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雷 《广告大观》2006,(2S):52-55
“存在即合理”,如果把这句被理论界持长久争议态度的话用在当前的奢侈品品牌消费上,就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必然。从国际范围的奢侈品消费,到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奢侈品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标志。奢侈品品牌塑造及其独特的传播规律,也自然成为营销界关注的热点。本专辑试图提供第三方的专业平台,旨在为众多的传播代理机构提供一些专业性的参考:从“奢侈品牌的奢侈本质”、“不要小看奢华的竞争力”、“奢侈品牌运作潜规则”、“制造渴望的奢侈品牌传播”、“中国消费者的奢华消费与营销哲学”、“奢侈——中国酒的新蓝海”等系列文章中,你可以看到,有关“奢侈品品牌消费”的概念正悄悄来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陈晓燕 《广告大观》2011,(4):105-106
据高盛投行在201O年年底的预测显示,中国奢侈品市场潜力巨大,在未来五年内,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将从4000万上升到1.6亿,并在未来三年内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奢侈品消费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品牌也开始放下身段,四处寻求新的增长机遇。继国际奢侈品品牌阿玛尼在中国开起首家网店之后,多数国际大牌把目光投向高端B2C专业网站,企图快速占领这一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告》2008,(6):99-101
奢侈品牌越来越重视把文化的元素融入品牌内涵,旗舰店里不惜血本打造“非商业空间”,是为了给顾客留出更大的“文化体验空间”。奢侈品分析师Jacques-Franck Dossin认为:“这是奢侈品零售方式演变的最新阶段。15年前,奢侈品牌从百货公司等多品牌模式的第三方零售店中撤出,转移到自己的专卖店文化。随后,它们开始为旗舰店打造吸引眼球的建筑。如今,它们正着眼于为购物体验增加新元素,最大化地增加品牌内涵。”而一个伦敦的咨询机构曾预测说:“渴望体验”是奢侈品消费者愿意忠于一个品牌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财富》2012,(2):92-95
中国消费者义无返顾地在世界各地大肆扫人奢侈品,国际大牌把“到香港上市去”当作新的时髦选择。奢侈品牌努力在中国市场实现名利双收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践行“拿来主义”,出击海外买人现成的奢侈品牌。于是,一出“中国拯救世界经济——奢侈品版”的大戏轰轰烈烈地上演。  相似文献   

5.
冯国江 《糖烟酒周刊》2007,(11):110-111
一个在汽车工业时代的摩托车品牌,可以被打造成如此经典的一个奢侈品品牌,其核心之处就是手工定制和限量生产,利用VIP俱乐部形式把品牌文化打造成一种生活方式,直至使哈雷文化成为哈雷迷的“文化信仰”。这也是成功的奢侈品品牌的成功共同点。目前正值国内酒类奢侈品兴起的时候,也是奢侈品速生(速灭)的这个时代,希望哈雷模式可以为中国酒类高端产品的营销带来一点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刘铭 《商场现代化》2010,(20):39-40
中国是全球奢侈品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中国也需要拥有一批本土奢侈品品牌。本文通过研究奢侈品的营销现状,进而对奢侈品如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因此得到一些关于建立奢侈品品牌的相关对策与建议,同时为现有奢侈品品牌的管理者提供方向与加强品牌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全球奢侈品市场中,贝恩咨询公司将奢侈品牌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是处在金宇塔顶的品牌,如Hermes、VanCleef&Arpels等,约占到整个奢侈品市场的1/4,他们将目标客户群锁定在全球最富裕人土。包括LV、Prada和Gucci等品牌在内的欧洲传统奢侈品牌属于第二层,约占36%的市场份额。在贝恩的分析中,包括Coach、Burberry、Tiffany等品牌则位于第三层,这部分品牌占据了奢侈品40%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8.
《商业科技》2011,(11):3-4
【来源:腾讯财经】 日前,国际知名咨询机构贝恩顾问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奢侈品生产者协会合作发布全球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奢侈品消费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众多国际奢侈品牌纷纷涌进中国,抢食这场盛宴。据世界奢侈品协会介绍,到目前为止,已有80%的国际奢侈品牌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9.
张琴 《商业时代》2012,(16):28-29
随着近年奢侈品消费热潮的掀起,对奢侈品的研究成为近年来营销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作为象征性产品,品牌是奢侈品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本文基于品牌权益的角度对奢侈品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炼出以消费者联想为基础的奢侈品属性联想、象征联想和消费者态度三部分构成的奢侈品品牌权益;从财务权益、顾客权益、延伸权益三方面探索了奢侈品品牌权益管理要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财富》2012,(2):60-63
“不是多想赢,而是真的很讨厌失败。”这是历峰集团操盘人鲁伯特这个标准“富二代”似乎漫不经心的生意经。鲁伯特奉行品牌独立原则,这使得集团旗下品牌一直保持着高端品质与各自显著的风格。从奢侈钟表业到时兴的奢侈品网络,鲁伯特就是这样“漫不经心”地把历峰集团打造成为了奢侈品行业的中流砥柱,其旗下伯爵、积家、江诗丹顿、卡地亚和万国五个品牌在世界十大名表中占据五席。  相似文献   

