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首先梳理了关于区域经济和农村发展的相关理论模型与学说,然后总结反思了目前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模式,最后运用模式匹配方法,讨论了不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动力机制、存在问题和今后的改进策略;可验证不同农村经济发展理论的有效性,也可以为农村区域发展不同模式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农村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任务及其必然趋势。苏南农村工业化有其特殊的运行规律。考察苏南农村工业化的运行体系既是总结一个特定的区域农村现代化特点和规律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也是探索各种特定模式变化及其融入全球化过程的性质和趋势的过程。同时,也具有分析和比较意义,对于加快不同模式下区域农村工业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多年前,在中国东部沿海偏僻的角落,诞生了被理论界称之为“温州模式”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当时的“温州模式”是指温州农村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独具特色的商品经济发展模式,其基本特点可概括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小城镇为依托,以农村能人为骨干。  相似文献   

4.
基于金融支持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农村商业银行在研究所在地区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将服务和资金向具有区位优势的涉农经济组织倾斜,发现和培养优质客户群,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和自身业务增长双赢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有利于避免地方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中存在的经济政策不连续、发展目标偏离和资金制约等弊端。同时也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业务。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星火技术密集区的战略模式与实施。提出了战略模式较理想的采用方式及实施的五个方面。为我国农村实现“科教兴国”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实现技术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云才  郭焕成 《经济地理》2001,21(4):399-403
本文是在系统研究典型区可持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根据东昌府区主要矛盾,制约因素和发展预期,提出了典型区“农村集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市场化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向,在综合“集约性高效生态农业,三元种植,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东昌府区平原区区域专业化发展模式,“蔬菜+建筑业+工业”现代城郊型发展模式,“蔬菜产业化+现代化新村风貌塑造”发展模式和北部旱涝碱薄区”粮菜肥轮作+大牲畜养殖”等的区域性典型乡镇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争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空间结构;发展农村科技,提高农民素质,加强人力资本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苏南模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促进经济非农化和市场化发展的方式;"温州模式"则是一种依靠民间力量、民营经济发展而成的"自下而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江浙模式"则是界于二者之间的中间模式.而三种模式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村集体经济偏弱,农村自身发展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8.
“苏南模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促进经济非农化和市场化发展的方式;“温州模式”则是一种依靠民间力量、民营经济发展而成的“自下而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江浙模式”则是界于二者之间的中间模式。而三种模式目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村集体经济偏弱,农村自身发展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星火计划密集区的战略模式与实施。提出了战略模式较理想的采用方式及实施的五个方面。为我国农村实现“科教兴国”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实现技术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小城市周边范围往往是广大的农村区域,小城市的发展对周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城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小城市的建设发展应该采取支柱产业型、生态型、城郊型的发展模式。小城市发展应体现自身特色,应与所在区域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苏南模式”的理论和实践30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苏南以创办乡镇企业为发端,以农村工业为引擎,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繁荣,其经验被概括为"苏南模式"。经过30年的发展,苏南人所创造的辉煌虽然已不是传统的"苏南模式"所能涵盖,但苏南曾经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今天跨跃的基石。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再到苏南的第三次转型,立体地展现了苏南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变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程,对国内区域经济未来发展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及特点 (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界定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界定国内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舒睿军(2003)指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式。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综合了某区域特定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发展目标、对策、途径等多种要素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模式。而且他认为,在区域经济模式中比较典型的是外向型经济的区域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农村新型台作经济组织,是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民主导作用的农村经济组织制度的一种创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关键,就是要立足各地资源实际,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以发展健规范”的原则,突出抓规模,抓模式,抓机制,抓服务,全力培育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侧面的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不断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从而牵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建国以来,党和政府根据时代背景、政策环境、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呈现的模式是高度集权下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模式、区域“部分先富”的非均衡发展模式、新时期“统筹区域”的均衡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在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初步总结的基础上,就“统筹区域”的均衡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作了初步探索,以更好地协调、统筹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宗书 《生产力研究》2012,(7):114-115,123
区域城镇化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区域城镇化是进行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结果和重要动力,城镇化主要侧重于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使城镇逐步扩大,其过程不仅仅是人口居住地的变更过程,更是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表现。城镇化是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结果,使用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对城镇化进程进行剖析,有利于我们全面而完整地了解城镇化这一现象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规律。根据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对城镇化过程进行剖析,将有利于引导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6.
    
西部农村地区贫困状况的严峻态势是21世纪初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选择确立适应西部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的反贫困战略模式是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17.
    
西部农村地区贫困状况的严峻态势是21世纪初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选择确立适应西部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的反贫困战略模式是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18.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维祥  唐根年 《经济地理》2004,24(1):13-16,30
区域块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浙江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产生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文章从农村人口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等方面,对区域块状经济在浙江省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块状经济成为浙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时序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向消费主导型转变,以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作为研究重点,选择河北省作为研究区域,通过1993~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该区域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统计分析,意图探寻在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如何进一步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找到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文章结合我国目前国情,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精准扶贫为契机,加大农村体制改革与创新力度,从而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