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张颖 《国际金融》2011,(3):7-10
一、香港利率市场化的特点香港的贷款利率一直没有限制,只是曾在1964年制定了存款利率协议,由香港银行公会商定,银行向客户提供统一的存款利率。该协议适用于持牌银行吸收的金额在50万港元以下、期限不足15个月的港元存款。制定存款利率协议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小型银行的运作,使之可在划一的存款利率上加一定幅度吸引存款,免受大银行的淘汰。  相似文献   

2.
数字财经     
罗佳 《中国外资》2010,(24):I0004-I0004
0.5% 香港金管局维持利率不变 12月1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将基本利率维持在0.5%不变。此前,美联储也刚刚公布维持当前基准利率区间不变。由于实行港元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香港的货币政策与美国货币政策紧密挂钩。香港金管局通常会紧随美联储的利率调整步伐。香港各银行有权自行决定其存贷款利率。预计本地银行将于周三陆续公布各自的利率决定。  相似文献   

3.
郑志瑛 《银行家》2013,(10):22-23
近几年,所有银行活动的高频词就是市场化。我今天想要讲的市场化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关于这个主题我想表达三个观点:一是我认为目前的存款市场已经基本市场化了;二是下一步的利率市场化将带来什么影响,会不会导致小银行的批量化破产;三是不要恐惧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市场化是小银行的新机会,是中国银  相似文献   

4.
理财课堂     
《中国工会财会》2005,(9):49-49
做生意手里经常会有一定量的流动资金,存定期时间太长,存活期又不划算,个人通知存款似乎是个好办法。现在很多银行都开展个人通知存款约定转存业务,可以让原本难拿的“活钱高利”唾手可得。据了解,个人通知存款业务是指在存钱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提前通知银行,并约定取钱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存款,其基本计算公式:应付利息=本金×存期×相应利率。“1天通知存款"需提前1天通知,按1.08%计息;“7天通知存款”需提前7天通知,按1.62%计息。活期存款利率0.72%,存期相同的情况下,7天通知存款年利率比活期存款要高125%;整存整取个月定期存款利率1.7…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4-2013年16家上市银行的样本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离银行信贷渠道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影响不一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或货币供应量增加会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银行风险无显著相关性。(2)证券活动越多、存款负债比率越高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敏感性越强;资本水平越高、规模越大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敏感性越弱,但对货币供应量的敏感性则相反。银行信贷渠道代理变量影响到了银行风险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香港存款利率协议产生于1964年7月,至今已有30年了。进入80年代以来,利率协议的存款问题时时引起争议。应该如何历史地看待香港存款利率协议?香港存款利率协议存在的主要根据是什么?现时提出废除香港存款利率协议的主要理由应该是什么?对废除香港存款利率协议可能产生的后果如何估计?废除香港存款利率协议应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和措施?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对香港存款利率协议的存废取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恰当的估计。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理财业务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货币市场上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和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基本实现市场化,2004年10月央行宣布取消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进一步放松了人民币的利率管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越来越大,目前除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之外,我国基本取消了利率管制。我国金融系统以银行为主导,人民币存款利率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成本,对金融市场影响重大,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自然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难点,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也就成为我国完全利率市场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香港是世界第三金融中心,金融业在其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香港金融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银行业,此外,还包括黄金、期货与股票市场.迅速发展的银行业 据统计,1978年3月,香港有74家银行,1983年3月就发展到123家,此外,金融(财务)公司增加到349家,外国银行代办增加到122家.香港金融机构分为三类:持牌银行、持牌接受存款公司和注册接受存款公司.在123家持牌银行中,外资银行占89家,而且香港银行业结构日趋国际化.目前世界上50家最大的商业银行,已有39家直接在香港设有分行.香港拥有外资的数目,已仅次于伦敦和纽约.居世界第三位.经营形式和经营特点 香港银行业的经营形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零售性”业务,即指银行的一般存、放、汇、保等基本业务;另一类是“批发性”业务,是指大额资金的融通,其数额往往在数千万以至上亿港元.这类资金通常从欧洲和亚州美元市场调入,其贷款对象也多为大型企业的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9.
美国加息后,香港金管局也提升了基准利率,但从2004年11月12日起,香港一些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利率不升反降,这是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利率走势第一次与美国利率反道而行。专家认为这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全球88个国家1970~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对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概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将提高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几率;存款保险制度对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几率的影响,取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金融稳定作用和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问题;尽管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存款保险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上升、存款保险的金融稳定效应可能并不明显,但若利率市场化时期建有存款保险制度,将有助于降低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期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概率。另外,加强银行监管有助于限制存款保险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增进银行系统稳定性;提高市场约束力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存款保险制度设计,也有助于防止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迈出重要一步,为商业银行科学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提供了可依赖的路径2022年9月,国有大型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率先下调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和重点产品发行利率,在此示范效应的带动下,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存款利率也陆续跟进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自发调整,对于增强存贷款市场价格联动,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降低企业及居民融资成本、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能力打开了空间。  相似文献   

