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闭环生态产业链运行的关键在于政府监管和以生产者为主导的产业链各主体履行社会责任,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决定了生产者履责行为的至关重要性。政府管理部门与生产者之间的监管与被监管行为策略,直接影响双方收益和产业生态化效率。考虑双方期望行为与实际行为的差异对其收益的影响,引入收益修正函数,以解决博弈策略分析中的奇异解问题,更为科学合理地揭示了监管与被监管之间的行为博弈策略特征:政府管理部门应该选择最适度的监管力度和监管概率,生产者也应选择最适度的按照闭环生态产业链运行的内在要求努力工作程度和工作概率,将有利于推动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废旧电器再生利用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其本质是委托代理关系。在市场准入决策过程中,由于生态化处理补贴的确定性与授权特征,政府管理部门管理者与再生企业为了追求政绩、业绩和补贴收益,易形成串通作弊、寻求潜在资本收益的现象。通过政府管理部门与再生企业委托代理与市场准入审批过程的共谋行为分析,揭示了政府管理部门与再生企业在废旧电器生态化处理准入审批过程中行为策略选择的潜在动因。分析认为,消除共谋行为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施绩效考核与激励、提高管理者的待遇。  相似文献   

3.
随着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废旧电器的资源特性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如何更好地评价废旧电器回收利用企业的业绩,对于废旧电器的回收利用行为有较强的激励作用.通过引入循环经济相关理论,对于两类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企业通过经济系统评价、技术系统评价和社会系统评价3个方面来构建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废旧电器回收利用项目建设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的效率和价值离不开对其项目建设进行系统规划,通过对天津市废旧电器市场预测,分析各种环境因素,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进行回收、再用、再生三个层次的项目建设系统规划,提出回收网点合理布置、再生设备厂址正确选择和再生材料适度分散的规划原则,对于有效实施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项目区域规划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报废汽车、废旧五金、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纸、废塑料、废轮胎、废橡胶等废旧物资迅速增加。其中的一些经过回收和加工处理,可以重复利用或再生利用,这就为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在对废旧物资回收、分类、流通和加工利用等活动的系统研究基础上,总结中国再生资源的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便为制定相关政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的废旧电子回收行业盈利能力不足,不少企业都是依靠政府补贴生存。有专家认为,外资介入将有助于让这个产业建立成熟的商业模式。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配套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也将于年内出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体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聚集着7家蓄电池生产企业,园区以从全国各地回收的废旧蓄电池为原料,经过粗、深加工,现已发展成为再生铅冶炼、废旧塑料加工、极板、蓄电池及相关产业并举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工业园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再生铅加工基地,已形成年消耗45万吨废旧电瓶、年产33万吨再生铅和2500万套极板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是开辟"城市矿山"的资源源泉。从技术、经济、社会三个层面分析其物质、价值和行为三个形态的循环机理及其互动关系,价值循环要考虑自然资源资本和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成本来分析其价值保值与增值过程;行为循环要以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主体责任体系为纽带,分析其行为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物质循环要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考虑各种物质形态的有效转换与有机联系,以实现资源到资源的物质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9.
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速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背景下,再生资源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预计“十二五”末我国废电器回收量将破亿台,未来8年废旧汽车处理市场将增长5倍;同时基金补贴、监管加强等政策红利不断推出,行业龙头企业将面临更为良性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0.
德国环境部日前发布了一份有关废旧电器免费回收的工作草案,规定电器制造商必须承担回收利用废旧电器的义务,并计划于2005年8月起开始实施消费者免费送还废旧电器的规定。环境部发布的新闻公报介绍说,相关草案再次明确电器制造商必须在生产时就考虑到废旧产品的再利用问题,以尽量减少环境污染。草案同时规定,待有关规定开始生效后,消费者可免费将诸如废旧电脑、电视机及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送交社区回收点,由电器制造商统一处理。而在目前,不少消费者为处理废旧电器必须向回收商支付一定费用。据悉,上述草案将很快获得最终批准生效。新闻公报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博弈论为研究方法,基于政府对制造商废品回收进行补贴和不补贴两种情形,分析零售商、第三方废品回收商价格竞争环境下,由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废品回收商组成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决策前后最优策略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制造商废品回收进行补贴时,零售商、第三方废品回收商的废品回收量、回收价格、废品出售价格以及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废品回收商的利润均高于政府不提供补贴时的情形,且政府补贴程度越大,上述值越大。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和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薇 《特区经济》2008,(2):63-6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北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剖析北京市的产业发展现状,以循环经济理念为依托,从北京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方面深入分析了适合北京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框架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总体设计部思想和总体架构(EA)理论,构建中国再生资源产业顶层设计框架体系.基于产业的SWOT分析,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需要构建产业的顶层设计.在对产业顶层设计涵义与属性界定的前提下,借鉴日本、德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体系,系统探讨中国再生资源产业顶层设计的框架体系,并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研究结果将丰富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管理理论,对指导与促进产业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是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特征,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型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保证循环经济良性发展,需要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文章从循环经济的涵义和原则、理论基础和运行模式以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循环经济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保证循环经济全面持久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可采取的措施,简要介绍了我国煤炭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典型煤炭循环经济企业的发展模式,指出了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波 《特区经济》2014,(1):134-136
金属资源再生产业被誉为"静脉产业"和"城市矿产",是重要的循环经济产业之一。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已形成鲜明的特色,为台州乃至浙江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也存在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从城市规划角度,结合金属资源再生产业特点和台州实际,对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园区的规划探索进行论述,探讨如何为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提供一个规模化、规范化、人本化、生态化的发展空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开放复杂的复合系统。以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理为基础,选择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收集2011—2019年的相关数据,对河北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达到良好水平;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略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缓慢,是制约三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业也不断在发展当中,但是由于工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水资源的缺乏,使我们应当密切注意节约水资源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根据印染业对水的需要量,突出体现了废水的回收利用对印染业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因此,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以下,关于印染废水的膜法回用技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框架下,基于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和全球区域政策实践演进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涵特征: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区域发展的三个客观基础和三个基本现象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形成和决定的有机系统,包括建立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有利于区域增长和创新的区域治理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乡村振兴机制以及建立区域统筹发展支持体系的四大机制和体系。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是中国区域政策实践的转型探索与创新。研究指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以“人民”的发展权利为中心而不是以“地区”发展绩效为中心,重视和基于中国区域发展最新形成的三个基本空间:即传统地理划分的宏观空间、城市群空间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空间,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和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