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高增长必然带来较高的就业率,这与我国目前"高增长、低就业"的现象不符。本文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验证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调整的不协调,以解释这一现象。本文在最后指出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贾俣 《现代商业》2012,(12):199-200
这几年,江西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转变。本文通过对江西省产业结构的统计数据,对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的一些变化进行了研究,用统计学的理论,揭示了产业结构与就业市场的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一些推进就业市场发展的可行性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商》2016,(8)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就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攻坚对象。本文结合已有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研究基础,通过对近2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历程的考察,并对近年来国家去产能、推进城镇化衍生的相关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产业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和大学生就业结构的共变互动关系,总结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截取1978-2019年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就业比重、产业增加值、产业贡献率以及三次产业指数作为原始数据,通过测算相关系数、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结构变动度等,从直观的角度探究三次产业与就业之间的联系,并结合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动态机理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在产业升级过...  相似文献   

6.
周源  马煜天 《商业研究》2011,(11):58-63
20世纪末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演化最主要的特征是重工业化,本文利用1996-2009年的中国数据,运用单因素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就业量、就业结构和劳动者素质的影响,认为产业结构演进有利于就业主要体现在局部,而总体上产业结构演进抑制了就业的增长,第二产业几乎不能解释就业的各变量;资本深化和重工业化是影响就业量、就业结构的最主要因素,这与现阶段我国处于重工业化过程的现实相一致;产业结构演化对劳动者素质的影响路径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依次上升顺序,而是跨越式的上升路径,这与我国提出走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商》2015,(20)
本文运用就业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对于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行实证分析。说明了目前我国第二产业仍然是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但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高素质劳动力的增多、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以及第三产业将是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二三产业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中除了对各次产业本身的就业弹性进行分析外,还对交叉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第二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就业具有带动性。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得出的结论是外贸没有真正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贸易类产业的结构不够合理.为此,我国应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提升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梁敏  王建军  赵心宇 《现代商业》2014,(14):117-118
近十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经济增长对就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比全国与内蒙古的就业弹性,区分内蒙古三次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得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特征及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产业结构偏离度,探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均衡关系,并提出未来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就业问题十分严峻,已经成为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2009年就业问题又是“两会”的核心问题。奥肯提出了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二者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而就业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形成了奥肯定律悖论。其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资本及农村剩余劳动的替代、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及劳动力价值的低估,应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调整投资方向,完善工会组织来跟资方展开博弈。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我省就业结构、劳动生产率变化特征及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就业结构、劳动生产率总体变化特征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978年以来,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变化为标志,我省就业结构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1978年到1982年,这一阶段的明显标志是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降到80.4%;第二阶段为1982到1986年,第一产业比重从80%以上降到71.5%;第三阶段,1987年到1993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从70%以上降  相似文献   

13.
《商》2015,(9)
本文运用协调系数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程度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就业结构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对此,论文提出了促进劳动力转移和扩大就业的对策建议,以提高就业结构水平,进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持续向好的经济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就业市场依然韧性十足,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就业市场产生的冲击不可忽视,平台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出现也给就业市场增添了很多新的挑战,制造业就业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并缺乏高端技术人才。对此,应强化分级分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平台经济监管机制,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保障社会就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动是相互关联的,两者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产业产值、就业人数的变动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广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产业政策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同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的就业结构一直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但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开放程度之下,符合经济最优发展需要的就业结构并非是使其与产业结构完全一致。本文提出最优就业结构的概念,并应用DEA方法计算最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就业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我国各产业劳动力比重能达到最优就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将能提高一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刘苗 《现代商业》2011,(11):261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二者的和谐统一,经济增长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反之,产业结构优化又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分析了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三次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了我国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通过对转型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数据分析,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是影响中国就业的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并分析了产生这两个现象的原因,最后就产业结构方面的障碍提出了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趋势从1978年的总体情况来看以来,中国的就业结构变动呈现这样一种发展态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增加。按一般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分类理论,我国的就业人口已经进入发展型阶段(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超过25%,第一产业在50%以下)。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各个产业及其就业结构可能呈现这样的趋势。1.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就业人数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天津市2005—2011年产业就业结构、行业就业人员比例的分析论证,天津市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从传统的就业格局转变为三、二、一的新格局,已趋于合理和优化。目前,第三产业优于第二产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这四个行业具有很大的就业发展潜力;应重点予以政策扶持,以大幅提高其增加值。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行业具有一定就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应顺应天津市未来产业结构调整高端化的趋势,也应予以政策扶植。而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两个就业支柱行业尽管就业潜力有限,但应巩固、维持其目前的就业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