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4年,我国能源行业发展战略思路趋于清晰,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关系能源行业长远发展的政策。包括:正式出台《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这一能源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政策;陆续出台多项有关能源价格改革的政策,加快推进各类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抑制不合理消费;出台多项配套政策,提高大气污染治理力度。2015年,我国能源政策将继续着力于促进能源行业转型,延续和深化2014年启动的各项改革,继续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加快能源金融市场建设,加大调整能源产业组织力度,继续在新能源生产和消费方面出台新的鼓励措施,同时推出一系列能源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2.
3.
2022年,受新冠病毒疫情、极端气候、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等因素叠加的影响,中国能源政策特点主要是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压舱石地位再次凸显,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合理安排节能减排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费,更加聚焦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关系能源领域的顶层政策出台明显增多。2023年,中国经济逐渐恢复,国内外能源形势依然复杂,国家政策仍将以加强能源供给安全保障作为第一要务;努力节能提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清洁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能源体制改革,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国际合作,构建更高质量的能源国际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4.
5.
2021年中国经济社会运行快速恢复,能源政策内容重点主要体现在提升清洁能源消纳保障能力、促进传统石化能源更多向与新能源相融合的系统重构方向发展、各类能源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出台碳达峰碳中和统领文件。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分领域分行业的实施方案和保障细则将继续陆续出台;能耗“双控”制度向碳排放“双控”制度的转变起步;以“双碳”目标为指引的能源市场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维护能源市场稳定运行,加强对重点领域市场监管;着眼创新前沿,加快推动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6.
2023年,在世界地缘政治动荡、能源价格中高位徘徊、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绿色低碳转型等多种因素持续交错叠加背景下,中国能源政策坚持战略定力,进一步聚焦能源安全保障、促进多品种能源融合发展、能源与数字信息化技术耦合协同、推动天然气加快发展,以及进一步加快绿色低碳能源布局和规模发展。2024年,中国将继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促进天然气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促进电力市场与新能源发展;加快碳市场体系建设,遏制碳排放上升态势,最终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促进能源产业现代化发展夯实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7.
2016年,我国油气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与防范产能过剩,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有效供给,构建能源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深化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成品油、管道运输、储气库与化肥用气定价机制均有重大调整;加快市场准入,在勘探开发、管道运输、原油进口等领域鼓励多投资主体进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环保立法进程提速;加快推进油气行业体制改革,部分省区先行启动油气改革试点,石油企业加快专业化重组步伐.展望2017年,我国将继续在供给侧改革、油气体制改革、油气价格改革、油气行业准入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8.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际能源市场更为复杂。为此,主要能源消费国和资源国对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力求能源结构和来源多元化;2)提高能源自给能力;3)核能政策出现分化,部分国家仍对发展核电持积极态度,但部分国家放弃发展核电;4)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5)突出节能和提高能效;6)注重加强国际能源合作;7)重视能源技术创新。这些能源政策动向将对全球能源市场走势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际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和乌克兰危机在地缘和能源两方面的外溢效应,使得长期高度依靠俄罗斯能源的欧盟急剧调整其能源政策,包括推动能源供应关系重塑,推动欧俄能源领域激进“脱钩”、加大能源外交力度、增强市场影响力;加强内部能源转型进程,多措并举推动节能和储备、大力挖掘可再生能源潜力、重拾传统能源供应保障作用等。欧盟能源政策调整目的和手段服从于与俄罗斯地缘政治对抗和解决短期内能源供应和价格危机,以能源与俄罗斯渐进式“脱钩”为导向,以能源来源多元化、发展替代能源和开源节流为主要政策手段。目前,欧盟在能源“脱俄”方面取得进展,但欧盟能源安全困境并未出现有效缓解,同时其能源转型进程也将面临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能源环境政策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的基本目标是能源高效利用与实现环境保护。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减排和调整能源结构的约束性指标。近年来,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的最新进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出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注重煤炭的清洁利用;支持分布式能源发展;重启核电项目建设;加大减排力度,积极治理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11.
