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对《哈》剧中奥菲利娅和《黄色墙纸》中“我”的女性形象进行平行比较研究,解读男人等下的女人,女人笔下的自己的境遇状况。通过分析两位女主人公觉醒、反叛及追求独立的过程,探索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女性主义特征的共性与差异。他们或者选择死亡、或者选择疯狂来解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体现了她们对父权制社会以及代表这一权威的男性话语的憎恨与不满。  相似文献   

2.
随着男尊女卑思想地从弱到强,女性对其自身的认知即女性意识亦由先秦的健康自然逐渐堕化为麻木沉沦.但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来看,《诗经》时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转变并非完全符合男权社会的期待视野,而是随着其自身生存的不同需要在"本我"与"礼化"的自我及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四大名著之一的 《红楼梦》 中,作者倾心塑造了一系列的个性鲜明、 性格各异、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王熙凤是其中个性鲜明、 特立独行、 具有先锋女性意识的特殊人物.在第三回"黛玉进府"中第一次出场便让人印象深刻,刻画出她"衣着华贵,容貌出众"、"口才出众,八面玲珑"这两大性格特色.然而,王熙凤的结局是悲剧的,这是古代封建社会男权主义牢笼里女性反抗的失败典型,也是注定的命运悲歌.  相似文献   

4.
王贝贝 《管理观察》2017,(27):95-96
传统的权威观点认为权威是自上而下产生的,而巴纳德提出了"权威接受论",指出权威是自下而上产生的。在后现代的背景下,权威被视为话语体系中的位置,权威关系中的个体需要放在共同的场域中来分析。本文利用后现代的"场域"概念,在公共能量场中重新建构的权威关系,并利用公共能量场理论和话语体系理论平衡了传统权威理论和权威接受论,探索了后现代视角下的权威关系分析,为新时代重新建构权威关系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林中之死>是现代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借用了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到的"他者"的概念,对该小说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6.
高佳瑛 《民营科技》2010,(11):121-122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新时期以来第一部规模较大而又集中地探讨儒家文化的经典文本。文中描写了一个儒家文化氛围浓郁的白鹿村,在这个中原的小村落儒家文化集中体现在以白嘉轩为代表的男权思想上。在这种男权意识的重压之下出现了几位叛逆的女性,如被村人唾弃的小娥,牺牲于政治运动的白灵等。现以田小娥、白灵、鹿冷氏三位女性来剖析在儒家文化影响之下她们悲剧命运,以此对封建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呼吁现代女性要自强、独立。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男权中心体制下女性的生存状态、自然人性的纯美、女性意识的萌芽三方面去解析《萧萧》中原始文化中的优秀因子与现代文明的贫弱处所产生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8.
在两千多年的男权社会里,在浓厚的男性主流意识的氛围下,我国女性的意识世界受到很大的桎梏,"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深深的扎根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从维新变法中"天下兴亡,女子亦有责焉",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的女性解放,再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大解放,我国女性解放的进程不断深化,男女性别歧视的现象也逐步得到消解。但是,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仍需我们给与高度的重视。本文从我国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入手,通过分析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原因,从而提出消解我国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健 《民营科技》2008,(9):91-91
《大地》里的阿兰和《群芳亭》里的吴太太,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无论是沉默,还是反抗,都揭露了旧中国男权制度对女性无情的压迫,同时也寄予了作者深深的同情和希望,赋予这些形象以人道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0.
创新不但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女性发展的灵魂,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女性只有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女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更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传统的"重男轻女"等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不足.本文主要以社会性别角色理论为依据,深入分析了传统性别观念和教育、高校创新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制约因素对女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约束,进而揭示出培养女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若林 《价值工程》2011,30(10):309-310
"现代管理学之父"巴纳德的权威接受理论从命令的接受者对命令的"接受"这一角度来定义权威。充分体现了其人本思想和民主意识,对当代学校管理和组织领导有着重要的意义,将领导行为的视角转向了"人"——组织的人——被领导的人。  相似文献   

12.
巴纳德开启了从"接受者"即下属来命令权威、沟通协调、组织管理的全新视角.他提出的权威接受新理念,始终贯穿着人本思想和民主意识,其本质是管理的人本化、民主化;其逻辑起点是尊重个人(下属)的自由选择权与自我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了他在领导行为领域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电视广告中的女性消费情结的表现形式为,利用女明星来充当消费意见领袖和形象大使,以女性的外在形象来吸引受众眼球;主要原因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商业文化的推波助澜,以及虚幻美的女性美标准误导了女性消费.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无论中西,对女性身体的束缚总是以各种形式存在着.这些限制既包括了对身体本身的规训,也包括了身体在空间建构中所面临的差别对待.它们广为流传,蔚然成风,并晓以时尚.本文将从男权、政治和商业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进而试图梳理出时尚对女性身体进行限制与规训的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力量及其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方军 《数据》2005,(3):56-57
现代社会中有三个神话:对权威、数字和隐喻的不假思索的迷恋、敬畏与迷信.我曾经认为对权威的迷信可能是最大的问题,但在读过大卫·波义耳的<为什么数字使我们失去理性>之后,我意识到,充斥我们生活的数字所造成的错觉或许更为棘手.毕竟,当权威开口说话时,尽管大多数人洗耳恭听,但还有很多人带着怀疑态度,还有一些人需要被权威话语背后的逻辑所说服.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似乎不加怀疑地就接受了所有的数字.  相似文献   

16.
在萧红的作品里,描绘出一幅幅旧中国北方大地上农民日常生活画面,看似平淡地日常叙事,但在这平淡的生活背后却是作者心中痛彻心扉的悲剧体验:个体对生命存在及其意义的无知与麻木,对爱情的漠视与蹂躏.通过对这一系列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的深刻剖析,作者真切的描绘出当时女性的生存悲剧,从而给古老沉闷的封建制男权社会以猛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17.
王烺 《活力》2009,(22)
一、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需求,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尤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评价.在学生心中,老师就是权威的象征,老师一个亲切的动作,一个温和的眼神,一句短短的话语都可能让学生充满力量.  相似文献   

18.
经济危机冲击了男权商业社会,为更多女性领导者冲破天花板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19.
王天刚 《活力》2013,(10):64-64
法制宣传追求的是一种精神、思想、观念、意识。法律是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但人们的行为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法制宣传立足于先从意识着手,让人们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内心能够真正信仰宪法和法律,从而使人们在行为上服从宪法和法律。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法制宣传报道中的偏差和失误.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峻峰  孙公盛  杨明博 《价值工程》2009,28(12):155-157
在日益崇尚"现金至尊"的现代理财环境下,投资者的现金流量意识大大提高,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所存在的现金流量信息不足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文中简要阐述了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