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政府主动适应数字化时代背景,通过数据共享促进业务协同,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近年来,宁波市着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电子政务、"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努力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逐步建成一批基础平台和典型应用,为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数字政府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深度应用,数字政府建设已经迈向以数据为中心的阶段。文章深入分析了江苏数字政府建设面临的基础条件和主要问题,结合国家发展大数据战略的时代背景,从体制机制创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政务服务能力4个方面提出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当前,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数字中国建设步伐的加快,数字政府已成为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战略行动新的着力点.数字政府作为数据治理阶段电子政务发展的新趋势,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明确数字政府内涵与外延,理清与网络强国、大数据发展战略的关系等,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政务服务创新的价值基础在于应时、顺势和求变。在新的社会形态与结构之下,政府需要以推进政务服务的创新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构建有效政府。江阴以全省县域集成改革试点为契机,将徐霞客镇"四个一"模式的"点上盆景"转化为政务服务"集成式"新路径的"面上风景"。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的水平,还需要以法治化、多元化、智慧化为抓手,着力法治思维与法治精神、第三方绩效评估和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快速发展,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社会治理效能、政府行政能力注入活力。数字政府建设既是创新性探索性工程,也是系统性全局性工程,需要区域一盘棋建设发展,需要有综合管理部门来统筹推进,在此次机构改革中,各地成立的大数据管理部门被寄予厚望。然而,作为一个新生组织体,大数据管理部门如何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是各地无法回避的课题。因此,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厘清数字政府建设内涵和原则,把握大数据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定位,剖析江苏数字政府建设现状和问题,给出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发挥大数据管理部门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对推进电子政务,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国务院制定的推动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安全保密"。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在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中要紧紧围绕领导决策和政务公开的需求,开展本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开发工作,并从政务信息化的全局出发,打破条块分割,各自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宁海县着眼于革新求进、服务争效,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强化顶层设计,以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为抓手,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17年,宁海县"最多跑一次"改革综合考评居全省第5位、全市第1位。运用"政务钉钉"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事项跨部门有序联办。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是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效落地的关键一招。宁海县在推进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的同时,根据省市打破信息孤岛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刘春 《重庆经济》2020,(1):35-39
一、政务大数据平台网络安全的时代背景和安全挑战(一)政务大数据平台安全建设依附的时代背景电子政务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的重要举措和国家信息化推进的战略重点之一。政务大数据平台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互联网+政务”的基础资源平台$高效、稳定的政务大数据平台安全体系是政府推行“互联网+政务”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宁琪  谭家超 《改革》2023,(1):144-155
数字政府建设是以信息技术来驱动政府职能转变,进而增强政府的整体性治理效能。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各地主要呈现以顶层设计为统领、以机构改革先行为突破口、以数字应用为核心的基本特征,形成了比较典型的实践模式,如广东省的“整体布局推进,市场运营建设”、浙江省的“以点带面推进,政企合作建设”、上海市的“立足一网通办,加强平台创新”、北京市的“坚持一体规划、加强统筹建设”、贵州省的“立足数据优势,国企操盘建设”等。但总体来看,我国的数字政府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应用、数据共享、安全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新阶段数字政府建设要突破技术赋能的局限,全方位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在具体完善策略方面,应以整体性理念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政府职能的数字化转型,优化公私合作模式,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由此促进了政务云建设和发展。文章基于南京市政务云建设现状、新一代政务云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从算力、存储、网络、安全和灾备等方面阐述了新一代政务云建设要求、趋势,以期为决策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和方向,也是地方政府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从日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方面的现状看,应把改革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支持民间组织发展等方面作为建设地方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1994年税制改革确立了新的中央与地方税收权限划分模式,对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配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行的税权划分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税权划分关系,对进一步改革分税制财政体制,处理好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天然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7):52-54
经济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经济管理中政府在弥补和纠正市场失灵的同时也会产生政府失灵,政府机构的内在性问题、决策者的有限理性、政府决策体制及方式的缺陷、政策实施和执行上的障碍以及政府决策追求的目标与公共利益的偏离是政府失灵的原因,构建职能有限、规则导向、负责任、透明、诚信、服务型的现代政府,既规范政府的职能、行为,又优化政府的体制,是克服政府失灵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提升政府诚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型过程中,政府诚信显得更为重要。政府诚信是影响信用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和有关法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打造诚信社会。  相似文献   

15.
目前,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和官民互动沟通的重要平台,为塑造政府形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同时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隐蔽、虚拟等特点,政务微博也会产生出一些对政府形象负面影响的问题。因此,文章提出政务微博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相关建议,包括明确政务微博定位,建立专业团队运营维护,制定舆情应急措施,改进评估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阮铃雯 《开放导报》2006,(6):101-103
政府采购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在我国,该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增强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WTO《政府采购协议》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差异的分析,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虹  王志章 《科学决策》2010,(10):39-46
近些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都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政府救灾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政府在灾害救助中良好的角色定位,对政府公正、公平、高效的做好灾后救助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服务型政府理论,分析了政府在地震灾害救助中的角色定位的现状,探讨地震灾后政府角色定位的机制保证,并从政府扮演的多重角色中作出以下几点结论:面对受灾群众,政府应是灾后社会秩序的维护者、灾后心理救助的组织者、灾区社会重建的评估者和灾区文化生活重建的领导者;面对社会大众,政府应是公共倾诉空间的提供者和社会支持力量的创造者;面对第三部门,政府应是参与救援的倡导者、联络者和监督者。为政府职能部门角色定位提供参考,以及政府处理今后类似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提供可借鉴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之相伴的经济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要求山东必须加快推进地方政府创新。地方政府创新在战略层面应在施政理念、功能角色、行为方式等方面做出适时调整;在实践和战术层面,应把握好体制空间、官员政绩需求以及公众主要关切三者的平衡,尤其要以公众需求作为创新的主要考量。不论从逻辑上还是历史发展要求上,服务型政府都应该成为地方政府创新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9.
最优政府支出结构与平衡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政府支出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将政府支出划分为政府物质资本投资以及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结论是:在宏观税率、私人主体的时间偏好率和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给定的条件下,政府物质资本投资以及政府人力资本投资之间存在唯一的最优比例.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发现,经济的宏观税率与平衡增长率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