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大中城市城镇化空间的逐渐饱和以及农民工回流现象的出现,就近城镇化成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模式。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研究政府推动的就近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发现:政府通过征地、户口改革方式推动的就近城镇化并不能够消除工资歧视,实现就近城镇化的农村劳动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工资水平仍然低于城镇本地职工,这一结论在纠正自选择偏差和样本选择偏差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城镇劳动力市场针对实现就近城镇化的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方面的歧视与隔离已不明显,同工不同酬成为实现就近城镇化者面临的主要歧视形式,而城乡劳动力之间教育回报率的差异是导致同工不同酬的主要原因。进一步讨论发现,就近城镇化对于农村劳动力参保城镇职工保险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自我雇佣的就业形式则有助于打破城镇劳动力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歧视。文章拓展研究了就近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为政府进一步推进以县域城镇化为主要形式的就近城镇化提供了研究参考。未来应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异,加强农村劳动力"同工同酬"的保护力度,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就近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主要是指户籍身份在农村,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依靠工资收入生活的人口。广义的农民工包括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和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中国现在外出农民工数量约为1.2亿人,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为2亿人左右。农民工对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做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城市外来人口工资差异的分位数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2008年四大城市的外来人口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分解法对本地市民、农民工和外来市民三个群体的工资收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在不同分位数上,三个群体之间的个体工资收入存在一定的差异.(2)个人禀赋和就业环境等影响因素在不同群体的不同收入层次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3)不同群体的工资差异是由个体特征差异和制度性歧视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在大部分分位数上制度性歧视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劳动法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歧视现象越来越突出.解决我国就业歧视最有效的途径应该主要通过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创造就业机会,二是完善有关反就业歧视的立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经济转型和大城市人口调控背景下,研究了上海劳动力资源供需平衡趋势与外来劳动力需求情况。研究显示,在上海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下,2015-2020年外来劳动力需求量在700-856万人之间,这使大城市在对待外来劳动力上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面临着经济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性,另一方面面临着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压力。目前上海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就业岗位、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岗位上更多的是一种优势互补关系,对外来劳动力歧视有悖于社会公平理论,同时政府的强行调控政策也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尽可能地创造出健康、有序、公平的市场秩序,让市场在调节劳动力供需和结构性短缺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户籍歧视是形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重要原因,它不但通过阻碍劳动力流动造成城乡收入差异,也会促成农民工和城镇工人之间劳动报酬的差异。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多年的数据,对我国户籍歧视影响劳动报酬差异的程度进行计算和分析。结论表明,近几年户籍歧视现象并没有明显改观,政府在制定相应政策时,仍需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农民工问题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主要是指户籍身份在农村,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依靠工资收入生活的人口。广义的农民工包括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和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我国现在外出农民工数量约为1.2亿人,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为2亿人左右。农民工对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做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伟 《广西经济》2012,(1):25-26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继续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11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9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劳动法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歧视现象越来越突出,《就业促进法》实施半年多来,成效甚微。因此,目前解决我国就业歧视最有效的途径应该主要通过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创造就业机会,二是完善有关反就业歧视的立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劳动法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歧视现象越来越突出。解决我国就业歧视最有效的途径应该主要通过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创造就业机会,二是完善有关反就业歧视的立法。  相似文献   

11.
教育回报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两次劳动力调查数据,考察了城市中来自于农村的外来劳动力和城市本地劳动力在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回报。研究发现,不论是来自于农村的外来劳动力,还是城市本地劳动力,仅仅接受初中教育对工资提高的边际作用已经不大。外来劳动力在高中或中专阶段的教育回报显著高于城市劳动力。对外来劳动力而言,接受高中或中专教育是显著提高工资的重要转折点;对城市劳动力而言,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才是显著提高工资的重要转折点。文章指出,国家应该对义务教育以上阶段的教育加大投入,在增加可用于农村教育的资源的同时,应该逐步提升高中或中专教育在农村教育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在城市地区,则应该让更多高中或中专毕业生接受大专及以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市场歧视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改革与战略》2005,(11):29-32
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存在着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等六种现象,是由传统观念、用人自主权、劳动力市场等各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为此,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温家鹏 《宁波经济》2014,(4):19-21,25
外来人口是宁波人口增长的主因,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快,超过70%的外来常住人口和90%的本地迁居人口进入城镇,本地户籍人口在市域内迁居数量较大,228万外来常住人口总体上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质与产业升级要求不相适应,约200万的本地户籍半城镇化人口应是当前宁波城镇化工作的重点。根据上述特点,宁波在城镇化发展中应建立引导人口集聚的城镇发展策略,改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体制,逐步完善财政分成、产业调整和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加快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转移后的农村劳动力多在非正规部门工作,造成工资收入低、工作条件差、就业质量不高。在包括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外在因素逐渐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之后,人力资本及其投资因素将成为就业质量提高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实际数据分析显示健康投资、教育投资、迁移投资影响了转移农牧区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不同途径的人力资本投资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徐旭晖 《特区经济》2009,(6):108-110
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集中表现为就业机会、劳动报酬和就业保障等方面的歧视,而引起歧视的原因主要在于制度上、监督上和法律上的缺失。因此,展开反歧视行动,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设计合理的制度,政府切实监督市场运行,法律上制定更有操作性的条款,使得劳动力市场的歧视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上,就业歧视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存在年龄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和地域歧视,有的用人单位居然将身高、相貌也设为门槛.  相似文献   

17.
有序推进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是德州现阶段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德州常住人口城镇化与户籍人口城镇化较大差距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17年问卷调查,分析德州市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来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现状,分析人口市民化的意愿、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德州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德州市城镇外来务工人员以市内跨县(市区)迁移为主,就业技能弱,就业和居住趋于稳定,迁移方式以举家进城方式为主;第二,受市内跨县(市区)迁移特点的影响,德州城镇外来务工落户目的地以县城为主;第三,落户意愿受年龄、学历、收入、农村权益的影响较为显著,在保留农村权益的前提下落户意愿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市的经济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并且这个影响已经在就业领域日渐显现。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劳动者失业风险增加,新增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总量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城镇新成长就业人口、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就业问题交织,  相似文献   

19.
李全文 《特区经济》2008,(10):263-265
现存就业制度的特点已经暴露其与市场经济体制难以融合的弊端,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市场的统一性和流动性。在这一制度下,劳动市场呈现出二元制和多元体形态,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被多种就业壁垒所限制,并产生众多领域的就业不平等。政府部门仍然会继续通过对外来劳动力就业的限制来缓解本地劳动力就业的压力,这必然使得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20.
赖丽华 《老区建设》2009,(18):25-27
庞大的农民工群体遭受着严重的就业歧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我国目前对禁止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立法相当薄弱。文章认为应从破解制度性根源着手,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完全取消户籍背后捆绑的不平等待遇。在技术上,尽快建立以《禁止就业歧视法》为基本法律的系统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以完善的立法遏制农民工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