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俞滨局 《浙江经济》1999,(12):57-58
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是每一个企业首先要处理好的一对关系。现在,对这个问题还有些认识上的误区。有的信奉大,认为企业越大越好,有规模就有竞争力,有规模就有市场,有规模就有利润有的觉得企业大一些,当“老总”的就体面些.似乎规模比人家大了,级别也就比人家高了,所以,一些企业想一口吃成大胖子.把“韩信将兵,多多盖善”作为经营策略,喜欢做加法,搞“大集团”、大组合,竭力把规模搞大。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几年前,不少企业老总对市场竞争认识还比较“模糊”的话,那么这几年所经历的“腥风血雨”,足以让企业老总尝了市场竞争的残酷和无情。近来有机会和几位企业老总“闲聊”,大伙对竞争两字都有深刻的体会,有的甚至是切肤之痛。如何面对竞争、适应竞争,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这已经成了企业老总的“必修课”。这里,记者采访了几位企业老总,他们的话或许对一些企业老总会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信息》2007,(5):72-72
“惧上”成为一些人职场发展的人际瓶颈。面对上司,他们存在着难以消除的距离和敬畏感,从而不自觉减少与上司面对面沟通的机会。“我很渴望像我们老总一样成功,但自己跟他相比太渺小了,也许是敬佩,也许是自卑吧”,公司行政人员王平谈到自己“惧上”心态时这样解释说,“有时很想请教老总一些经验,但一来怕老总忙,再则担心不被重视”。你会如何对待你的上司呢?  相似文献   

4.
春节前,雁塔区小寨路街道办的干部们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忙着检查居民过冬过节生产、生活安排,白天忙工作,晚上还要轮流参加义务巡逻队。这是雁塔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加强群众工作,围绕保平安,促和谐开展“六进家门”活动的一幕。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人对企业老总的印象基本就是:开不完的会,接不完的电话.见不完的人,批不完件,签不完的字,赶不完的应酬.出不完的差……这么多的“不完”几乎要把老总们“搞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成为老总们的心病.但就是这么拼命.企业里还是有解决不完的问题.现在有些老总又有了新的“麻烦”:接待记。  相似文献   

6.
优化劳动组对企业各管理层及各班组进行动态组合,重新定岗、定员,以达到全员能职相称,组组精诚团结,企业统一高效的目标,它在人,组织、企为、三个方面健全了企业效益机制,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大作用。但是,有些企业的优化劳动组合表现出主观上随意性,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未得到充分体现:有的工作量不满,一人工作几人干;有的只搞工人的“双定”不搞管理干部的“双定”;有的定量不正确,靠估计来确  相似文献   

7.
八小时这个概念和老总们是无缘的。每天总会有没完没了的会议等着你去参加,有各种各样的文件要你批阅。虽说企业开始转制,但类似这样的文山会海还是令人徒叹无奈。有些应酬,它来自方方面面,谁能说与工作没有一点关系,也许一个疏忽,一个怠慢,就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何况,这当中说不准还能捕捉到新的商业契机!这类“应景”的事情能够拒绝吗? 那么,一味地“忙”是否一定  相似文献   

8.
竞争对手意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市场经济,其实就是竞争经济,商场也即战场。熟知对手,特别是主要竞争对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一友人从南方某特区考察归来后讲:特区的知名企业(有些是行业的排头兵)虽然很“知名”,却丝毫感觉不到他们“老大自居”的自豪感,而明显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危机感。他们的“老总”在介绍自家的情况后,马上介绍主要竞争对手“老二”、“老三”的经营情况,有的甚至把自己产品的工艺、花色、市场占有量以及其他的一些技术指标逐一进行比较……我们的一些企业也有一定的竞争对手意识,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气味”不那么浓,不那么咄咄逼人。几年前,铁岭市一轻工企业的效益很令人羡慕,产品虽不是“一枝独秀”,但也挺“打人”。现在却不那么红火了,开始走下坡路了,产品被外埠的“顶了”。什么原因?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是竟争对手意识不强。当初产品“火”的时候,就应及时掌握几个主要对手的经营动态,比一比,看一看,我们占什么优势,劣势在哪,并及早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于萌芽之中。这应该算条教训吧!建议那些“产品不落地”、效益“冒高”的企业,从现在起,进一步增强竞争对手意识,增强危机感,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到未雨绸缎,否则,“狼”来时晚矣! 公关意识。企业  相似文献   

