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停 《经济与管理》2011,25(2):5-12
对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进行多层次的博弈分析,比较不同情形下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效率差异以及社会福利含义,论证在线性需求、成本相等的假设下,国有企业过高的社会负担的确是其与私人企业利润差距的根本原因。私有化并不是解决国企低效率的充分条件,国企改革思路应放在如何把国有企业培育成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上。即便是承认国有企业比私人企业经营成本高,国有企业仍有存在的效率基础。对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竞争比产权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看,培育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首先,产权市场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已提出了建立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进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任务;其次,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对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要使我国一批亏损严重、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尽快过渡到现代化的公司和股份制企业,是继续依靠政府替企业操心费力呢?还是建立和发展产权市场,让企业自己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达到社会资源尽快地实现有效配置呢?实践做出的答案肯定是后…  相似文献   

3.
加快福建省工业技术进步是21世纪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经综合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十项建议。 1、充分利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 多年来,在我国不大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尤其是国有企业,始终在政府的保护伞下,这显然无益于激励企业追求技术进步。因此,我们认为对国有企业政府不能“保”,不宜“扶”,在“抓大放小”中应抓住关键的少数,放掉次要的多数,同时各级政府不应有地方保护主义,保护的结果也只能是保护本地区的落后企业。 2、加速企业制度创新和干部制度改革 企业治理结构中…  相似文献   

4.
对“企业办社会”效率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与政府分工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暗含的前提出发 ,分析了国有企业办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出企业办社会的普遍存在并有继续存在趋势的根源在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本身 ,也为“企业办社会”问题的解决找到了有效途径。“企业办社会”效率高低应区别“资源配置微观效率”和“资源配置宏观效率”两个概念 ,不能笼统地讲“企业办社会”是低效率的。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中 ,真正彻底地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性质:市场与政府的双重替代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同时又具有它的特殊性,这表现在它的国有性上。它受政府行政权力的影响,为政府实现政治、经济或社会目标服务。从交易成本经济学角度来看,根据科斯的企业性质理论,企业可以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是市场的替代物。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不仅受市场的影响,也受政府的影响,可以节约政府的交易费用。因此,国有企业也是政府的替代物。但政府是为社会服务的,如果政府目标与社会目标相一致,那么国有企业就能够真正为社会谋福利;如果政府目标与社会目标相抵牾,则会适得其反。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本质上就是政府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6.
1.委派主体。委派主体应是资产所有者,拥有对委派会计的最终决定权。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委派主体是政府部门;对股份制企业,委派主体是股东大会:而其它管理体制不健全的国有企业,暂时只能由政府代办,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管理体制的健全。最终也能达到企业会计的委派方由政府转移到企业的股东大会。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的“二难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的“二难困境”,即政府必须管理国有企业,但政府又管不好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存在激烈的争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看不到政府“二难核困境”的存在。政府的“二难困境”是我们研究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今后国有经济的出路在于:一是将国有经济控制在市场经济必需的限度内;二是国有企业管理的法制化,制定国有企业基本法和单行法,使国有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都依法行事;三是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上真正形成立法、管理、监督二部门相互制约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实施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坚持运用市场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无可替代的调控作用,无论是国家、企业、个人都必须深刻认识到行政管理的经济调控作用。文章在此背景下对政府经济发展趋势的调控作用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我国行政管理工作后续研究的启发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海峰 《经济论坛》1999,(11):14-14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改革的主体思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造,但改革的结果,国有企业依然普遍存在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的现象。我们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有股份在许多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对国有股实行缩股,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从宏观上看,“缩股”符合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不可能对所有企业一统到底,这要求国家从一般工业品和消费品等竞争行业领域退出来,集中力量进行基础性和公益性设施建设。缩股,通过向企业逐步转让部分乃至全部国有股份,减少国…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既定框架下,国有企业究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国有企业到底应该居于何种地位?这个问题,是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必须回答也必须下功夫解决好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寻找答案。按照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要求,企业就是企业,不能因为所有制在其国度的重要程度而确定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它们的地位只能由其在市场中的所作所为来决定,而不能由人或由人所组成的集团来决定,因为市场运行是有自己的规律的,这个规律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后世界贸易组织时代,国有企业的地位如何,应当由下列约束条件来决定:第一,无论其所属的所有制如何,所有企业一律平等。第二,我们认为,宏观调控不是国有企业的目标函数,只能是国家的经济职能。第三,让各类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它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政府只做好“守夜人”。第四,科学定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国有企业地位,必须进行思想观念上的所有制革命。  相似文献   

