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上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波涛汹涌的“民工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  相似文献   

2.
沿海发达地区“民工短缺”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期,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入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然而,从2004年春天开始,“民工短缺”这个词替代了“民工潮”,成了沿海地区热议的话题。宁波地区由于许多工作做在前面,虽然总体上并没有出现像有些地区那样大规模的“民工荒”,但在服装、机械、电子等民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城市化"中人口迁移的误区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集是城市别于农村的最主要标志。人口、用地及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与趋势,称为“城市化(”Urbanization)。我国城市化城镇人口的增长50年来分为三大阶段。不同阶段城市化呈现了生产型城市、生活型城市和朝着生态型城市转变的特色。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人口的分布对“城市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误区是:向农村、向土地的人口迁移;没有办理“户口迁移”的流动人口迁移,如中国特色的“民工潮”。户籍障碍是歧视性政策的温床,消除户籍制度背后的附加功能,是改革户籍制度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乔真 《特区经济》2005,(7):111-113
一、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中国目前已进入城市化高速成长阶段,城市化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不仅表现在地域上,也表现为城市内部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和特大成城市乃至超大城市。1.中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起飞阶段。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使用“城市化”这一指标。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统计为17.92%,80年代,由于回城知识青年和下乡城镇居民的重新安置,以及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游离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民工潮”,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1992…  相似文献   

5.
“民工潮”的理论透视孙自铎(合肥230053,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民工潮"是继农业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又一次对国民经济形成巨大冲击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普遍关注。近年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民工潮"的现状、特点等作了直观描述,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民工潮现象与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工潮现象与劳动力市场文/张来仪随着改革开放,民工潮现象愈来愈普遍。这就是青壮年民工成千上万从农村涌向城市,从内地奔往沿海、沿边地区开展打工活动。民工潮给城乡、地区经济带来了活力与便利,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大量民工的流动、转移,为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创造...  相似文献   

7.
窦开龙  赵锋 《发展》2005,(11):44-46
"民工潮"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初期,是我国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但是农民在进城就业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弱势心理",此心理若不尽快消除,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就难以彻底改变,农民就难以融入城市生活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城市化战略就难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研究农民进城就业的"弱势心理"显得极为迫切与必要,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以欠发达区域进城农民为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宏  张佳 《特区经济》2009,(2):126-12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然而,在"民工潮"汹涌澎湃之际,也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大量外出人员的回流和回归。通过分析回流现象背后的原因,探讨回流给社会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从而找出妥善、积极应对"民工潮"回流的有力措施,这对于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  张宏 《乡镇经济》2009,25(4):95-98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掀起一波又一波“民工潮”,这种劳动力流动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流。然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这种“进城离乡”的流动路径发生梗阻,大量原本外出务工的农民由于城市企业的破产、倒闭,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在何方?文章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村有4亿多劳动力,乡镇企业已吸收了1亿多劳动力,农村还有近2亿剩余劳动力。在这2亿剩余劳动力中,有5000—6000万人处于流动状态,形成了所谓的“民工潮”。几年来的“民工潮”企盼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徐斌 《浙江经济》2002,(22):62-63
在城市化进程的路径选择方面,学界一直是说法不一、各持一端。早期是积极培育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使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这一战略的好处是国家不用掏钱,因为大城市居民的各种补贴要耗费财政资金的一大块。但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民工潮证明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无法吸引农民的迁入,道理很简单——赚不到钱。亚当·斯  相似文献   

12.
很难说是谁第一次提出了“民工潮”的概念,但没有人会忽视“民工潮”现象 一向“安土重迁”的中国农民,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连绵不断地涌现出大规模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据统计,现在全国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数多达8600万,其中今年以来新增600万,全国处于流动状态的农业人口已近1.3亿,相当于日本总人口。流出的农村劳动力主要来自农产品主产区的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以安徽省为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某报上看到一篇“妙文”,题为《民工潮:危险的潜流》。一看标题,我就被它“吸引”住了,民工潮,不就是那些进城打工、经商的农民吗?民工潮是农村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伟大力量,它改变了农村,也改变了城市,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是当今中国活力所在的一翼,怎么突然危险了呢?对谁危险?危险在哪?读完文章,答案是明白的,那就是此文作者以所谓“城里人”的代言人身份,感到农村来的这帮泥腿子威胁到城市,不,“城里人”的安全,据说是抢了“城里人”的饭碗。  相似文献   

14.
民工潮:爆炸论还是缓和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如何理性认识民工潮?民工潮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热点问题。从1989年民工潮起,一年一度,不断高涨,到1993年春节遂成全面爆发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常年流动着的民工大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有着悠远历史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生产力得以极大解放以及城市劳动力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农民工"群体开始形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工潮"趋势愈演愈烈,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本文以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为要点,从已经取得的成绩、现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三个方面来深入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招工难与就业难——农民工现象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8o年代朱开始沿海城市出现了民工潮,仅隔20年之后,沿海一些城市凸现了民工潮,与此相反还有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为何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选择境地,产生“两难”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蕾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挖掘“两难”原因,探讨解决两难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越来越多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大中城市,形成了难以遏止的“民工潮”。“民工潮”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但2004年以来,却出现了民工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而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是造成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民工潮”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王斌全近年来,每到春节前后和农闲季节,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谋求职业,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使全国铁路干线列车严重超员,大中城市车站旅客暴满,形成了难以遏制的民工潮,引起了全社会...  相似文献   

19.
每到“春运”,各大新闻媒体挂在嘴边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民工潮”,尽管有关部门一年比一年的提前作出准备工作,可“民工潮”仍势不可档。今年离春节尚有一个月时,上海、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就纷纷警示,今年的民工流量将会大大超过往年。 应当说,“民工潮”的出现,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要以现有城市规模去吸纳1.5亿以上并继续增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20.
流动的中国     
推荐理由:农民工问题是中国城乡二元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农民工调查》一书的出版,对于我们客观地了解农民工问题提供了参考。《中国农民工调查》一书的出版具有扎实的实践基础,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资深记者魏城为了描述和解读中国民工潮及其带动的城市化进程,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与许多农民工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接触,并采访了胡鞍钢、葛剑雄、温铁军、茅于轼等诸多专家和学者,形成了这本著作。作者以记者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热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