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IT(JustInTime)即准时制,其含义是指将需求方所必需的商品只以其必需的数量,在其所必需的时间,正好送达需求的地点。其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追求一种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美国著名企业管理专家(RichardSchonberge)称誉JIT理论是日本产品称雄世界的法宝之一;著名管理学者余世维也对丰田汽车的JIT模式推崇倍至,认为JIT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制造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很多业界专家也认为,成功运用JIT管理是世界一流制造企业的标志之一。JIT思想认为,在生产经营活动投入的生产成本中,对产品不起增值作用或不增加产品…  相似文献   

2.
根据世界制造业的发展,结合国内外先进制造性企业在库存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讨论如何通过构建JIT系统来对制造性企业的库存成本进行控制,然后结合某些先进企业的JIT库存成本控制方案,提出JIT系统环境下对库存成本进行控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制造企业实施JIT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浩 《价值工程》2010,29(8):47-48
JIT生产模式追求尽善尽美,追求零库存、高效率、持续改善是其主要特征。然而,我国制造企业实施JIT存在内外部风险因素,成功实施JIT应具备科学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精益思想的应用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已经成为新一轮管理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由于精益出身于“生产”、“制造”,长期以来人们存在着将精益与JIT等同的误解,使传统的精益应用多数局限在“生产”、“制造”和JIT/看板上。文章提出了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全生命周期精益设计理念,并对其必要性和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从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减少生产商库存的最有效途径就是JIT系统下的库存管理。但并非所有生产制造型企业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只有从事以重复制造为特点、生产加工工艺相对稳定、市场需求波动小的企业才适合这种库存管理。并从实施JIT库存管理的前提与具体的库存管理策略角度,更进一步介绍了具体采用JIT系统下的库存管理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制造模式的演变决定其物流发展方向。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风行全球的时候,以JIT(JustIn Time)、TQM(Total QualityManagement)为代表的精益生产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在精益生产中,企业内部低成本、高质量的零库存管理思想决定了  相似文献   

7.
分析与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制造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对于确定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十分必要。世界上成功的制造企业采用的物流战略有多种形式,部分成功的案例有。  相似文献   

8.
孙晓波 《物流科技》2010,33(7):31-32
理论界对JIT这一思想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些企业也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成功的运作.然而我们国家的企业在JIT运作方面成功的非常少。究其原因,并不完全是西方管理工具的水土不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掌握JIT管理的实质,作者从结构化运作、与企业战略的调度拟和、浪费的动态界定三个方面探讨JIT中蕴涵的管理哲学。  相似文献   

9.
梁明 《基建优化》2007,28(2):30-31
文章首先阐述了JIT思想的内涵,然后分析了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说明了JIT思想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应用的可能性,最后详细探讨了JIT思想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成功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精益思想简介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之称.他们组织了世界上14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花费5年时间,耗资500万美元,对日本的汽车工业生产方式做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对比,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管理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经理论化后称之为精益生产.经过美国MIT为首的学术界和企业的效仿和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为一种新的管理观念--"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  相似文献   

11.
一、JIT系统的构造体系及优点 JIT系统从诞生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一个包括企业经营观念、管理原则、生产组织、计划与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体系.JIT系统成为一种彻底追求生产合理性、高效性,能灵活多样地生产适应各种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在当今这个技术交流频繁的信息时代,同行业之间的生产工艺差距在缩小,而使同行之间制造成本拉开距离从而带来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竞争力的因素是各企业之间的生产管理技术的差异.JIT系统作为一种生产管理技术,是多种手段和方法的集合,这些手段和方法都是为实现JIT系统的目标,JIT系统的目标主要为:零废品、零库存、准备时间最短,提前期最短和搬运量最低.因此,JIT系统是反映其目标与方法关系的体系.其构造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JIT生产方式是一种高质量、低成本、并富有柔性的生产方式。其核心思想是追求零库存、零缺陷,并消除一切浪费,实现最大利润。同时,JIT是一种追求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方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提高质量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在企业中成功实施JIT,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促进经济。  相似文献   

13.
JIT运用的基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慎行 《物流科技》2004,27(11):64-65
JIT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国外已被视为企业成功的关键,为减少存货这一日标而运用的JIT作业模式已开始为我国企业所关注和使用。本文通过某一外资企业实施JIT作业中呈现出来的弊端.揭示了JIT实施的基本条件。试图提醒企业决策者在实施该方法时保持一定的谨慎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周艳 《企业经济》2012,(4):63-66
JIT战略成本管理是将JIT与战略成本管理两者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以生产必要数量的所需产品为原则,以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产品质量为核心,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为根本目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发展阶段,传统成本管理手段落后是企业滞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我国纺织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通过对纺织企业的战略定位、价值链和成本动因分析,论述了JIT的战略成本管理在纺织企业应用中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JIT主要应用于制造业,但其在酒店行业的应用也是十分有效的。酒店企业可以应用JIT理念优化顾客入主流程、改善物品管理和缩短退房时间。  相似文献   

16.
准时化生产方式的JIT新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时化生产方式(JIT)是1953年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提出,1961年在全公司推广,又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终于使得该公司在生产经营上取得骄人的业绩.到1976年该公司年流动资金周转率高达63次,令通用、福特等大汽车公司都感到望尘莫及.JIT是继福特发明T型生产线以来,在生产管理领域掀起的又一次新的历史性的革命.这种先进生产管理模式现在已被西方各大公司纷纷吸收和采纳.据统计,美国的公司1992年已有55%的企业采用JIT方式进行生产.JIT之所以成功,引起西方企业界的浓厚兴趣,是因为它是根据过剩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生产周期缩短,更新加快,生产由少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小批量甚至单件生产过渡,产品质量日益提高,成本日趋下降的这一特定的生产环境下提出来的,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环境.因而它的管理思想与传统的短缺经济条件下少品种大批量生产的管理思想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甚至是相悖的.企业只有在深刻领会掌握这些新思想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及规划出JIT的生产系统,才能真正的实施JIT系统,否则只能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这也是在我国企业界不能成功地推广运用JIT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管理及其方法论透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曾玲芳 《物流技术》2003,(10):20-21
1 引言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用户需求层次升级和需求结构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该理论虽提出时间不长,但因其巨大的优越性,引起了学术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受到那些致力于完善精益生产、TQM(全面质量管理)、JIT等管理思想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青睐。尽管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  相似文献   

18.
JIT(just in time)生产制,是基于杜绝浪费、降低成本的思想观念,追求最合理的制造方式以取得竞争优势(高质量、低成本),谋求在经济低速发展中增加利润的一套完整的生产过程和库存管理制度体系,是战后日本汽车工业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的产物。JIT生产制1963年在丰田公司正式全面实施,1973年迅速在日本其他企业、行业普及开来,并受到国际瞩目,如今,JIT生产制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JIT采购在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取得很大的成功,在中国实施JIT采购却很少有企业取得很好的效果。国外已经实施JIT采购的企业在中国实施JIT也遇到很多困难。本文从采购成本的角度解析JJT采购为什么在中国企业采购中会遇到困境,为将实施和正在实施JIT采购的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世界500强始终面临这样的挑战——如何通过保持成本优势以实现竞争优势。这需要跟踪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价值链,强化价值链管理,确保企业价值链的生机与活力。沃尔玛、耐克、微软、IBM、戴尔……它们在重视生产和市场的同时,更加重视价值链的管理。在引入价值链管理理念后,世界500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无论是传统制造行业,还是现代服务业,世界500强既善于进行价值链管理,也是价值链上最大的受益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