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改革住房公积金缴交办法。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缴交面,特别是要把农民进城务工者和城镇自谋职业者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这些人解决住房问题提供资金支持,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住房公积金的优越性。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里“乐业”容易“安居”难。住房问题是进城务工人员到城里落户的主要障碍。为进城务工人员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后,为他们在城镇购房落户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改变“离乡不离土”的局面,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而转移和减少农村人口,加快城镇人口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背景下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社会网络规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化和工业化背景下农民社会网络变化是反映当前中国农村社会变化的重要视角。基于大样本调查数据,通过不同社会网络类型考察了中国农村居民社会网络规模特征及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面对面的浅度社交是目前农村中最常使用的社会交往形式,非农就业扩大了农民社会网络总规模,而深度社交下的亲缘和地缘关系网络规模有所缩小。"离土不离乡"的就地就近非农就业者在扩大业缘关系的同时维系了既有社会网络,从而拥有更大的社会网络规模。农业转移人口基于职业转变和地域转换扩大的社会网络以浅度社交形式为主,传统的亲缘和地缘关系在农民获取社会实际支持中依然占据主导作用。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业的职业转变、从乡村到城镇的地域转换和进城务工后的市民化身份转换特征,认识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个体社会特征和发展需求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劳动力迁移的特点 目前我国农村的劳动力迁移有两种基本情况,即"离土又离乡"和"离土不离乡",其中又以后者为主体.因此这里我们探讨的是"离土不离乡"式的劳动力迁移.所谓"离土不离乡"是指这种劳动力迁移是劳动力临时的流动,迁移人口无法享受和城镇"正式"居民同等取得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机会和权力.  相似文献   

4.
<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尤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展乡镇企业、本世纪初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一样,是中国农民的第三次伟大创业和创造。农民的第一次创业是离土不离乡,农民的第二次创业是既离土又离乡,农民的第三次创业是既不离土又不离乡。自从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为"五为一体"重大战略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宏伟蓝图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步入城镇化新进程,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流动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聚集,持续产生对长租房的需求。以城镇化新进程、新人口结构变化为背景,分析住房租赁需求变化,不同类型租赁住房发展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提出发展长租房市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为剖析农村宅基地闲置与城镇住房保障无法有效落实的资源错配问题,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为切入点,基于行为经济学分析框架,从心理账户、禀赋效应以及参照依赖三个维度分析农村住房价值和务工地住房条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并利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务工地住房消费边际倾向高于老一代,务工地住房条件对于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更大;农村住房价值对新生代市民化意愿没有影响,对于老一代是负向影响;老一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农村住房效用的损失要大于务工地住房效用的增加,而新生代则更加在意务工地住房效用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内转);另一种是“离土又离乡”,向外输出(外转)。其转移就业总的原则是:在合理有序过程中,坚持两条腿走路。怎样实现农民转移就业、致富增收和充分就业目标?本文就“333”如皋模式试作粗浅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我国市场经济区域差异较大,农村市场化程度明显低于城市,尽管城市发展不断打压农村空间,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但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进城不进市,离土不离乡,县、乡、村三级行政管理模式,城乡户籍制度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把农民隔离在城市之外,同时大量资本和人才流向城市,更加大了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9.
