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世界金融业创新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却较为缓慢。作为我国金融机构主体的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处境更是令人担忧。其在贷款发放、风险规避、业务拓展、管理深化等方面均存在较多困难。如何创造资金来源。延伸服务功能,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迅速摆脱困境。已成为广大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摆脱困境。当务之急是进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2.
黄辉 《时代经贸》2011,(10):189-189
表外业务20世纪60年代成为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重点,成为其获利主要途径,为银行带来丰厚收益。80年代后,表外业务创新活动活跃。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加深,受世界范围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也出现高潮。近几年,我国银行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品种,表外业务创新研究成为银行界的热点课题。本文根据西方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东西方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李畅 《经济视角》2010,(2):34-35
全球性金融危机为全球金融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也未能幸免于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应对和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例如: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跟踪分析、围绕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主营业务、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业务专营机构建设等。金融危机带来的调整和变革,对国内商业银行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国内商业银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力求牢固立于世界先进银行之列。  相似文献   

4.
表外业务20世纪60年代成为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重点,成为其获利主要途径,为银行带来丰厚收益.80年代后,表外业务创新活动活跃.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加深,受世界范围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也出现高潮.近几年,我国银行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品种,表外业务创新研究成为银行界的热点课题.本文根据西方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东西方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4):F0002-F0002,F0003,F0004
华夏银行成立于1992年10月,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北京。2003年9月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00015),成为全国第五家上市银行。2004年华夏银行被评为中国上市公司金融地产行业10家最具竞争力企业之一,跻身于全球大银行500强之列,2005年还荣获“中国最具有影响力财富企业”称号。2005年11月,华夏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与德意志银行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技术支持和协助协议、信用卡业务合作协议,为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全球性金融危机为全球金融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也未能幸免于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应对和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例如: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跟踪分析、围绕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主营业务、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业务专营机构建设等.金融危机带来的调整和变革,对国内商业银行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国内商业银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力求牢固立于世界先进银行之列.  相似文献   

7.
一、网上银行的发展历史 银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实体银行阶段,银行有经营业务的营业场所和人员,办理业务是面对面的,业务处理主要以手工为主,兼以部分电子化:在电子银行阶段,经营实体仍然存在,但电子化应用程度大大提高,银行业务辅以电话银行、无人自助银行等形式,自动柜员机、自动存款机、外币兑换机、夜间金库等电子金融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银行客户:虚拟银行阶段是银行发展的较高层次,在这个阶段中,银行经营实体将不复存在,业务交易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来实现。网上银行是该阶段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代表。目前我国金融业主要停留在电子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向虚拟银行方向拓展。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在于资金和信贷能力.未来商业银行的实力则体现在金融创新和投资决策上。  相似文献   

8.
稳健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经济发达国家,金融控股公司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主流公司结构,世界一些大银行大多是金融控股集团。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已过半,金融业面临全面对外开放的日期日益临近。为了迎接国外“金融航空母舰”进入的挑战,新的《商业银行法》也为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留下了发展空间,在这种形势下,来研究国外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情况、经验,研究我国如何稳健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很有现实意义。一、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情况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在1954年只有46家,占美国银行存款的7.9%。1956年美国通过《银行控股公司法》后,金融控…  相似文献   

