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8例,其中118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20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系统化护理,经12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治愈率等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6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科学系统化的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死亡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期间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比实施全面护理前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病死3例,抢救成功率为91.2%,平均住院时间(14.2±1.3)d;观察组患者病死1例,抢救成功率为97.0%,平均住院时间为(8.4±0.9)d。两组抢救结果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52.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5.3%,后者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措施在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具有非常明显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针对其不同的心理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后,治愈20例,好转13例,死亡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8 d。该组患者中认为心理护理有利者占51.4%(18/35),基本恰当者占45.7%(16/35),有害者占2.9%(1/3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问题的出现,可促进患者日后的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9例经确诊即升压处理,并在X线透视下行IABP支持急诊PCI,术中在罪犯血管干预处理,术后送CCU监护病房。护理重点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心电、血氧饱和度、尿量的变化,同时镇静、纠正缺氧、利尿,稳定血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全程抗凝监测。结果观察组21例经IABP辅助治疗护理后血压上升,心率减慢,多巴胺用量减少,与无IABP辅助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经严密护理监测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左西孟旦组)和对照组(27例,多巴酚丁胺组)。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左西孟旦24h输注;对照组给予多巴酚丁胺24h输注。在治疗前及治疗24h后分别测定LVEF、SV、BNP。结果治疗24h后两组患者LVEF、S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24h后,治疗组LVEF,S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BN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左西孟旦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某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诊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从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在心率失常发生率比较上,观察组为11%,对照组为6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上,观察组为(11.3±2.4)d,对照组为(20.7±2.6)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平均住院费用比较上,观察组为(5581.2±609.5)元,对照组为(7232.8±623.3)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采取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还可减少平均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中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针对中年男性的特殊群体,除了做好常规的护理外,还应促进医患信任交流,根据其心理状态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同时取得家属配合,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提高救治成功率。结果在50例中年男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经过积极心理疏导及抢救治疗成功治愈48例,死亡2例。结论中年男性身负生理、心理、社会的多重负担,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关心、帮助,进行心理护理及治疗环境的改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干预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急症,其发病急、死亡率高。本文从急性心肌梗死识别、早期溶栓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急救护理要点等方面总结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分析我院急诊部门80例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患者,分析和研究护理措施干预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74例抢救成功,存活率高达92.5%,存活患者QTc均增高显著,QTd明显减小。结论做好护理应对准备,时刻密切观察病情,提高急诊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术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致死率高,其病因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尽早开通梗死的相关动脉,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主要治疗方法有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目前多数患者选择溶栓治疗,瑞替普酶是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速闭塞、血液流动中断,血液内废物聚积引起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性坏死。溶栓治疗效果与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密切相关,越是早期溶栓,患者获救的机率就越大,拯救的心肌就越多。患者入院就开始溶栓是提高溶栓获益的重要措施。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就静脉溶栓治疗和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时机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40例患者在发病后6 h内使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冠脉再通有106例(75.7%);60例患者患者在发病后6-12 h内进行溶栓治疗,冠脉再通有28例(46.7%),两者冠脉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较佳,在临床治疗中及早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不仅治愈率高,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于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老年患者7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5例失眠,7例便秘,5例腹胀,11例腰酸背痛;观察组4例失眠,3例便秘,7例腹胀,8例腰酸背痛,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舒适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手术后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行支架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路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术后不同阶段进行护理,制订护理路径表格,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常规护理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1.3±1.2)d,护理路径组平均住院天数为(7.4±1.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路径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支架手术的患者实施路径护理,可有效减少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缩短康复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治愈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52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特点和有效措施。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52例患者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1个月内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成功救治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能提高其治愈率和好转率。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死大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有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持续性疼痛,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常常并发心衰、休克、心律失常等,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然而,有相当部分的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整个病程均无胸痛,甚至无其他任何症状,被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常常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给早期诊断和救治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