赵燕菁 《中国审计》2002,(12):36-37
■市场规模取决于人均可支配财产乘以人口规模。其中有一个空间成本,如果空间距离太大,同样的钱就没有办法取得相应的消费,人均可支配的真实财富就会缩水。■我国在人口空间分布上选择了一条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采用的路,就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大量的工业生产的行为发生在农村和广大的人口稀少之处,而不是发生在城市。■由于公共设施和服务提供的效率太低,因此,农村居民的许多需求,都是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提供的。这无形中损失了很多第三产业的就业机会。■城市化的速度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规模、相关的产业政策以及这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但大体趋势是城市化速度会越来越快,比如美国城市化速度可能会比英国快,日本又会比美国快,四小龙又更快。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加之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放宽,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瓦解。但是,农民虽然大量进入城镇,却并不能真正的融入城镇,从而出现新的城镇二元矛盾。本文通过对矛盾产生的原因分析,并阐述"带资进城"的必要性。最后结合新型城镇化关于"人的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提出"带资进城"的方案设计,对具体方案实施,注意问题进行论述。期望通过"带资进城"的市民化方式,逐步消除城镇二元矛盾,提高农民市民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呈现出明显的人口老龄化、家庭户小型化和流动人口增加的趋势,人口结构的变动相应地影响了地方住房市场和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使用2005年到2019年湖南省的人口数据和住房需求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湖南省的人口结构与住房需求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口中少儿比例和老年比例越大,住房需求的面积越大;平均家庭户规模上升反映了少儿人口的增加,会加大住房需求;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未婚率和城镇化率越高,住房需求越大。据此,本文提出,应针对差异化的住房需求,增加多元化的住房供给,实现住房市场的供需平衡,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孟星 《上海房地》2013,(1):24-27
一、人口因素是影响住房市场的重要因素住房市场是区域性的市场,住房需求主要也是当地居民的需求,其中的人口是一个重要因素。人口因素包括许多方面:人口规模、人口性别、家庭规模、家庭结构、人口流动、人口职业等。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住宅市场产生影响,其中以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人口流动与住房需求联系最为密切。人口规模是一个城市人口发展的总量,在统计上常用  相似文献   

13.
《中外企业》2003,(2):57-63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现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把已经离土离乡的农民牢牢地捆绑在农村的牢笼之中。从根本上改革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成为实施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城镇化战略目标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董昕 《城市问题》2023,(1):60-68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住房保障影响人口迁移的内在机理,然后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和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大样本数据,从地区层面和个体层面实证分析住房保障财政支出、不同类型保障性住房对城乡人口迁移的影响,并对比分析群体差异和城市差异。研究发现:住房保障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利于乡—城人口的迁移;住房保障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城镇定居意愿的正向影响显著;购置型保障房的影响比租赁型保障房更显著,租赁型保障房对城—城迁移人口的定居意愿影响不显著;只有在房价收入比超过合理标准的城市,租赁型保障房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才显著。因此,需要对住房保障支出的重点地域、保障方式等加以审慎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任雨  顾杰  李姝 《上海房地》2023,(10):32-37
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人口不断增长,人口结构与家庭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带来了一系列住房问题。为保障居民家庭户有所居,缓解新市民与青年人才住房困难,本文以温州市为例,通过分析人口因素对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本地居民与新市民对住房的不同需求情况,为发展良性住房市场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在城镇自有住房的获得关系到他们在城镇的定居及社会融入。从目前情况看,城镇外来农业户籍家庭在城镇的住房状况并不乐观。他们在住房产权拥有、住房类型、住房质量、住房面积,以及城镇保障性住房拥有等方面,均落后于城镇本地农业户籍家庭和非农户籍家庭。在我国目前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在住房市场中市场能力的缺乏,以及户籍制度影响下的城镇保障性住房获得条件的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称谓.是指具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是从事非农产业,依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员.它包括离土不离乡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以及离土又离乡的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本文将重点探讨后一类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是一个地区农业化向工业化迈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影响住房供给和需求的其他因素,人口因素具有相对稳定型,因此从人口角度来分析住房市场是一个相当理想的视角。上海作为一个生育率超低水平的城市和快速移民的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表现得尤其剧烈。准确把握上海的人口状况和结构变动,做好城市住房管理工作,维持稳定的住房价格,保证住房市场得到稳定健康发展,同时提高居民的居住福利,有序推动城市化过程,是上海发展面临的突出挑战。分析上海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不同的刚性住房需求变迁,得到外来常住流动人口的刚性住房需求将成为城市住房需求的主要动力。基于外来人口的特性,未来本市人口住房购买性刚性需求比例将降低,相应的以租赁等形式的刚性住房需求旺盛,且多以低档小户型住房需求为主。同时,外来常住流动人口中集体户人口增加,集体式公寓等住房类型的刚性需求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20.
农业女性化对农村妇女和农村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深人,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并逐步地转向二、三产业和城镇,在实际转移过程中,大批男性劳动力进人乡镇企业或进城务工经商,而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量少,转移的代价也大,更多地滞留在农村,成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对于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这种变化——农业女性化趋势,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