9.
金融业混业经营是21世纪世界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然而,我国现行有关金融法规规定,我国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实行分业经营与分类监管体制,商业银行在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这一体制在过去对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面对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国内经济金融情况变化和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2006,(1):18-19
1月1日,被花旗银行坐拥多时的“全球最大银行”桂冠,正式让衔给了日本三菱东京联合银行。三菱东京联合银行由东京三菱银行和日本联合银行合并产生,成为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旗下的核心商业银行,其总资产高达190万亿日元(1.6万亿美元),超过了总部位于美国的花旗银行(1.55万亿美元)。日本金融业经过8年多的改革重组,已经形成了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瑞穗金融控股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控股集团三足鼎立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金融全球一体化是新世纪国际金融业的主流趋势之一,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在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顺应金融全球化的要求,进行银行再造。本文主要就商业银行制度再造、业务再造、国际化再造及全能化再造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完善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同徽 《现代财经》2004,24(10):25-28
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组织机构和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我国金融领域的开放逐步深入,同时面对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和国内金融业体制上深化改革与业务上创新发展的内外环境,我国银行必将面临诸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既适应我国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又符合改革发展要求的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提高银行风险防范与自我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加快改革与谋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业混业经营风险辩析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榕 《经济导刊》2004,(11):60-65
在国际学术界,对于混业经营的研究属于学术前沿课题,国外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以White的研究报告为代表,Krosezner和Rajan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1933年大危机时,银行的倒闭与银行从事证券业务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另一个争论的焦点是银行从事证券业务是否导致利益冲突。学者的研究表明,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不但不会产生利益冲突,反而加强了竞争,促进了效率的提高。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已经介入到具体的金融组织结构。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提高都拓展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花旗银行的发展是典型范例。学者们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表明,通过证券业务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收入流,使商业银行的风险得以分散。对金融业混业还是分业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重要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集中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上,国外关于银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计量经济分析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至今没有得到一致的意见。我国关于金融业经营体制的研究起步比较晚,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和金融深化,这方面研究的意义逐渐凸显,了解国际研究的发展动态对推进和丰富我国的研究进程有重要作用。 ——编者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通货膨胀较低,金融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根据芝加哥金融界专家介绍,主要表现在: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强,监管有力。贷款融资变得愈来愈容易。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按照美国的行业分类,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本文将主要介绍美国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的经营情况,金融业近来的一些动向。商业银行经营情况美国小型银行的业务依赖于传统的贷款和存款。这些业务面临激烈的竞争,利润空间愈来愈小。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大型银行的海外业务随之受到影响。大型银行…  相似文献   

15.
曾卫 《经济导刊》2006,(4):56-58
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都要对世界前1000家大银行进行排名,它充分展示了当今世界1000家最大银行的实力水平,一直被视为全球银行界最具权威的实力评估。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进入世界1000家大银行之列的数目逐年增加,2004年度为16家,在2005年度达到19家。《银行家》杂志推出的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理财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国内多家商业银行纷纷注重大力拓展私人银行理财业务,细化对客户的分层服务,使有限资源向高端客户倾斜,获取最大化收益。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私人银行业务国内外发展趋势,然后对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运用SWOT分析,分析商业银行推行私人银行业务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提出了市场营销策略方案。  相似文献   

17.
徐华 《经济师》2000,(7):30-31
融资租赁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全新的金融品种,是一种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特殊信用形式,具有金融和贸易的双重功能。几十年来融资租赁以其独特功能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同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并驾齐驱的新兴产业,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一、日本租赁信用保险制度兴起的原因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租赁大国。1963年8月,日本借鉴美国的模式,创建了日本第一家专门从事租赁业务的公司——日本租赁公司。在其后的近30年间,日本的租赁业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日本租赁业已成为具有勃勃生机的新兴产业。1997年日本租…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7月,中国银监会批准了首批3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分别为: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此举意味着我国金融改革向打破金融垄断的目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金融业暴利是我国当前金融业的突出特征。实体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悬殊的利润差距,企业利润向商业银行无限集中。如果仅仅是行业性质造就的金融业暴利,问题并不严重,可要认识到的是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暴利来源于金融行业的行政垄断,商业银行仅靠存贷差就可以"躺着把钱赚了"。如此背景下,高利润意味着实体企业不仅融资难,而且融资成本高、开支大,普遍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赋予商业银行新的资金来源和扩张信贷的能力,拓展了银行的信贷融资渠道,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有效性。反过来,作为传导中介主体的商业银行,货币政策频繁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其资产证券化是否会产生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运用2012—2021年中国147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样本,考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阻碍银行流动性创造、增加银行信贷风险、缩减影子信贷规模,从而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资产证券化的促进作用在城商行、全国性银行以及高信用评级的银行中显著;对银行上市与否均有促进作用,但对非上市银行的影响程度更显著。此外,数字金融的发展会弱化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资产证券化业务有利于缓解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的负向冲击,并稳定其发展。  相似文献   

20.
倪浩 《经济论坛》2003,(4):62-63
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和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居民的金融意识也逐渐增强,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这一切促使国内各商业银行认识到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国家连续7次下调利率,导致银行利差缩小这一大背景下,各行在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倡导新的服务理念,拓展新的业务领域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中间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国际水平来看,我国中间业务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利润而言,都还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在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即资产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