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分析了三地由于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存在障碍、创新人才流动受制于体制约束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需要在认清三地科技创新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新典型。通过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流通工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推动大项目在天津和河北落户、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科技创新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承接北京的教育和科研的功能等发展战略,在实现创新资源的流动和创新成果的转化的同时,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均一化"发展,进而促进形成具有一定创新优势的科技创新簇群,实现京津冀科技创新水平的拔高生长。  相似文献   

2.
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科技强军战略的重要举措。平台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激发潜在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协同意愿并提高预期协同效益,以此促进协同创新活动顺利开展。基于资源调控理论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利用自身搭建的大数据信息系统计算出最优资源配置方案,自主高效地为潜在协同创新主体提供最佳配置资源的各项参考指标,以此为依据调整与控制协同创新主体所拥有的各项资源。建设基于资源调控理论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能够有效提高平台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潜在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意愿,提高协同合作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而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在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中至关重要.论文建立了资源型城市校地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发现在超额收益较大、合作成本较低、机会主义带来的损失大于收益时,地方政府和高校倾向于选择协同创新,并从建立多元化协同创新模式、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座谈会制度、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了资源型城市校地协同创新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对协同创新主体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统筹考虑枯竭型矿区特点,对矿区资源进行了重组分类。通过研究各类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及其相互关系,制定了协同创新资源开发策略,明确了创新主体与资源开发利用间的关系,构建了协同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可为煤炭企业枯竭型矿区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部地区新兴技术产业创新网络的协同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慧  曹兴  李星宇 《经济地理》2019,39(9):164-173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采用2010—2017年中部地区6个省的面板数据,从创新目标、资源配置和知识转移等方面测度中部地区新兴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协同度。结果表明,中部地区新兴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协同度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协同创新水平较低,且6个省的协同度差异较大。湖北省和安徽省的协同度呈现有序增长趋势,湖南省、江西省、河南省和山西省的协同度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其中资源配置和知识转移是制约新兴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协同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加强创新网络中主体之间合作研发资源的投入和整合,规范协同创新主体间合作模式,加速新兴技术知识的转移、吸收和再创造,进而提升新兴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协同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首先阐述以模块化为抓手推动协同创新的理论内涵;其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基于模块化的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并从生态学视角探讨网络化资源管理,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网络化资源持续优化的自组织协同创新生态圈。进一步地,采用探索性案例方法并聚焦海尔的T系列空调产品,深入分析案例企业通过模块化协同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的实践,最后讨论案例企业针对网络化资源的若干微观管理机制。研究可以为中国企业在网络化时代探索产品模块化,以及构建基于模块化的协同创新网络、管理网络化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网络对物联网企业资源获取和创新绩效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63家物联网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政企、企企、研企协同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3种协同创新网络均对资源获取和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资源获取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与客户、供应商、研究机构和大学及个人的协同创新实践,提出了企业在开放性创新资源利用上体现的创新绩效和面临的风险,同时对开放性创新模式下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出了要求,对于企业进行开放性创新模式的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楠  刘萱  王宏伟 《技术经济》2020,39(2):99-106
新时代,良好运行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国家竞争的核心力量。我国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新型创新主体建设滞后、创新主体关联性不强、创新供给原动力不足以及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未来应该着力促进创新主体多元化发展、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加强基础研究体系建设并完善科技创新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协同创新网络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建构了以知识协同为途径、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创新主体为网络节点的协同创新网络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和规律。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谷歌、阿里巴巴、浙大网新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网络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有效途径。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协同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的新趋势,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动力。本文从企业协同创新的动机、企业协同创新的成员、企业协同创新的模式模型和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评述,提出了此领域两个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为企业协同创新研究提供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2.
企业通过创新主体网络协同,构建出价值共创的创新生态系统,以便在数字化时代感知并适应数字环境变化,为此需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成机理进行探究。以数字创新企业——华为汽车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分析法,基于动态能力的理论视角,研究华为汽车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机理和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数字创新企业构建出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历经三个阶段,拥有三条演化路径和四种能力。三个阶段为整合数字资源阶段、拓展数字资源阶段和共享数字资源阶段;三条演化路径为市场需求、跨界交流和网络协同的路径;四种能力为信息感应、资源整合、资源获取和资源重组能力。(2)数字生态环境和动态能力是推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演进的内在动力,使系统组织构架不断升级,派生更多创新主体,形成网络协同架构。研究结论对数字创新企业如何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具有理论性指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厅地协同创新”能够提供特定条件下探究培育技术创新的政策路径,有助于推动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联盟升级、丰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厅地协同创新”的模式对推动协同创新的演进和提升协同创新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从“区域协同创新”的作用出发重点介绍了“区域协同创新”的构建模式;其次在构建模式过程中发现该模式国内外各有不同,国外协同创新的模式有:协议合作方式、立法合作方式、会议合作方式,国内“厅地协同创新”的模式有:协议合作模式、设立开发基金模式、中介模式、会议模式等;最后,研究得出这些模式对协同创新的演进和丰富协同创新的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相关文献可发现,目前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缺少协同创新的动力与协作经验,合作伙伴缺乏兼容性,缺少协同创新的风险分担、利益分配机制等。通过研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充分调动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明确中小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优化优势互补机制、建立知识分享和信任机制、分散风险等,以完善协同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促进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对建立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稳定机制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协同学、生态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整合,针对创新行为内嵌于产学研协同创新全过程的特征,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行为分为酝酿期、接洽期和运行期3个阶段,提出了从动力协同、路径协同、知识管理协同3个方面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以协同度评价来测量协同创新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何地  孙楠 《经济研究导刊》2013,(30):276-277
科技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协同创新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整合各方面创新资源、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高校以其丰富的人才资源、学科资源等独有优势在推进协同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着重阐述高校协同创新的意义和提出高校如何参与协同创新的路径,为高校推进协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是创新方法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为创新方法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主要从制造创新方法链的协同性、三维创新协同原理、三维创新方法协同效应3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制造创新方法链中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之间的三维协同问题,揭示了三维协同创新的理论内涵和作用机理,认为三维协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科技体制机制关系到协同创新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以及协同创新要素能否顺畅地进行集聚和合作,从而影响协同创新绩效。宁波创新资源基础薄弱,产业转型升级亟需依赖区域协同创新推动。在分析协同创新政府科技管理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框架设计,并从协同创新人才支撑、创新组织建设、科技服务平台支持、创新成果转化交易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核心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基础要素,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基本特征,对突破资源约束,实现成长起着关键作用,但是鲜有研究者从企业成长过程的视角对核心资源、创新与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构建了核心资源、协同创新与企业成长关系模型,以浙江3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核心资源对企业成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核心资源与协同创新显著正相关;协同创新对成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协同创新在这个关系中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核心资源通过技术、市场、管理协同创新这一“中央处理器”的动态作用推动企业成长。该研究实证支持与拓展了企业成长过程机理,可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纵向角度分析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创新链上的地位与作用,从横向角度按照协同创新主体要素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影响高校协同创新的内部与外部因素,构建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型。模型强调,高校内部协同创新必须通过高校内在的人才、学科、科研等诸要素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外部协同创新取决于高校与外部其它相关协同创新主体,如其它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