9.
由于深受下属企业老总的“爱戴”,逢年过节,他总能收到老总们奉送的一个个红包。他总以为“年节莫挡彩”是人之常情,却不知这种“罪与非罪”的迷雾,也能给他带来牢狱之灾——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有的地方在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中,存在着“一卖了之”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认识上有偏差,片面理解十五大精神,相信“一股就灵”、“一卖就灵”,在工作中用一种改制形式代替其他形式,搞刮风:二是没有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有的存在国有和集体资产流失现象,有的企业改制后债务责任不落实,有的没有妥善安置职工;三是忽视改制后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不力,企业效益没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随着集体企业改革,“消亡论”幽灵一直时隐时现,不少企业改革受到人为负面影响。有的被低价租赁、有的被操纵股份、有的以“托管”之名行“送人”之实,就是有些临街黄金地段的企业也被强行拍卖土地,丧失了本应借土地优势招商引资发展自己的机会。针对这些困扰,我们就集体企业“消亡论”产生的根源和集体企业究竟能否发展作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12.
现在全世界的企业都会说、都喜欢说的是什么?一句是“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另外一句是“以人为本”。这两句话人人都会说,人人都能说得烂熟。但是,有些人真的也就是说说而已。表现优秀的企业不仅真说,还真干,所以企业优秀。表现不好的问题企业一定是光说不干,嘴上说“以人为本”,心里说“三条腿的蛤螟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这就是好企业与问题企业的差别。对人才的价值和作用究竟该怎样认识?企业是要赚钱的,赚钱就得靠人才,人才怎么就值钱呢?我们不妨从决定企业生产力水平(效益)的几个关键因素去分析。影响企…  相似文献   

13.
怎样当老总     
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位优秀的老总,而优秀的老总自有一套颇具个性的经营管理之道。本期“热门话题”约请的几位老总,话虽然不多,但耐人寻味,相信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本栏下期的话题是“老总喜欢怎样的员工”,欢迎读者一起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绝不做民族罪人尹真张忠长虹囤积了目前国内彩管市场70%的货源,倪润峰放言,我的目标是垄断。就在国内彩电老总岁末争相购置彩管之时,倪润峰却忙得“边端着饭盒,边签订合同”,忙于他的“秋收计划”。信息产业部表示,长虹买管完全是企业行为.政府不干预.不能偏激地给长虹戴上“囤积”的帽子。康佳等公司对长虹垄断彩管的做法表示:垄断不可能。国家发达不是靠一个企业。“我认为,长虹的彩电必须要进入垄断,这是我的目标,目前是垄断前的反垄断。”11月16日,在长虹集团的四川本士举行的“’98长虹发展研讨会”上,握有国内21英…  相似文献   

15.
面对企业走向市场的趋势,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却跟不上这个形势,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和疑虑。有的人说:“企业走向市场,政工干部应当离岗。”有的人说:“企业走上市场好比上了快车道,思想政治工作却上了慢车道。”有的人说:“市场经济使企业迎来了春天,思想政治工作却临近秋末。”有的人干脆脱离政工岗位自己下海闯市场。这些想法和行动,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削弱,也妨碍了企业大步走向市场。之所以产生失落感,主要是在紧要关头,广大政工干部认识上还有差距,对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走向市场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这些思想不克服,势必影响企业政工干部尽快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6.
“推销企业”这是个时髦的用语,和“包装企业”一样,是近几年颇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毋容置疑,这是市场经济冲击下企业对自身发展所产生的一种紧迫感。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企业老总也是“推销员”,当然,这是高层次的具有高智慧的特殊推销员。  相似文献   

17.
企业“三角债”是近几年来影响我国经济生活的一大“顽症”,也是各级领导、各经济部门普遍关注的热点。不少企业的厂长、经理为讨债东奔西走,疲于奔命,有些经济实体还专门设立了讨债部门,社会上一些“讨债公司”也应运而生。企业相互拖欠款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而且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益,乃至影响了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组织了全  相似文献   

18.
经济活动中,效益的提高可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最终将间接地或多或少地作用于广大人民群众;而部门和企业单位及其所属职工可得到较多的直接好处,没有效益经济活动就没有生命力。因此,有的专家说“效益就是生命”是有道理的。10年前深圳蛇口工业区还提出过“时间就是金  相似文献   

19.
多伦 《沪港经济》2004,(2):64-64
大凡讲究品位的老板,总会在自己办公室的书架上放些书,这些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装帧精美、成套成册的“大部头”,瞅着气派,令人敬畏,以衬托主人的博学高深,实际上多半是摆给别人看而自己却不大去碰的;另一类虽然“卖相”并不一定豪华,有的书名似乎也难登大雅之堂,但里面要么文韬武略,样样实用,要么生动睿智,醍醐灌顶,因而颇得老总们的青睐。周帆所著的《总经理诡计》便可归为后一类。 与那些学者所编的八股似的企业  相似文献   

20.
怎样在体制改革中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怎样在经济发展中抓住“牛鼻子”,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多数企业振兴?我觉得对于内地来说,在重视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还要重视本地扩张型企业的培育.所谓扩张型企业,是指体制顺、机制优、效益好、实力强,能够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渗透,并能带动一批相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这类企业有较大的规模和实力,但不是所有大、中型企业都是扩张型企业.有的大中型企业专业性很强,不能跨行业扩张.有的大中型企业亏损严重,没有经济实力扩张.这类企业经营范围广、项目多、综合性强,但不是所有综合性企业都是扩张型企业.有些综合性企业底子薄、素质低、效益差.不具备扩张的功能和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