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程度的加大,全球金融周期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金融周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包含全球银行系统和国际债券市场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全球不确定性、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和全球资本流动三方面的全球金融周期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金融周期衰退对中国宏观经济有负向影响,该影响在中国金融周期衰退期更强,在中国宏观审慎政策严格时则较弱。其次,本文使用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全球恐慌指数VIX、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共同因子MAR、全球资本流动共同因子CF1三种全球金融周期在中国金融周期不同区制下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后,在更换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和宏观审慎政策变量、使用其他宏观计量方法、使用微观数据及微观计量方法等稳健性检验下该结论均成立。  相似文献   

2.
在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代表的资本监管下,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进一步强化了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进而通过投资波动影响整个经济的波动并相应加剧顺周期效应。对于金融系统顺周期性因素的探讨,本文根据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周期性研究的方法构建思想,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金融系统外部顺周期性的方法。为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做出一定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鹏 《商场现代化》2021,(2):174-176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环境中,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成为广泛关注、首要解决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顺周期效应是经济波动与经济数量关系所出现的专业术语,从宏观经济角度考虑问题除了会体现经济数量与波动关系之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出经济周期波动的情况.下文就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情况,提出几点应对策略,旨在为解...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直是较受争议的计量方式,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从而导致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是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部门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从金融稳定性视角分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认为通过优化公允价值计量,减弱顺周期性,增强金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后,西方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对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忽视是造成此次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维持金融体系稳定,必须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点的金融体制改革。本文使用考虑银行市场势力的两个极端情境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功能;以2007-2013年信贷数据为窗口,实证检验了存款准备金的宏观审慎功能,表明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抑制信贷增长的顺周期性和加强银行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毕生 《商业时代》2011,(36):47-48
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催生物,离岸金融业和在岸金融业同时决定着国家金融市场是否能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展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现状.在持续走强的趋势下,我国离岸金融市场也面临许多制约因素.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本文从法律措施、金融政策和制度机构监管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有益于推进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面板数据的长三角金融业集聚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打破传统二维的静态评价思路,从时间、空间和指标三个维度对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将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对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的金融集聚度作了综合评价,系统考察了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特点,由此指出长三角地区金融聚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为抵御外部风险、稳定经济增长,我国持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政策设计愈发重视反周期相机调控理念.但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争议,不完全满足反周期特征,导致调控结果与初衷存在背离难题.为厘清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周期特征,本文引入多频谱分析,以极大似然小波分解(MODWT)剔除序列趋势成分的扩张效应干扰,利用带有时变参数的结构向量回归模型(TVP-SVAR)分析我国预算收支和经济波动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预算收支变化与经济周期趋同,财政政策的实施结果具有顺周期性.具体来看,我国经济增速变化一个单位将导致预算收支分别同方向变化0.7及 0.05个单位以上,预算收入变化一个单位将导致预算支出变化0.9个单位以上.本文还证明,预算收入的顺周期属性是导致支出与经济波动顺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全球普遍存在"经常账户失衡"问题,美国的赤字和中国的过多盈余也是这个问题的表现,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必须采取合理的国内储蓄及投资政策,以改善经常账户的失衡,并对中国提出了金融创新、提升公共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加电力供应同时改善环境,中国政府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由于可再生能源项目初始资金需求巨大,因而可再生能源企业的融资十分重要.本文基于企业融资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提出了理想的中国可再生能源企业金融成长周期模型,以水电为例分析了水电的金融成长状况.最后从促进金融良性成长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前所未有的政府连环经济政策刺激下,特别是我国2009年"4万亿"拉动内需政策的逐步实施,毫无悬念地,中国经济从2008年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恐慌中,开始了强劲的复苏和反弹。但在财务会计领域却普遍存在着对公允价值的滥用、误用以及公允价值自身存在的顺周期效应等问题,使得公允价值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完善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内关于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发现,国内的相关研究,分别基于金融体系、美国国内经济失衡、国际环境和马克思经济理论等探讨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基于金融体系展开的研究分别从金融体系运作、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体系顺周期因素和金融监管等视角进行探讨。基于美国国内经济失衡展开的研究分别从失衡本身、联储货币政策和政府经济政策等视角展开论述。基于国际环境展开的研究则分别从国际失衡本身、国际货币体系和新兴国家责任等视角进行分析。论文分别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国内关于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的研究进行系统的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银行业的合理结构: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从中国国有银行的效率问题入手,将效率问题置于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的二维空间中讨论,发现中国国有银行的低效率问题不是由银行市场结构集中所造成的,而是单一的产权结构和相应的不健全的治理结构下国家所有制垄断的结果.然后通过对效率、金融系统的结构和金融稳定性等多因素综合分析和考虑,构建了中国银行业的合理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到目前为止,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在不同融资结构下的调控效应差异是一个尚未得到明确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纳入融资结构因素的DSGE模型,发现融资结构的变化会对主要经济金融变量的波动程度产生影响,并会导致经济金融体系的波动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双支柱”调控政策的实施可以对银行部门的顺周期行为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进而提升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此外,在融资结构演变的过程中,即使债务融资占比下降,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作用也不会随着银行部门规模的下降而失效,而是会通过溢出效应机制持续地发挥作用。上述结论为理解金融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双支柱”调控效应及政策选择提供了一些初步的思路和证据。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了实体经济的衰退启发了学界对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本文从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角度来探讨金融中介杠杆率的顺周期性,在金融机构行为最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中介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实现最优化杠杆水平的过程,并得出了金融中介顺周期的特性,同时阐述了金融中介资产负债表放大机制。此外,金融中介机构对未来的乐观估计导致了其调整杠杆率水平,并且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投资。当风险不断累积,超过了金融体系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崩塌。  相似文献   

