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洁 《时代金融》2008,(8):105-106
本文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确认及账户设置说明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三种情况下,分别按面值购买债券、溢价购买债券和折价购买债券进行会计核算方法。同时,本文还对按实际利率摊销利息调整问题作出例题性说明。  相似文献   

2.
毕丽萍 《会计师》2012,(12):19-20
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持有的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一、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例释  相似文献   

3.
刘红亮 《会计师》2012,(23):19-20
<正>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持有的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一、一次还本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例释假设甲企业2011年1月1日购入一批面值为1000万元,票面利率为5%(单利)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企业债券。该债券发行日为2010年1月1日,到期日为2014年12月31日,共计5年。甲企业的购入成本为1090万  相似文献   

4.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而《所得税法》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按照历史成本计量,两种规定的不同导致产生暂时性差异。企业持有到期投资在不同期间税会差异产生的原因不同,其账务处理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徐天琪 《财会学习》2016,(13):19-20
货币时间价值作为财务管理的分析工具,在财务会计核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根据财务管理和最新会计准则,结合案例分析,彰显货币时间价值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摊销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体现学习货币时间价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丛晓琪 《会计师》2015,(3):17-18
计算实际利率是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技能,针对查表计算实际利率过程复杂,计算结果存在误差的情况,本文利用Excel IRR(values,[guess])函数,构建了实际利率的计算模型。实际利率计算模型结合具体经济业务对实际利率、债券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投资方在购买债券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对实际利率是否会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投资方购买债券时支付的交易费用影响实际利率。  相似文献   

7.
和艳美 《会计师》2010,(6):33-34
<正>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中,利息调整的计算形式多样,较难快速、系统地掌握,因此本文先介绍了其通用计算模型,然后再举例应用,以期能给使用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王炜 《上海会计》2002,(9):33-34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摊销,摊销方法可采用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对于分期付息债券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溢折价的摊销,《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指南和《企业会计制度》讲  相似文献   

9.
陈品琴 《会计师》2010,(10):25-26
<正>一、新准则中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规定及内容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予以摊销,并且实际利率法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取得、实际利率的确定、摊余成本的计算、持有期间的溢折价的摊销和收益的确认及其处置时损溢的处理。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整个核算过程中最复杂的核算内容就是持有期间的溢折价的摊销和收益的确认,由于每期收益是根据持有至到期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来计算确定的,因此在实际利率确定的前提下,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的关键在于其摊余成本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姜志松 《会计师》2013,(11):12-13
本文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分别从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到终止确认三个阶段的账务处理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异同,便于在日后的会计处理中识记.  相似文献   

11.
《会计师》2013,(21)
本文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分别从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到终止确认三个阶段的账务处理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异同,便于在日后的会计处理中识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