12.
张艳花 《中国金融》2012,(20):89-92
主持人的话:当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2年6月8日起,扩大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后,商业银行的反应引人关注:大型银行迅速上调1年期以内(含)存款利率浮动幅度,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执行基准利率,并将这一利率政策基本保持稳定;中小型商业银行则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在经历了观望、追随、频繁调整后趋于稳定,按照银行规模从大到小,存款利率水平基本依次升高,直至一浮到顶,真正实现差异化定价的中小银行并不多。这正是当前城商行所面临的困境:它们比大银行更加依赖存贷差,但又比大银行更加缺乏自主定价的实力,这使得城商行成为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受到最大挑战的群体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居民、企业、银行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我们认为,实际利率的变动可以通过影响居民部门的储蓄和消费、企业部门的投资、银行部门的吸存放贷,作用于就业和产出的变化。实际存款利率变动对产出的影响取决于实际储蓄存款对实际存款净利率的弹性:富有弹性则稳态利率与产出同向变动、存款利率有效上限的取消可能使产出总体上升;缺乏弹性则稳态利率与产出反向变动,存款利率有效上限的取消可能使产出总体下降。实际存款利率市场化导致的产出波动可能具有滞后性和起伏性。实际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可能会使产出上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我国中小上市银行在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预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上市银行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面临的利率风险的影响,然后收集了11家中小上市银行近8年的面板数据,从存款利率市场化对盈利能力和利率风险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存款利率市场化缩减了存贷利差,增强了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也对其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用51个国家1973-2005年间数据,基于国际层面,对存款保险制度下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会加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但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可弱化利率市场化的危机效应,并维护利率市场化后的金融稳定。存款保险制度的危机弱化效果在不同发展阶段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其为利率市场化"保驾护航"的效果在发达国家不显著,但在欠发达国家显著。研究进一步发现,制度内容设计影响了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驾护航"效果。本文的结论启示我们,中国需进一步健全金融安全网,完善存款保险制度职能,为利率市场化的下一步推进创造环境和条件;与此同时,中国要警惕利率市场化"单兵推进"带来的风险,利率市场化推进与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需"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6.
刘银平 《金融博览》2021,(14):30-32
2021年上半年,存款市场有两项重大政策出台,一是禁止互联网平台代销存款,互联网存款全部下架;二是存款利率报价机制改革,长期存款利率下调,银行揽储成本下降. 2021年初,银行大额存单发行额度充足,发行量较高,2月份开始,发行量逐渐下降.同时,3年期大额存单占比一直都是最高的,其次是1年期. 由于负债成本偏高,近两年银行在逐渐控制揽储成本,控制高成本存款的量价水平,今年以来,大额存单利率持续走低.存款利率报价方式改变之后,利率进一步大幅走低.  相似文献   

17.
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现在贷款已经完全放开利率管制,存款还没有放开。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虽然是一种政府决策行为,但是也不是一种“拍脑袋”行为,而是由利率市场化内在规律在起作用,过早或过晚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都不合适。本文就存款利率市场化应具备的几个经济金融条件和具体实施步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指出存款资金不再是较稀缺资源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时机成熟的市场外部条件,银行经营以价值创造而不是以存款市场份额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时机成熟的银行内部条件,银行存款利率与市场需求利率相接近时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时机成熟的技术条件,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控险兜底条件,放开银行间拆借市场是实施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放开银行理财产品是实施利率市场化的第二步,逐步提高存款利率浮动幅度限制是实施利率市场化的第三步,这样可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自然过渡而不至于引起经济金融的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8.
金融约束在利率的具体体现,即将存贷款利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并保证实际存款利率为正值,减低银行成本,创造增加其“特许权价值”的租金机会,减少银行的道德风险,激励其长期经营。只要存款利率控制适度,也即干预程度较轻,金融约束就会与经济正相关。并对我国实施适度利率控制的操作重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从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实施过程都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银行业危机。采用1973~2012年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银行业危机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增加银行系统性危机发生的机率,特别是在存款利率市场化阶段,而严格的银行监管是抑制银行系统危机发生的有效方法;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无助于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甚至有可能会增加危机发生的机率;资本账户开放下进行利率市场化会增加银行系统危机发生的机率。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允许开设民营银行不会增加银行系统危机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20.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的存款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中国统一的官定利率体制下 ,银行不具有资金定价权。在银行信用风险忽略不计的情况下 ,居民选择哪一家银行存款 ,其期望收益是相同的。这使得各个银行的存款产品对存款人而言具有同质性 ,但正是这种存款产品的同质性掩盖了存款对各个银行边际效用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模型分析 ,证明在现阶段 ,居民的存款对小银行有更大的边际效用。所以 ,利率市场化以后 ,小银行会比大银行更高的价格 (利率 )来吸收存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