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省“七五”计划中提出:“柴达木新兴工矿区,要加快对盐湖、石油、铅锌和石棉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并相应发展盐化工业、石油工业和建材工业,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本文谈谈柴达木盆地开发利用中应处理好的四个关系。一、处理好发展工矿业与发展畜牧业之间的关系。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的一块宝地。柴达木资源的全面开发,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从青海本身条件看,这里土地面积辽阔,光热条件较好,还有一定的水资源。解放后小麦大面积高产,可解决青海省长期缺粮问题,建设成为青海省的商品粮基地。  相似文献   

2.
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不仅仅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还拥有大量高品位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柴达木盆地也应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动该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柴达木盆地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条件及旅游功能区划着手,探讨了柴达木地区发展旅游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已成为青海省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基地。但是,试验区目前仍处在低层次和粗放型的初级阶段,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人才不足,严重制约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进程。因此,需要认清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提升循环经济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青海省政府编制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要求青海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资源优势、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切实加强柴达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循环经济骨干企业,加大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努力把试验区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的示范区。结合柴达木试验区干旱少水的实际情况,为提高水的利用率,节能降耗研发出一种可移动式的全自动施肥(加药)节水装备,有效解决了目前灌溉技术水平落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阳传春 《经济》2012,(11):66
2010年10月,时任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的辛国斌,调任中共青海省海西州委常委、副书记;2011年5月至今任青海省海西州委书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书记。近日,《经济》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经济》:发展是解决贫穷落后的唯一出路,请您谈谈海西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辛国斌:"十一五"以  相似文献   

6.
阳传春 《经济月刊》2012,(10):10-12
“十六大”以来,青海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培育壮大特色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今,从河湟两岸到柴达木盆地,从传统工业基地到新型产业园区,青海工业实现了跨越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正成为青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为此,《经济》记者专访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骆玉林,请他谈谈青海省的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阳传春 《经济》2012,(10):10-12
“十六大”以来,青海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培育壮大特色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今,从河湟两岸到柴达木盆地,从传统工业基地到新型产业园区,青海工业实现了跨越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正成为青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为此, 《经济》记者专访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骆玉林,请他谈谈青海省的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位于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蕴涵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近两代人的不懈努力对盐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对不同的自然资源进行可行性分析,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技术使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钾盐资源、金属镁资源、天然气资源、煤资源的利用进行了全方位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9.
肖琪 《环境经济》2024,(1):14-16
<正>连续4年超规模生产50%以上,4年违规取卤水1.26亿立方米。近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过典型案例公布了一组有力数据,揭示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长期无序开发、违规取水现状。2019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就曾指出,青海省盐湖资源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相关部门对违法违规开采行为监管查处不力,基本处于“有盐湖就有开发”的状态。4年过去,督察整改方案形同虚设,立行立改成一纸空文,违法违规开采行为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0.
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含矿种39个,资源总储量3315亿吨,潜在价值16.27万亿元,其中湖盐、氯化钾、硼、锂等九种矿产居全国之首。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通过近五十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同时通过论证盐湖资源的开发使大家了解到青海盐湖集团循环经济园区的开发和建设情况,一个素有高原现代化化工城之称的西部大开发项目已在青海省格尔木市盐湖工业园区建成,这是现代人对盐湖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1.
秦沣 《经济改革》2009,(10):35-36
占青海面积超过50%的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保护三江源,重要性不言而喻;青海90%以上的资源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因而成为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对青海来说,在保护脆弱生态的前提之下谋求经济的发展,确实需要高超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发展,将从根本上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以青海省为例,探讨了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梁娟 《经济世界》2001,(2):61-64
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响起,唤醒了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500万各族人民,这里不再因是西部歌王洛宾歌中那“遥远的地方”而沉寂,为在西部大开发中勇立潮头大展身手,青海人纷纷去东部沿海学习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先进经验,东部人和外国人来了,他们看到了青海这个资源大省在西部开发潮中的巨大潜力。一时间,西出东进的人潮让高原沸腾了。 [将优势转化为胜势] 青海省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 中国“聚宝盆”美称的柴达木盆地似一颗宝 珠镶嵌在青海高原上。青海省资源非常丰富, 是中国西部的资源大省。丰富的石油…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循环经济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涉足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传统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使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我国资源的循环利用、环境的循环净化。有助于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助于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有助于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5.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我国循环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萌 《经济论坛》2006,(11):49-51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操作原则及框架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图1)。具体特征是“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与此不同,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3R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图2)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织成一个“资源利用一绿色工业一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的反馈式流程,保持经济生产的低消耗、高质量、低废弃,从而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它不同于传统经济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目的是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乌兰水泥厂将水泥、热电联产及资源综合利用,形成循环经济,从而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保持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稳定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和谐完美的统一。通过对乌兰水泥循环经济特点的分析,看资源型企业以循环经济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必要性,并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命源泉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后倡导的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排污”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效。在这种  相似文献   

19.
白山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境内林木、矿产、水力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白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长远,注重实效.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白山市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综合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  相似文献   

20.
刘立新 《时代经贸》2008,6(2):19-20
循环经济是指从资源开采、利用,到产品设计、生产,再到产品消费、废弃物回收这一经济活动循环的过程中,以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为核心.本文首先讨论了建立资源产权制度和绿色的核算制度,将引起负外部性的内部化,接着分析了通过经济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型过程创新、主导产业的增长威胁生态环境,最后研究了循环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