于0Ω的患者有8例,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概率为16%.观察组患者电阻抗结果大于10Ω的有5例,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概率为10%.结论 及时发现患者对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药物的抵抗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法和药物疗法(M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2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根据TIMI危险评分为患者划分危险等级。低危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并定期随访;中危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1个月,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并静脉给予硝酸酯类药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高危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年,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对照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疗法,支架置入按照标准介入技术操作完成。治疗后进行随访。结果260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随访时间为(30±6)个月,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发生MACE(靶血管再形成术、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稳定型心绞痛和靶血管重建率均与观察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I 积分危险分级对患者预后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并不能降低患者MACE的发生率,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的患者可采用加强冠心病2级预防、教育强化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效果和认知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再出血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强度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内膜增生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研究组5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1次/d;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1次/d。记录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即刻及6~9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观察支架内的最小冠状动脉血管直径、内膜增生面积等,并检测患者支架植入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和再次支架植入术。研究组有112处病变植入支架,对照组有91处病变植入支架,且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随访。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0.18±0.29)mm比(0.33±0.71)mm]和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0.17±0.04)mm比(0.39±0.43)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平均内膜增生面积与对照组[(0.4±0.6)mm2比(1.3±1.3)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9、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40 mg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抑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有效减少内膜增生,减少支架内管腔丢失,从而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干预联合药物治疗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10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内镜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有所减轻,且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接受内镜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能够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整体应用疗效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发心房扑动采用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新发心房扑动患者40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为2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复发病率,对照组复发2例,占1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肺毒性等副反应发生。结论新发心房扑动采用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复发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 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日。观察组加用生脉注射液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120 mg稀释后静脉滴注,均1次/日。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价,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1观察组显效率为61.3%(46/75),有效率为29.3%(22/75),对照组显效率为45.3%(34/75),有效率为33.3%(25/7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90.7%优于对照组82.7%(P<0.05);3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恢复至Ⅰ级38例,Ⅱ级28例,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心功能分级,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我院就治的脑血栓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组给予血栓通及奥扎格雷钠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在临床上有较好疗效,更能有效终止病情进展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安全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研究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80%,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在定位血肿在颅脑深部血肿清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常规开颅手术组63例(对照组)以及行B超定位血肿清除手术组62例(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超定位颅脑深部血肿可有效提高血肿术前诊断准确率,减少手术损伤,改善患者术后炎症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