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日益密不可分,一些公司开始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之中,典型的表现就是将公司的财务主体多元化,不仅包括股东、管理层、员工、客户,还包括政府、社区、各类社会团体和社会公众.但管理层在决定公司的战略目标时往往难以在公司的赢利目标和非股东群体的压力间取得平衡.文章对A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它以其特有的增量发展观很好地协调了公司成长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在增量创新激励下,企业各种相关利益主体均获得了可持续的、公平的、最大化的利益增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下,结合公司治理理论,选取2008年中国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指出:国有股持股比例较高以及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较好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而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情况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没有显著影响;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内部治理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良性互动,通过有效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使公司在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真正肩负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下,结合公司治理理论,选取2008年中国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指出:国有股持股比例较高以及管理层薪酬激励机制较好的上市公司更愿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而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情况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没有显著影响;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内部治理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治理的良性互动,通过有效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使公司在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真正肩负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公司社会责任最早被经济学家所重视,而后才作为法学命题被提出来。作为一个法学命题,它始于美国法学家伯利与多德的论战。现代公司的新特征与传统公司的单一性特征不同,表现为营利性和社会性兼顾、社会性凸显。现代公司的运作经营不仅关系到股东的利益,还关系到职工、消费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就要求现代公司践行应有的社会责任。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增设了公司应履行社会责任的概括式规定,该条款被学界称为"公司社会责任条款"。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出于个体自利本质的驱动,公司的管理层可能弃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于不顾,片面追求自己的私利,由此必然带来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不真实、不完全等弊端。文章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并且对河南省一部分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告书、招股说明书、历年的年度报告与临时报告等文件进行分析,提出了若干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包括资本提供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委托,必须在经济社会的协调中最大效率地与各种生产要素结合,不能片面地追求一己利益,而要为整个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该文认为: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遵循"股东至上"的逻辑,而现代的公司治理中心不仅仅局限于股东,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拥有明确的公司控制权和收益权。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是公司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引入利益相关者、考虑社会责任是公司治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焦娇 《企业研究》2011,(6):23-24
效率原则作为最重要价值追求之一已普遍为现代商法所接受。公司法将股东与公司利益的保护也当仁不让地放在首当其冲的地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社会主体对于社会责任尤其是公益责任的承担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共识,公司这种主体也当然不能例外。然而,私法领域中的公司法在对待股东利益及社会利益的态度上与社会的发展并不协调。本文在对公司本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更能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模式及更科学完善的公司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8.
效率原则作为最重要价值追求之一已普遍为现代商法所接受。公司法将股东与公司利益的保护也当仁不让地放在首当其冲的地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社会主体对于社会责任尤其是公益责任的承担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共识,公司这种主体也当然不能例外。然而,私法领域中的公司法在对待股东利益及社会利益的态度上与社会的发展并不协调。本文在对公司本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更能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模式及更科学完善的公司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辛悦 《西部财会》2012,(2):32-35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和合理化的同时应承担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公司治理机制是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前提。显然,公司治理机制、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和相关性。部分企业在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其根源在于不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导致企业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行为。为此,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间的互动关系,并基于公司治理的角度提出了完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的起源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起源,肇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美国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有两个重要标志,一个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多德与伯乐教授的著名论战,在这场论战中,学界首先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另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以宾夕法尼亚州立法为先导,二十九个州(即超过半数的州)修改公司法,新的公司法要求公司经理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为股东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缘起 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及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其权利主体是与公司有某种利益关系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系在股东之外,现实或潜在的、直接或间接的受公司的决策与行为影响的所有人。  相似文献   

12.
公司社会责任泛指公司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对社会公共利益所应负担的义务和责任,它是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的融合。从法律与道德角度、权利义务角度、法的价值角度来看,有必要将公司社会责任中某些部分予以法律化。最后以公司社会责任中的环境保护责任为例提出几点立法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承担对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保护其权益,以求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更在社会、环境等领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根据最新修订的公司法,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责任主体进行认定,并进一步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调整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国外关于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业绩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对公司社会责任与非财务业绩关系的研究尚少。本文选取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为样本,研究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及利益相关者业绩的关系,得出结论:财务业绩对公司社会责任具有正的显著影响,公司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位和战略决定了其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结构的融合这一被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文章从阐述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概念的界定入手,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即以企业社会责任为目标导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最为理想的路径选择,进而提出了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实现有效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股东和公司管理层对中小股东"掠夺"现象的普遍存在。本文以代理理论、掠夺理论以及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的原因,阐述了公司治理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公司社会责任认为,公司不能仅仅以为股东谋求营利作为自己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负有维护和增进利益相关者的义务。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客户、债权人、社区以及社会公众。而公司对雇员的社会责任则是公司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本文正是从这个核心内容展开讨论的,先阐述了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意义,再结合我国关于劳工权益的立法、执法上的不完善之处,探求我国改善劳动者的生活、工作条件和保障其权益的可行之策,以让我国的公司都成为具有社会责任的公司,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增强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公司契约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并将二者在公司利益相关者这一内容上联系起来,以公司契约者的所有权为起点,分析在所有权之上的公司社会责任的完善和公司治理的措施。并且,在实证分析公司社会责任对公司控制权和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之后,提出通过公司内部、外部治理规制公司控制权,引导和完善公司社会责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强调和追求的是股东利益至上,但随着社会本位权利思想的确立,这一观念招致质疑.谋求股东利益不再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目的,公司还应该关注和促进其他社会利益,承担相应得社会责任.本文认为,从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入手促使公司践行其社会责任是可行的.在对国外体现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模式的改革实践的进行分析和学习之后,提出了我国应如何基于社会责任理念相应调整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公司管理层利益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层应是现代公司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公司管理层利益的实现是要将管理层的企业家才能等在现期无法准确判断并量化的因素在企业的(长期)经营过程尽量得到准确的量化。因素管理层利益的内容应是多样化的。其实现机制应基于固定报酬与动激励组合运用的基础之上,在注重短期激励的同时给予管理层高度或有的(contingent)长期激励,实现管理层与股东利益目标的短期与长期一致,以克服所谓的“代理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