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目前而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网事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智能电网的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智能电网中,信息和通信技术是其主要的核心技术。文章主要阐述了智能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相关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探讨和分析,给今后智能电网的相关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电力需求的提高,计算机通信及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调度及运行自动化面临着严峻挑战。智能电网作为电力系统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安全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及可视化作为保障电网系统高效运行的核心技术,如何对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及可视化加强研究,使其在电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各项新领域在科技的引领下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对智能电网来说,电力信息通信贯穿其始终,并影响着智能电网的应用。文章对智能电网中的电力信息通信进行了探究,并对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以期更好地发展电力系统。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电力系统通信网中有很多智能设备需要在通信网络平台下的调度下运行,随着我国电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在电网中运行,如何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就要依靠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运行、和安全运行,不断的提高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水平,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为用户提供可靠、稳定的电能。本文主要对电力企业通信安全做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通信及信息技术、能源分布式接入技术以及高级量测体系技术等智能电网技术,同时研究了智能化抄表、智能化自动配电系统、营配信息通信一体化平台以及智能交互仪表等智能电网技术在用电营销中的应用,以期为智能电网技术在用电营销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推动我国电力有限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如何实现电力资源的供应,如何在实现电网优化方面,发展低碳电力系统,是我国电力行业密切关注的话题。智能电网就是对电网的智能化,以发达的通信网络为基础,实现电力正常生产和促进电网平稳运行。智能电网对低碳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电力行业与环境、社会、经济三者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对于我国未来的电力行业的发展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智能电网对于电网而言至关重要,在智能电网中有效地运用电子电力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智能电网的需求,促进我国智能电网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如何更好地将电子电力技术运用到智能电网当中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电力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正常生产以及人们的有序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电网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对电网的电能质量和服务水平也日渐增高。智能电网是世界电网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电网向着智能化方向迈进。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与用户的中间环节,也是电力系统对用户服务水平高低与服务质量可靠性的体现。随着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规划与实施,为电力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了确保线路配电的可靠性,促进我国电网健康发展,就必须在智能电网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用电需求也不断增加,我国的电网运营面临巨大挑战。2009年,在国家政策推动以及电力企业的努力下,我国逐步开始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本文从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智能配电设备的发展入手,简要介绍了智能电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就创新型的智能配电设备作了重点介绍,并对智能配电设备对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推动作用作了简略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一、智能电网与电力信息通信的定义
  1.智能电网的定义。我国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强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智能电网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组员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安全性是智能电网最基本的要求,电力系统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对电网安全产生影响,而智能电网对于所有的硬件因素和软件因素都必须能够做出迅速且正确的反应,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设备及其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健 《民营科技》2012,(11):239+238
智能电网的建设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智能电网的建设涵盖发、输、变、配、用等环节,需要大量电力设备。简要分析了各环节中智能电力设备发展的特点,同时提出我国智能电力设备需要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电网的发展也加快了步伐,全球电力专家对智能电网的发展予以高度关注,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电网长远发展的基础。现今4G通信技术逐渐成熟,着眼4G通信技术的各种特点,一些专家开始重视在电力系统中应用4G通信技术,以更好地为电网智能化提供灵活、可靠、优质的通信支撑。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高科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的电网建设也日益智能化,可以说智能电网的构建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及通信技术是智能电网系统的关键和核心部分,其是否运行良好决定着智能电网的构建和运作。因此,智能电网的建设人员必须将信息及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作为重点,这样才能使得智能电网系统走上完善的道路。在本文中,笔者将着力分析智能电网运作的特征以及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的核心问题,并为智能电网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王越 《价值工程》2014,(22):203-204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公司系统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对通信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通信网正在加速采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各种智能终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向着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光传输设备在通信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SDH光通信,目前的SDH电力通信网络在安全性、传输能力和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新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电网建设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对其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电网的建设工程也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较为普遍的工程项目之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网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逐步提升,形成了智能电网系统。该系统的通信网络是实现电网智能化职能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本文简单说明了电力系统职能电网通信网络规划中的通信电源,阐述了数字变电站通信的基本规划要求,如通信网络化、通信开放化及标准化、数据集成化,并分析了信息管理的措施,包括信息收集、信息集成化管理、信息传输、信息分析等,为从事电力系统智能电网通信网络规划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周平 《科技与企业》2014,(10):142-142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智能电网也在讯速的更新与进步。首先,众所周知,智能电网的运行必须要有电力通信作为基础,并且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我们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与未来环境的保护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进一步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比以前更难实现的要求,并使其与时俱进,以迎接未来不可预测的挑战。另一方面,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不仅保证了电网的运行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力资源。本文将对智能电网对电力通信的几点要求加以介绍,同时分析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问题,从而做出合理的前景预测。  相似文献   

17.
110 kV变电站是我国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战略的重要部分,研究110 kV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和相关的跳闸、通信要求,对推动智能变电站建设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智能电网发展对智能变电站的推动作用,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谈了110 kV智能变电站的保护配置、跳闸、通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110 kV变电站是我国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战略的重要部分,研究110 kV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和相关的跳闸、通信要求,对推动智能变电站建设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智能电网发展对智能变电站的推动作用,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谈了110 kV智能变电站的保护配置、跳闸、通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领域对新技术的应用需求也在提升,智能电网发展中对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的应用就是当前需求呼声比较高的。基于此,文章先就智能电网和大数据及云计算的关系及智能电网电力大数据平台架构加以阐述,然后就智能电网应用的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进行探究,希望通过分析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能为实际技术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立具有高传输速率、全双工、高实时性能和全数字化的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既是智能电网应用和进步的技术基础,又是当前智能电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智能电网的大规模部署和推广取决于通信系统对网络数据的收集和保护、对能耗信息以及网络信息管理的支持。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是智能网络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中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是信息技术,而电力信息通信在建设智能电网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