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题组 《福建金融》2014,(12):32-38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银行业贷款不良率持续攀升的背景下,福建省长乐市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保持较高水平,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自2008年以来呈现持续"双降"。本文在描述长乐市银行业不良贷款变动特征的基础上,全面剖析长乐市不良贷款呈现持续"双降"的原因,并提出下一阶段保持不良贷款"双低"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俞罡 《浙江金融》2012,(9):47-48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不断显现,部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现象也在多个区域,尤其在以往经济和金融活动活跃的江浙地区表现突出。浙江省银监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759亿元,比年初增加267.7亿元,不良贷款率1.34%,比年初上升0.42个百分点。同期,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81.41亿元,比年初增加94.47.亿元,不良贷款率2.69%,比年初上升1.33个百分点。可以说,部分银行机构从不良贷款的"双降"到"双升",从系统内的"优等生"转变为"留级生",面临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的"双拐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常态下,控制银行业不良贷款,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对于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系统分析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近年来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供其它城市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从账面数据来看,中国不良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并不高,甚至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不良贷款率都在可控范围内。但进入2013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下行、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应付账款坏账加重导致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呈现抬头之势。上市银行年报显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2012年不良贷款总额接近3300亿元。除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最高的农业银行继续保持"双降"之外,工、中、建、交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呈上升态势。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直接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的困境,不良贷款率在经济结构转型中持续暴露。  相似文献   

5.
据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PPI同比下降15%,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国际形势依然对我国进出口存在不利因素,进出口环比部有所下降,当前经济仍处下行时期。同时,企业债务违约率电在不断上升,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8年来出现反弹,信用风险有所显现,重点领域风险相继暴露,不良贷款呈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因此,对于银行业来说,防风险、压不良,成为了今后一段时期信贷管理的重中之重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银行业改革过程中混合所有制构建的阶段性成果讨论入手,考察混合所有结构变化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总结深化改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对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民营大股东持股比率增加将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外资持股比率的增加将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会使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提高。而国有股、民营金融机构投资股及未流通法人股对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无显著影响。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认为,我国银行业未来在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可以大力加大民营资本的引入力度,适当规范国外"财务"投资者行为,积极引进有长期合作意愿的国外战略投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银行的季度数据,依据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及脉冲响应分析,选取三期具有代表性的量化指标对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贷款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经济增长速度对不良贷款的推动作用显著;制造业采购经济指数对不良贷款的影响较为显著;工业景气指数和广义货币供给量对于银行业不良贷款增加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必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同时银行要控制贷款规模,优化贷款结构。  相似文献   

8.
不良贷款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不良贷款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尽管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宏观经济波动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近期,江苏银监局组织力量对不良贷款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约70%不良贷款的形成与宏观经济波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八月中旬,二季度银行业数据如期出炉。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利润增长基本稳定,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其中,不良贷款数据引发市场关注。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6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29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较上季末上升0.12个百分点。另外,拨备覆盖率为178.70%,贷款拨备率为3.33%。  相似文献   

10.
财经速览     
央行上调利率0.27个百分点;中国GDP全球排名第四人均GDP排第128位;中国目前银行总资产已经突破40万亿元;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出现普降;银监会出台具体措施严控房地产信贷风险。[编按]  相似文献   

11.
随着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自2003年以来持续"双降",然而,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从原先的"双降"逆转为"双升"且持续至今,使人们不得不再次关注不良贷款问题。而银行不良贷款率是显示银行经营质量和一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深入探究不良贷款增加的原因以及适时提出合理对策,对于减少银行不良贷款、促进金融稳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原因以及预防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银行业现有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存在种种缺陷,因此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防控必须结合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先详细论述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危害和成因,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处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量、预防不良贷款增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受到了大量坏账及不良资产的困扰,如何处理大量的银行贷款一直是困扰中国银行业的难题。本文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入手,阐述了产生不良贷款的宏观原因及微观原因,并针对导致不良贷款的原因深入探索,重点提出化解不良贷款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孙铭 《金融博览》2006,(10):16-16
按照银监会今年8月21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银行业不良贷款全面“双降”,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435.1亿元。然而,这样的成绩却是在不良贷款大规模剥离处置的基础上取得的。按照央行公布的贷款数据推算,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剥离了1152亿元。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银行不良贷款实际新增了717亿元,但由于实施了不良贷款剥离,才使上半年的不良贷款余额得以下降。  相似文献   

15.
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总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一半以上,这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结合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之下,首先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贷款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宁 《金融论坛》2005,(6):25-32
本文分析了渐进转轨中我国经济增长无法回避和跨越的问题——银行的不良贷款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并把不良贷款分为政策性不良贷款和经营性不良贷款,分别讨论他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防范化解不良贷款风险,支持可持续经济增长,分别从政府、银行、监管当局方面提出消除软预算约束,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银行综合改革,实现信贷行为优化,防范不良贷款风险;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基准,实行审慎贷款风险监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意大利银行业不良贷款问题不断加剧,截至2015年底,意大利不良贷款率已高达19.81%,不良贷款处置已成为阻碍意大利乃至欧元区经济复苏的重要障碍。本文对意大利银出现不良贷款处置困难的制度性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我国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不良贷款处置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进行Hodrick-Prescott滤波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与不良贷款率波动的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良贷款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有较大的制约作用,而经济增长只是对不良贷款率向下的变动趋势有明显影响,对不良贷款率本身波动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该年前三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致使担忧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的声音陆续增高。但通过对银行业的全景透视、不同类型银行的区别分析,可以发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已臻良好状态,不良贷款率不会进入"上升通道"。但同时要清醒认识,未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不会继续维持快速双降态势,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面对诸多新的形  相似文献   

20.
在助推经济复苏的同时,中国金融业时刻不忘加强风险管理,2009年农历新年后,以一份不俗的成绩单亮相。以银行业为例,日前,在银监会召开的2009年第一次经济皇融形势通报会上,本刊记者获悉,我国商业银行2008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5682亿元,比年初下降700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45%,比年初下降3.71个百分点,实现了“双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