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大学扩招这一政策冲击构造工具变量,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首次探究了接受高等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户主接受高等教育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平均而言,户主接受高等教育使得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概率增加12.85%,风险资产投资金额显著提高1.29倍,风险资产投资占比显著增加4.55%。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接受高等教育会通过提高投资者的认知能力、家庭总收入、健康状况以及减少家庭的子女数量从而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产生影响,其中,投资者的认知能力是最主要的渠道变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在性别、城乡之间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说明人才强国战略在提高人力资本的同时,也在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对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龚锋  李博峰  雷欣 《财贸经济》2021,42(3):111-127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微观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选取总公平感、教育公平感、收入公平感和阶层流动公平感四个主观公平指标,全面考察高校扩招政策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扩招显著提升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提高了因扩招而上大学个体的收入,使其对教育公平和收入公平产生更大的正向感知;与此同时,因扩招而上大学的个体对阶层流动的公平感知却明显降低,从而导致这一群体对社会总体公平的认同度显著降低.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扩招是否让受益群体实现了向上的阶层流动,是影响高校扩招和社会公平感关系的关键机制.本文认为,大学扩招并不能有效解决中国当前的社会阶层固化问题并提升社会整体的公平状况;未来应致力于推动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弱化教育分成导致的阶层固化,促进高等教育扩张这一普惠性政策真正发挥提升社会公平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会影响个人或家庭的养老消费决策及机构养老的意愿.基于我国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及西部地区城乡的抽样调查样本,本文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异对机构养老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于华北和西部地区,华南地区样本显示出相对较高的机构养老意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享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等三类群体的机构养老意愿均显著高于未参保群体;居民家庭中子女越多,其机构养老意愿越低.  相似文献   

4.
在养老科技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整合技术接受模型,以北京、南京、咸阳三市调查数据为依托,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个体特征、产品因素和子女因素对居家老年人使用养老科技的影响.个体特征的差异显著影响老年人使用养老科技,而产品因素中产品的功能和家庭因素中子女是否为老年人购买过生活用品也表现出显著作用.针对分析结果和养老科技发展现状,就如何更好发挥养老科技作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阜新市煤炭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卷调查的有关数据,对这一群体医疗保险参保缴费能力进行研究。首先假定缴费能力受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因素影响,再利用SPSS软件,通过皮尔逊相关检验筛选出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孩子教育情况、家庭月平均收入、与朋友聚会时间间隔、政府帮助情况等9个显著性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对健康状况、孩子教育情况、月均收入和聚会间隔与缴费能力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健康状况、性别因素、文化教育程度、孩子教育支出、社会资本和收入因素等6个变量对缴费能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朱锦荣 《市场论坛》2004,(3):76-76,75
21世纪是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的世纪,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我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这是极具战略眼光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家庭背景的形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观念的愈加牢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希望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渴望子女到优质学校就读,不满足读中专。  相似文献   

7.
王云龙 《商》2014,(49):257-257
近几年,中国的城市家庭之间贫富差距日益家的,贫困家庭的贫困问题也随之严重,中国城市出现了低保群体。研究解决低保贫困家庭问题已然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教育是帮助低保家庭脱离贫困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低保家庭子女的教育状况不甚理想,城市低保家庭子女需要教育的救助。因此,研究和解决城市低保家庭子女教育救助问题,理应成为中国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教育学与教育经济学为理论根据,以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问题为研究的对象,阐述了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现状,并分析了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面临的困境,最后探讨了解决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的教育救助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岳瑞 《商》2014,(10):86-86,77
“教育致贫”又称“因教致贫”,是指个体由于接受高等教育而使其家庭陷入贫困状态这一现象,分为积贫和返贫两种情况。教育投资自身的特点、教育保障体系、教育成本和教育收益等是我国农村大学生家庭“教育致贫”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就需要从家庭理性投资、国家健全教育保障体系、完善教育收费制度和提高教育收益率等几个方面着手,以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课题调查所得数据,考察了社会分层时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社会出身对高职生接受某些特定职业价值有很大影响.同时,阶层背景因素对高职教育的结果公平产生重大影响,优势社会阶层子女更容易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这种阶层固化的现象不利于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公民,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应对社会分层的新变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探索新方法,因此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5年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改革提供的自然实验机会,我们使用微观样本数据估计了税制改革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我们发现税制改革对不同性别群体的劳动供给存在不同影响.税改使得就业女性的工作时间显著增加,平均每周增加了3.72小时,对男性的工作时间没有显著影响.在影响个人劳动时间的社会特征中,家庭其他收入、家庭人口对工作时间影响不显著,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具有党员身份、较高教育和工龄使个人工作时间更长,具有城镇户口相对工作时间较少.婚姻和学龄前子女对男性和女性工作时间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