2016年,中国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上升9.9%,至3.783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67.3%。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炼厂加工量连续两年下降,但地方炼厂大幅提高开工率和国内油田产量下降使得原油进口量再攀新高,达到3.810亿吨。2016年,中国成品油净出口量为2045万吨,柴油成为成品油出口市场的主要品种。在化工产品和汽油调合组分原料需求的推动下,2016年中国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创纪录地达到1612万吨。2017年,中国经济仍旧处在下行压力下,成品油需求将继续低速增长。增加进口原油加工量,进一步扩大成品油出口,仍将是炼厂维持正常运营的出路。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16年底,中国境内在役油气管道总里程累计约12.6万千米。2016年,油气市场消费增速放缓,资源供应宽松,管道建设节奏企稳;国家多项规划、政策密集发布,推进油气管道基础设施市场化;油气管网设施信息首次集中公布,公平开放迈出重要一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陕京四线等国家重点管道工程正式开工;下游用气中间环节费用治理初步取得成效,天然气市场监管覆盖面不断延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和销售业务分离,天然气领域改革进程加快。2017年,多项规划和改革政策将助力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实现稳健发展;应加强天然气多元通道、互联互通工程、联络线管道和储气调峰设施建设,持续完善管网;油气管网第三方准入将逐步走向操作规范化、规则标准化、价格市场化、监管正常化。 相似文献
13.
从能源安全的稳定性、经济性和清洁性“三性”定义出发,结合中国实际,以市场条件和开放条件为前提,以“中国梦”、《巴黎协定》和应对局部冲突为目标,构建评估中国能源安全的方法体系.分析中国能源的刚性需求和结构,以及不同情景下中国的能源供应能否满足刚性需求,评估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四类能源“三性”安全,提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国际石油经济》2017,25(2)
2016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和化解产能过剩,行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3.2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利润总额为6444.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石油天然气总产量为3.31亿吨油当量,比上年下降3.0%.其中,原油产量为2.00亿吨,同比下降6.9%;天然气产量为1368.3亿立方米,增长2.2%;液化天然气产量为695.3万吨,比上年增长29.9%.全年进口原油3.81亿吨,同比增长13.6%;进口天然气752.4亿立方米,增长22.0%.全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净亏损543.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1.0亿元,比上年下降31.9%.全年原油加工量为5.41亿吨,比上年增长2.8%;成品油产量为3.48亿吨,比上年增长2.5%;出口成品油3820.2万吨,比上年增长50.2%.2016年,虽然行业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但基础仍不很稳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将是难中趋稳、稳中求进的一年.预测全年全行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约7.5%,主营业务收入约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8%,利润约6900亿元;比上年增长7%~9%,进出口将扭转负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开发车用能源结构优化模型对2020-2050年中国车用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分析中国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短期内天然气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技术成熟度高、经济性好的车型易被市场接受;中期来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比例逐渐扩大,燃料电池汽车开始规模化推广,替代燃料汽车的比例开始下降;长期来看,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将在清洁能源汽车中占有绝对优势,其他车型将逐渐萎缩.清洁能源汽车将对中国油气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传统油气公司应密切跟踪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加强“能源与汽车”的对话;借助“一带一路”发展契机,促进国内外相关区域清洁能源供应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加强技术研发,探索石油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中国能源发展也进入新常态:能源消费重心由生产领域逐步转向生活领域,对能源的需求也由对量的追求转变为对质的要求.预测期内,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增速将逐步放缓,一次能源需求将于2040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期.中国能源系统将不断朝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多元的方向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将是2030年前新增能源主体,2030年后逐步替代煤炭,2045年前后占比将超过50%.2050年,煤炭、油气和非化石能源将呈三分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2015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和油品市场供过于求使炼厂加工量增长受限,但市场逐步放开和低油价下的存储需求使原油进口量创纪录地升至3.355亿吨,升幅接近9%.航空煤油、燃料油、柴油和汽油等成品油出口量大增而进口量缩减,使中国24年来首次成为成品油净出口国.柴油净出口量30年来首超汽油,燃料油进口量则降至13年来最低.旺盛的化工原料需求推动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继续扩张,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石油气进口国.2016年,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措施可能抵消低油价的影响,中国油品消费增速将维持较低水平,但国家进一步放开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权以及新增储油能力的投用,将促使原油进口量继续上升,成品油出口量可能再创新高;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在经过两年的飞速增长后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20.
2015年,中国成品油供大于求态势加剧.主要石油公司国内炼油能力与销售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出口需求强烈.尽管成品油出口配额逐年增加,但石油公司出口积极性会受到国内销售价格、社会批发价格和出口价格差异的影响.国内外成品油品质差异导致炼厂生产面临两难境地,出口物流设施也存在瓶颈.原油来料加工复出口的模式不能从根本上降低库存和缓解产销矛盾.进出口权放开后,地炼油品出口将进一步加剧亚太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亚太及周边地区炼油能力增长较快,挤压中国传统出口市场,开发潜在新市场需求迫切.从短期看,中国成品油出口呈增长的趋势,亚太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从长远看,中国成品油出口结构将发生变化,炼能过剩趋势将放缓,国内成品油供需也许会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达到新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