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干燥综合征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探讨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针对具体病情,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建立药历,关注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提高药物疗效,减少用药风险。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促使用药更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胃癌根治术后肺炎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的药学监护实践,探讨其监护要点。方法临床药师根据药物特点,有目的性的对患者用药监护,与临床医师讨论,提供相关治疗建议,共同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调整用药。结果经过医生和药师的治疗和监护,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治疗工作的过程中,要密切结合临床,注重细节的观察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提前防范与监护,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治疗中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在糖尿病治疗中,利用自身的药学知识,同时结合药学服务实践,给患者提供相应的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积极指导糖尿病患者治疗,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使药物疗效更加明显。结论临床药师在糖尿病治疗中给予合理的用药指导,对提高血糖控制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能体现出临床药师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肿瘤科患者开展药学监护的体会。方法通过参加临床药师培训学习摸索一定的工作思路和技巧,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积累和完善。结果与结论肿瘤科临床药师需从疗效监护、不良反应监护、执行情况监护等方面入手,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药学监护服务。将临床知识和药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临床药师的临床药学思路,才能更好地开展药学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实施药学服务,探讨临床药师在治疗团队中的作用。方法针对具体病例从药物选择、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合理化建议。结果临床药师在本次药学服务中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提出应对措施,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药学服务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临床药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药学监护工作中的实践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治疗资料,对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抽取的2例COPD患者的用药和用药期间进行有效药学监护,并加强与患者沟通,从而实施针对性的药学监护。结果通过对2例患者实施针对性的药学监护,并对治疗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有效避免了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发生。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能有效避免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发生,从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工作实践中寻找药学监护服务的切入点及着力点。方法临床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特长,结合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思维及临床工作实践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结果与结论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应熟悉心血管内科专科特点,可先从患者入手开展用药监护与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也可从非本专科用药、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间相互作用;从剂型与疗效、体内药代动力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等方面入手、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加强住院患者的临床药学服务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我院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在深入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前后两年的用药改善情况。方法选取1 000份医嘱,比较医嘱中不合理用药、重复给药、无适应证给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追踪对应患者的药物费用、抗菌药费用、住院时间、服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一步探讨最优干预办法,并选取干预后的1 000份医嘱对以上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不合理医嘱、重复给药、无适应证给药等情况明显减少;抗菌药使用量大大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减少,病程缩短;患者服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临床用药,可明显降低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用药情况,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的病死率,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药师介入用药指导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改变情况。方法抽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服用常规糖尿病药物及胰岛素注射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药师主动对其行药学指导。在治疗3个月后对其药物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药物依从性评价方面无显著差异。药师介入用药指导3个月后,观察组的药物依从性评价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通过药师指导患者用药,能够将其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逐步改革,药学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药师的工作重点已逐步从药品供应转向临床服务。现阶段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开展深入临床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1]。药师深入临床参与到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临床用药中所存在的问题,缩短患者的治疗疗程,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及治愈率,是临床药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临床药师作为医疗团队成员之一,参与了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抗感染药物治疗,通过临床查房并对患者实施重点监护,为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建议。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药物治疗管理,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我院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经验,探讨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的途径和方法,为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在药学信息服务、药学监测、查房、药物咨询、用药指导、药学分析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合理用药的分析、方案制订、咨询教育等能明显地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不合理用药医嘱,对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和谐医患关系有积极帮助。结论临床药师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有重要影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丰富临床经验,从而更好地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病例分析的形式,对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讨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发肺炎抗感染治疗后发热原因讨论、分析,进行用药分析排查。结果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与病情不一致的发热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分析患者用药过程,综述药物热和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的诊疗特点,考虑该患者为抗菌药物所致药物热,经停用可疑药物后患者体温正常,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正常。结论临床病例分析和讨论,是提高临床药师药物治疗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实行药学监护的路径与方法。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6月呼吸内科收治的20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26%)明显高于对照组(79.61%),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07%)明显高于观察组(8.74%),差异显著(P<0.01)。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的实践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有效性、安全性,还能充分实现临床药师的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药学服务对癌症疼痛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癌症疼痛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由临床药师对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控制程度、合理用药知识了解程度、医患满意率。结果药学服务干预后的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在疼痛控制、合理用药知识了解、医患满意率上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癌痛患者实施药学服务,能明显提高癌痛患者生活质量,在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防治与监测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6年来开展临床药师参与的临床ADR防治与监测工作,通过比较临床药师所参加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前后,医护人员对ADR监测工作知识的认同系数、上报ADR相关报告的数量以及严重ADR案例数的前后变化等。结果在SDR防治与监测工作开展后,得到了临床药师的积极参与,并且提高了医护人员对ADR监测工作知识的认知水平、ADR报告数量。结论药品不良反应(ADR)防治与监测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国家医药卫生医药体制的不断改革,促使临床药学在医院药学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作为临床药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和临床科学用药的基础,执业药师因掌握着全面的药学知识,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的突出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因此深入分析执业药师在临床药学中的积极作用是当前医药界最为关注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38例,对入选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药物使用情况、用药过敏史、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参考国家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其因果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使用的药品种类相关。138例患者中68例停药后治愈,占49.3%,70例经对症治疗后显著好转,占50.7%。其中,102例对原有疾病的治疗影响较小,占73.9%,28例病程延长,占20.3%,8例病情加重,占5.8%。结论医护人员应根据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用药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开展临床药学的实际意义[1-2],就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医疗水平,使医院药学服务与临床密切结合,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临床药师的社会功能已日趋完善,目前关于临床药师参与药学服务的文献探讨已成为焦点,在美国药师已成为医疗团队和社会药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员[3]。笔者从2011年开始在本院内分泌科进行临床药学工作,现将在内分泌科开展药学服务的方法及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