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从超市里买一瓶摩卡咖啡时,我们交了钱,生产厂家交出了咖啡,这桩生意看起来公平无比,我们也会觉得,生产厂家提供了如此美味的东西,这个世界真是太美好了。近二、三十年内出生的人类,会以为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秩序与生活型态固定于某种定型状态,似乎一切都如此“理所当然”。真的是“理所当然”吗?  相似文献   

2.
蒋勋 《中国报道》2012,(2):84-87
回到人最基本的原点,你一定会看到美。我们这个文化底蕴如此深厚的民族,这些东西都会找回来,那个时候就根本不用去大声谈竞争力,因为我本来就有竞争力了,我回来做自己了。  相似文献   

3.
广袤山川,苍翠欲滴,雨后的崇山峻岭,更是明净如妆。在这群山包围中的江西省泰和县是如此的风光秀丽,景色怡人。美丽的景色使我们舒心惬意,但是处于深山区的村民也时时刻刻让我们牵挂,让他们走出大山,走向新生活是我们执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日本企业为什么能在战败之后的短短三十余年时间里发展如此迅速.企业的变革和崛起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所以日本迅速崛起之道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国企业的影响力超越日本企业,这对中国企业才是最实际的。其中日本企业的三“心”至关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帅巍 《魅力中国》2010,(6):326-327
熊十力认为我们的意识即感觉,想象,回忆和思维(这里的意识不包括第七识,第八识,而只有前六识)产生的根源不在于因缘第八识的种子。而识本身就是“一种源深不匮的自动力”,其自身就是自身新新不已原因。按照通常的观点,要认识某事物的根源就不能从同质的东西中去找,在同质的东西上找就是没有找到事物的根源;当然也不能从异质的东西去找,因为如果按照胡塞尔的意识建构观点,异质东西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的,是缺乏明见性的。本文结合胡塞尔的观点尝试通过反观意识本身找到意识中确定无疑的自明性起点“我思”,并通过这种自明性的起点,反思我们通常所谓之对象,意识产生的根源(如阿赖耶识)是如何从自明起点中一步一步的被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从2010年底首发到现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价已经跌了1/3。为什么一个企业的转型如此困难?根源在于企业文化,这也是最难以改变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魏巍 《魅力中国》2013,(31):149-150
在近年的高考中对各类运动的整合度有所加强,如直线运动之间整合,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整合等,不管如何整合,我们都可以看到共性的东西,就是围绕着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而进行。  相似文献   

8.
刘东灵 《今日重庆》2009,(8):108-108
饲料用完了,乌龟兄弟好些天没有进食,我总是想着不知谁给我说的,乌龟在冬眠的时节,一个季度不吃东西也是无所谓的,如此一身横练功夫,看着因我疏懒换水而发绿的水色,我想,它们也是无所谓的吧。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企业家中,公开或半公开地以曾国藩为榜样的大有人在,所以我下决心去攻读一下曾国藩的东西,力图搞清楚他有什么值得我们的企业家如此神往?   ……  相似文献   

10.
《首都经济》2005,(1):24-26
一个企业能不能生存.能不能发展,跟决策是否科学有极大的关系.中小企业如此,大企业如此.国家的经济也是如此。现在我们整个国家主张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意味着我们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科学。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关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特区展望》2000,(4):21-23
14.4亿美元的“肥胖基因”转让费掀开了基因产业巨额利润的红盖头。 据《环球时报》2000年7月4日载:“肥胖基因”转让费,现已达14.4亿美元之巨。一项基因专利转让,竟能达到如此高的转让价格,那么,基因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基因研究与哪些产业相关?基因股是金矿还是陷阱?基因秘密被揭示是福还是祸?这是我们普通读者也很关注的事情。 基因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2000年6月26日,这是人类历史上值得永远纪念的重大日子。这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通过卫星传递联合宣布:通过十年努力在付出数十亿美元代价…  相似文献   

12.
李秀花 《魅力中国》2013,(16):84-84
一说起戏曲表演,人们总是讲到四功五法,讲到程式动作,讲到功夫多深,技巧多高,坐科多少年.师承足哪门哪派。作为一名戏曲演员,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当然是不亩而喻的,但以我从小学戏到今天这二十几年的戏曲表演艺术实践来看.我以为除了上述的这些内容,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些东西,那就是要体验人物。因为戏曲表演的最终目的还是塑造人物,程式技巧的运用目的也是如此,没有对人物的理解和体验,即使是技巧再难再高,也很难让观众印象深刻。因此,我们除了练习掌握好基本功外.还要学会刻画人物,一定要在程式化的动作中,尽可能地融人一些体验的因素,赋予这些程式化动作以内涵和情感,而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  相似文献   

13.
工作效率是我们抓了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但在张家港市考察中,我如此强烈地感到,这儿有一种与其他许多地方不同的东西,就是张家港人的时间和效率意识。 在市政府办公室里,我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在张家港保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常常被一些现象困惑着,被一种障碍阻隔着,这种不愉快的遭遇难以言状,它就是埋藏于社会深处的、阳光照射不到的“潜规则”。 “潜规则”这个词,指的是明文规定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套不明说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如鲁迅先生所说,“藏在皮袍下面的东西”,是社会中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行之有效的,但摆不上桌面的行为方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穿过魏家庄     
张健 《走向世界》2009,(3):78-80
有人说:“胡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具有历史痕迹的一种文化,它所展示的大概是属于通俗文化的一种时代主流的东西。”没有了胡同的城市就像人失去了记忆一样,济南的胡同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刘开 《中国经贸》2012,(8):177-177
经济是什么?经济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做出决策,而决策的做出又涉及多方面的权衡取舍。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必然会受到各种资源的约束,如:我们没有足够的钱,没有充沛的时间等。人们总想购买更多的东西,企业总想生产并销售更多的产品,但因为受有限资源的约束,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权衡取舍。权衡的作用在于分析如何使自身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而取舍的作用在于选出那个可以让自己达到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吕安 《东宇经纬》2000,(6):44-44
素质是人生之树的根,它决定树木的形态与繁茂。根深藏不露,枝叶在空中招摇;根形色单调,叶却千姿百态、万紫千红。人生之树的枝叶,就是我们从素质内容、素质体现的场合、素质的养成方式等不同角度,称之为素质的那些东西。如科学素质、化素质;教师素质、军人素质;审美素质、创新素质等等。不管我们对素质作了多少命名,  相似文献   

18.
现实的东西是最能赢利的,现实的东西是发展最快的;现实主义可使我们少走弯路,将资源无效配置及浪费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9.
何晶 《中国报道》2011,(11):27-29,26
转企改制对于出版社来说,都是一个华丽而沉重的转身。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还出版产业作为一个产业的本来面貌,尊重它的一般产业规律。也唯有如此,我们的出版企业才能够轻装上阵,大步向前。  相似文献   

20.
人际关系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强大的人际关系网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点,而且在许多人的眼里,关系是一个不好的东西。他们认为关系产生了贿赂与腐败,以及危害公平竞争等。但是透过经济学视角,我们发现情况并不完全如此,有些关系常常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作用。而且我们也可以解释中国何以形成关系社会,以及得到一些有趣和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