11.
施元冲 《经济论坛》2000,(24):41-41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会计信息失真,表面看责任在于会计人员,但从本质上看,是由于产权关系不明晰、法制不健全等深层次原因造成的。第一,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产权关系没有理顺。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政府,没有足够的约束机制去监督企业,因而造成要么完全放松,任企业自行其是,要么进行超强管制,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另一方面,作为国有资产经营者的企业管理者,由于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很难认真负责地去经营好国有企业,他们有时为一时的升迁,而做出以牺牲企业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方面…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支付了更高的职工工资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职工个人层面的研究表明,股权性质显著影响职工平均工资,但已有文献对于企业层面上股权性质如何影响职工平均工资尚缺乏深入探讨。以1999—2009年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本文深入考察了国有股权性质对职工平均工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样本期间国有企业支付了更高的职工工资,而且这一结论在控制了行政垄断、企业规模和职工教育背景等因素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区分国有企业控制级别和职工工资类别后发现,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显著更高。其中,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显著高于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而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又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与非国有企业并无显著差异,但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显著高于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转轨经济背景下国有股权性质对职工工资的影响,丰富了职工工资的相关研究,并对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工资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随后相继出台了许多剌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关于"国进民退"的讨论又一次受到关注。中国真的存在"国进民退"吗?其表象和症结是什么?"国进民退"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显然,"国进民退"是确实存在的,它的症结在于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在于国有企业与行政权力相结合形成行政垄断。"国进民退"与发展市场经济是背道而驰的,会使市场效率受到损失,所以,面对"国进民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当调整国有经济的发展思路,强化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作用;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改善国民福利;缩小国有经济覆盖范围,切断国有企业的行政权力来源,减少行政垄断,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力促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政企分开”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企分开必须考虑企业的性质和地位,保证出资人到位,必须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结合起来。特殊性企业与政府只能实行有限分开,明确划分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特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按出资人制度与市场经济规则双重要求创建新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政府通过法律、行政和市场等手段对特殊企业进行管理,保证特殊企业重大问题政府控制;一般性企业与政府彻底分开,企业按企业治理结构完全自主经营管理,一般性企业中的国有股份,政府委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管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以普通股东的身份参与一般性企业的管理,主要职责是保证国有资产完整的增值。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成长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臣 《技术经济》2004,23(11):16-17
1、经营的聘任具有浓重的“行政色彩”。缺乏市场选择。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虽然很多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但在经营的选聘上通过市场选拔的少,行政任命的居多。可能导致行政任命的经理不一定就是企业理想的经营,而优秀的经营却无法进入企业。由于缺乏促进经营培育与发展的市场机制,优秀的经营无法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6.
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任务张崇康,张志民我国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效率低下是长期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瘤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把搞活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作为经济改革的主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的情况看,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同其它领域...  相似文献   

17.
彭箭 《经济论坛》1997,(3):47-48
新加坡的国有企业及其管理□彭箭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世人瞩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前列。在新加坡,国有企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新加坡国内的外国企业与本国企业的比例是37,而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则各占一半。新加坡的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规...  相似文献   

18.
任何企业,无论是私有制企业还是公有制企业,要使其与环境适应,均要求资产所有者从微观上对企业进行调控,无一例外。私营企业由所有者个人或董事会调控;国有企业则由代表所有者的政府进行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管理的职能应当包括对整个国家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对居主体地位的国有企业的微观调控职能。为了实现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微观调控,必须探索一个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微观调控的模型与方法的建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脱离后,企业内部的管理及经营活动均由企业自主进行。政府则必须…  相似文献   

19.
建立多重双向监督机制促进国有企业政企分开苗泽华政企不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从表面上看,它造成了国有企业对政府的依附,加重了国有企业“等、靠、要、怕”的心态,成为国有企业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重大障碍。从本质上看,它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扭曲、政府与企业...  相似文献   

20.
试论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玲 《经济师》2001,(9):167-168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 ,国有企业归全民所有 ,只有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才能决定对国有资产的处置。实际中 ,由于不能逐个征求每个公民的意愿而形成共同意志 ,只能由政府代表全民行使管理权。即政府以“所有权代理人”的身份对国有企业实施管理。此外 ,为了更好地对国有企业实施管理 ,政府将国有企业的经营权委托给“经理”或“厂长” ,由他们负责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 ,他们是国有企业的“经营权代理人”。这样 ,我国的国有企业不仅存在所有权的委托代理问题 ,还存在经营权的委托代理问题。在所有权代理问题上 ,按我国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