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问题是有效推动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中国将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等。新年伊始,胡锦涛主席在发表新年贺词中强调,今年中国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系统阐述了五年成绩和十年经验,提出了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这一重要精神。本文从四个部分展开对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论述:第一部分探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含义。第二部分揭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伟大意义: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3.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4.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第三部分则分别从教育、就业、居民收入、社保、健康和社会管理六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强调的是,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四个重要关系:1.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2.加大政府投入和推进制度创新的关系;3.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4.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民生财政:公共财政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就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财政的实质就是民生财政.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全力推进民生财政,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坚定信心保增长,凝聚人心促和谐是今年两会的主题,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成为今年必须完成的三项重大任务。古人云:“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关注民生是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5.
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冲击.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本文从当前经济形势、居民消费疲软、构建和谐社会的财政的需求出发,探讨了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财政政策依据,分析和思考了财政政策对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所起的重要支撑作用,并初步提出了有关构建公共财政政策向民生倾斜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7.
民生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党的生死存亡和人心向背的最根本问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的重要任务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2万多家旅行社,40—50万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家酒店,几乎一夜之间全部停摆。同程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吴志祥估算,仅旅游行业在春节期间大约就有1万亿元的损失。加上酒店、景区商户、航空公司等等,有超过1000万的从业人员,或在未来三四个月的时间没有工作。面对这种情况,创业者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扩大内需战略已经提出很多年,虽然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内需市场可挖掘的空间仍然很大,扩大内需不是通货膨胀式的扩大内需,也不是造成未来产能过剩式的扩大内需,应是实实在在的扩大。即富民下的扩大内需。因此,要立足于改善民生地扩大内需,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只有改善了民生,才能真正做到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6,(27)
在经济萎缩的情况下,政府要积极加大民生投入,帮助人民解决后顾之忧,拉动群众消费,以实现经济增长。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的最大亮点就是进一步加大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力度,民生工程始终是经济工作中的重点。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大财政支出,增强对民生工程的关注,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理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社会治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震后的唐山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建设,无论是经济还是人文,都有了质的飞越。然而社会建设的成功与否不能只看经济和文化,还要看社会是否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是否幸福安康。只有找到适合唐山的社会治理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和谐社会,才能更快地建成小康社会,而保障和改善民生则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民生得到了保障和改善,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本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大精神对做好民生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社会建设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们党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相似文献
13.
在民生的改善过程中,公共经济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应对公共经济财务管理加以重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科学把握经济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以充分发挥其在民生改善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的为民生服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应把发展农村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农村中小学教育面临教学资源贫乏的困境,应紧抓改善民生的契机,通过政府加大扶持和援助、激发农村家长培养子女读书的动力和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来推进农村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民生和消费需求内涵入手,通过对改善民生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前提以及如何通过改善民生促进居民消费的论述,得出并阐述了改善民生与扩大消费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政府对于民生问题尤为关注,加强民生不但体现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还会为社会稳定的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因此,我国十分关注关于改善民生方面的工作,并将其作为政府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政府的公共经济管理给大家提供公共的产品、公共的设施以及服务,为改善民生起到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贸导刊》2014,(16):15-16
一、上半年社会事业发展情况(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统筹推进一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国家基本标准得到普遍实施,大多数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适用于当地的服务项目。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和社区统筹建设加快,基层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和设施共建共享。三是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出台实施。四是公共服务投入继续加大,1-5月,教育、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城乡社区事务财政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2.1%、19.4%、21.7%,接近或高于同期全国财政支出12.9%的增速。2014年安排社会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500多亿元,大部分投资计划已下达完毕,其中大部分投资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五是民间资本积极投入社会领域服务业。1-5月,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2%、38.9%和26.8%,高于同期全社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9.9%的增速。 相似文献
18.
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领域里的问题,首先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要在发展中扩大就业,在发展中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在发展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此同时,要在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基础上,深化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领域改革。既要抓住有利时机,乘势而进,又要看到面临的挑战,迎难而上,以更深入的思考,更开阔的思路,大力推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民生事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特别是在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中,中央把保增长与保民生、保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把实施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应对危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内容,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成为此次宏观调控的一大特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