11.
赵俊 《新财富》2011,(8):15-18
奢侈品热潮从实体烧到线上,从品牌到电商纷纷出招。尽管为数不少的本土奢侈品在线零售商已经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但其真正的盈利模式仍在摸索之中。  相似文献   

12.
钟超军 《品牌》2005,(11):68-69
一个真正的奢侈品品牌,是需要“梦想和艺术”来浇灌的,过度的“金钱功利”会亵渎一个奢侈品牌固有的高贵和圣洁。塑造一个奢侈品品牌要耐得寂寞,受得诱惑,经受得住考验。某种程度而言,追求盈利和奢侈品品牌,两者恰如一个一上一下的跷跷板,要锻造一个真正的奢侈品品牌,就不要以盈利为第一目的,与盈利相比,梦想本身更为重要。法拉利从奢侈品品牌的神坛坠落,正是源于急功近利的盈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周莹 《新财富》2011,(10):22-25
继攻占香港地区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之后,国际大牌又把“到香港上市去”当作新的时髦选择,以期用高估值、高融资和高回报实现在大中华地区的名利双收,尽早锁定品牌未来成长的最有力引擎。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国奢侈品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奢侈品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十年间,快速增长的趋势让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而在众多的奢侈品牌中,却没有中国品牌的身影。本文基于国际奢侈品牌的营销特点以及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特殊性,提出了一些如何打造中国奢侈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景隽 《品牌》2013,(7):98-99
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逐渐趋于火爆,许多国外知名奢侈品品牌随即迅速抢占我国市场。如今,说起奢侈品,人们大都会想到各种国外品牌,而国内的奢侈品品牌,却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16.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到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值有望达到2480亿元人民币,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前景,国际主流奢侈品牌蜂拥而入,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摧城拔寨的征服之路。目前国外奢侈品牌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透过他们高高在上的品牌形象,让我们从一个个传奇中探视奢侈品营销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7.
奢侈品牌越来越重视把文化的元素融入品牌内涵,旗舰店里不惜血本打造"非商业空间",是为了给顾客留出更大的"文化体验空间"。奢侈品分析师Jacques-Franck Dossin认为:"这是奢侈品零售方式演变的最新阶段。15年前,奢侈品牌从百货公司等多品牌模式的第三方零售店中撤出,转移到自己的专卖店文化。随后,它们开始为旗舰店打造吸引眼球的建筑。如今,它们正着眼于为购物体验增加新元素,最大化地增加品牌内涵。"而一个伦敦的咨询机构曾预测说:"渴望体验"是奢侈品消费者愿意忠于一个品牌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现代商业》2011,(28):28-29
2007年,《环球奢侈品报告》曾预测,到2009年60%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在中国有自己的生产线,并实行品牌授权。花费上万元购买了一款来自意大利或者法国的奢侈品牌包袋,却看到标有"MadeinChina"的字样,很多奢侈品消费者陷入纠结。奢侈品也有代工商。  相似文献   

19.
奢侈品领域的巨头,在中国市场上也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该文通过对奢侈品市场的研究,分析了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中国本土奢侈品牌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有效传播,就是把品牌信息准确传递给对应的目标人群.结合高端人群消费的特征,新奢侈品品牌应借助有异于大众商品的差异化传播策略实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