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艾米莉小姐的玫瑰》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在《给艾米莉小姐的玫瑰》这篇小说里,充分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和与众不同的叙述技巧以及营造哥特式的氛围,展示了美国南北战争后一个贵族家庭的老处女的悲剧。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这篇小说的主题鲜明突出。  相似文献   

2.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号称南方文艺复兴的旗手和南方文学的精神领袖。他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在文学创作上做出了卓越贡献。《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新旧观念的冲突,透射出传统与现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在这篇短篇小说中,福克纳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来深化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3.
《小杜丽》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的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最长的一部小说之一。小说以马夏尔西监狱为主线深刻地揭露了英国政治的腐败,统治阶级的虚伪、欺骗,大资产阶级的贪婪,上流社会的虚假。同时,作家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广泛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从而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场所以及其他的一些景物都蒙上神秘的色彩,带上特殊的象征意义,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玫瑰园中的影子》中用象征的手法赋予了玫瑰、影子等意象以深刻的内涵,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婚姻悲剧,谴责了战争对人类社会及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符号被广泛应用,为主题服务。论文旨在探索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中象征符号的效用。通过对该小说中各类符号的研究学习,试图揭示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复杂的性格特征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并指出,霍尔顿.考菲尔德作为战后青少年中的代表人物,表面乖张不羁,实则纯真朴实,有同情心。在小说中,众多象征符号勾勒出了一幅幅文学场景,展示了主人公所处的现实世界以及他所追寻的理想国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小说的文化精神历来强调忧患感,即“忧世伤生”,这种忧患成为儒家占统治地位的入世思想理论体系中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国文化及后世文学影响深广。不管是《红楼梦》还是《围城》,透过作品的语言层,尽管它们的形象系列,思想命题,主题意向大相径庭,但作者借助象征的手法并表达到主题级的程度,塑造了孤独的多余人的形象,其中共同蕴涵着的文化精神,都表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不同层面和发展着的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宠儿》中多种叙事话语和模糊叙事手法的运用,拓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将野兽、降落伞、人性之恶和战争这些象征意象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的背景象征体系,这种渗透、贯穿小说始末的象征主义手法运用,使得读者在旁观一群未来孩子之间的生存游戏时能够回归现实,意识到人类本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马拉默德的短篇小说《魔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更透彻的理解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解读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认为以单一的结构蕴含深刻的思想,以白描的手法展现生动的内容,以象征的手法揭示深远的寓意,为海明威"冰山"原则的艺术向度。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四》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政治寓言,更是一部具有预言性质的科幻小说,是20世纪以来最为著名的政治讽刺小说。作品通过对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的描写,深刻分析了极权主义社会,并设想了一个令人窒息的高度集权的社会,揭示了极权主义的本质。小说通过对每个人物的形象的刻画和新话的运用,使小说充满了讽刺意味。本文尝试分析《一九八四》的语言特色和反讽手法,去感受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展现的语言魅力和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阿拉比》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作品,这篇小说是关于一个男孩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梦想被现实无情地击碎的故事。乔伊斯在这篇小说中运用了一种独特的"顿悟"写作技巧实现了自己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荒原》是T.S.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诗人通过对一战后的精神空虚、爱情枯竭的描写,揭示了西方社会的信仰危机和文明衰落。该诗运用旁征博引、象征、意识流等创作手法和独具匠心的谋篇结构,表现了诗歌主题力度,加强了诗歌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体现的哥特成分,指出霍桑在小说背景、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方面都借鉴并使用了哥特手法。  相似文献   

15.
在《金色笔记》中,莱辛将各种主题浑然成篇,为读者提供了富有个性的人物素描。作为“营造秩序、提出一种新的人生观”的预言家,她利用小说寓言了两性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在未来宇宙空间的位置,并对生活作出哲学性的阐释。她还探求了小说在形式、内容和功能方面发生的变化,锐意改革:展示了以四本笔记,并穿插日记和剪报可以成篇的小说形式,从描述婚外恋的角度对小说内容进行革命。作者在笔记中也触及了社会现实,挖掘人的商业化态度,揭示了感情和财产、金钱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象征,揭示了人性关系之本是彼此相依、驱散孤独,两性关系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16.
约翰·霍克斯在《第二层皮》中运用了大量寓意不定的象征。象征的运用,有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积极的态度,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伤逝》与许地山的《命命鸟》均表达了青年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受到封建专制阻挠的主题,但两篇小说中的男主人公的结局却不一样。涓生选择活着,加陵选择死亡。从小说内容、作者两方面探索男主人公不同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人际意义或人际功能是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中三大纯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意义反映了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本质,人际意义的研究无疑为语篇分析尤其是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回家》是一篇经典的爱情小说,本文基于人际意义理论,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试图揭示小说主题,发掘其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9.
意象与象征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手法,现代英语界的巨星詹姆斯·乔伊斯在他的短篇小说<阿拉比>中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模式,通过对意象与象征的巧妙选择与安排使得该篇小说极富抒情色彩,成为现代短篇的经典之作.本文对<阿拉比>的创作技巧与艺术特色进行一些探讨,说明了意想与象征在现代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阿芒提拉多的酒桶》是美国作家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一部代表作。爱伦·坡通过谐音、过度陈述、重复等语辞反讽与情景反讽手法来达到恐怖的艺术氛围,有效揭示了爱伦·坡惯于描写的恐怖、复仇、死亡等哥特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