16.
影响全球经济失衡的因素目前被归结为金融发展和国际分工优势上的差异。但这些因素并不完全是外生决定的,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这些因素之间的彼此联系也完全不同。基于这些经验事实,我们构建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模型分析框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理论和国际分工优势理论在解释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方面都存在着缺陷;一国技术与金融创新能力、所处的国际竞争位置和其在治理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中的政策选择有着紧密的关系。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和所属阶段,中国在治理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方面应采取以技术创新为主、以有助于技术创新的金融创新能力提升和国际经济组织治理为辅的模式,而不能仅着眼于治理金融失衡或分工失衡。  相似文献   

17.
由金融风暴引发的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公允价值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及引发的问题.然后重点剖析了由公允价值导致的“顺周期效应”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及影响,最后针对公允价值的目前应用状况提出了对公允价值未来走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次贷危机不仅冲击了全球金融稳定也给监管体系提出了挑战,危机初期,巴塞尔委员会把监管重点放在改善流动性管理方面,而目前,全球监管体系的进展更多的集中在监管政策的协调,防范道德风险和降低救助成本方面,由于大则不倒的金融机构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其逐步成为监管重点并有分拆趋势,监管政策也越来越具有反周期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因宽松次级房贷政策、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监管不力等因素引发了金融危机,并逐步向全球范围蔓延.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我国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为此我们应该做好应对措施,并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定性向量自回归模型(Qual VAR模型)和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测度全球33个主要国家之间流动性风险监管政策的交互溢出效应,并考察国际监管合作下国家之间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协动对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全球流动性风险监管政策的总溢出效应具有波动性。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政策溢出效应比较大。政策的关联网络是一个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为边缘的中心-边缘网络,网络内部的联结具有区域聚集特征。总体来看,国家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和金融周期协动对政策溢出效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影响随着国际监管对各国的压力变大而增强。但对于不同类型国家组内和组间的情况而言,这一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由此,本文认为各国在制定和执行宏观审慎政策时,应重点关注与本国联系紧密、处于同一地域国家的政策,加强政策信息沟通;同时,应重视国家之间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协动所带来的影响,提高政策监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