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间资本具有逐利性,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供给必然要追逐利益,相应的制度设计必须尊重民间资本的逐利性,给予民间资本稳定、持续的利益激励,从而保证其稳定、持续地参与保障性住房供给。但基于民间资本的流动性,需要在制度设计中中断民间资本的逐利性,避免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过程中为追逐利益而偏离住房保障目标。对于具有较高获益性的保障性住房,天津市允许民间资本直接参与供给;而在获益性较低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中,天津市采用保障性住房投资基金、保障性住房信托投资基金、住房公积金贷款等工具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供给,有效地兼顾了民间资本的逐利性和保障性住房的公益性,在结果上达到了双赢。  相似文献   

2.
住房保障不可能单纯依靠政府投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是当务之急,T市实践证明民间资本可以参与住房保障事业,但选择民间资本参与的途径必须充分把握住房保障需求、住房保障政策以及民间资本的特质,合理利用政府主导和国有企业的表率作用,并基于民间资本、保障性住房特征构建住房保障细分政策,对民间资本科学运用利益诱导方式,并预防其流动性的危害,使民间资本更好地服务于住房保障乃至社会福利事业。  相似文献   

3.
德国保障性住房供给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静 《住房保障》2007,(5):47-49
德国住房建设虽然经历了三个阶段,但德国有效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还是从二战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为保障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采取租户权益保障措施,在政府资助下,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建设福利性公共住宅;对低收居民实行租金补贴;对自购房者实行银行贷款,充分发挥其住房储蓄制度的作用;政府对非盈利性建房企业兴建的福利性社会住宅,由国家支付贷款利息,给购房者提供优惠贷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韩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在综述韩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基础上,着重从供给体系和供给管理方面,讨论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台的安居住房政策。研究发现,韩国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供给方面,采用多种供给模式,实行预申请制度,专设机构统筹管理,使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其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保障性住房—直是以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姿态为房地产市场服务的,但是随着我国城市住房需求的不断增长,保障性住房已经不单单只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配角"了,它成为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问题的渠道。因此,针对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多渠道扩充、合理选择保障性住房供给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构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启动了住房体制改革.福利分房旧体制逐渐让位于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新体制,尤其是1998年7月公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告了福利分房制度终结和住房体制市场化改革开始。经过近30年的“房改”,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住房不仅成了居民的居住场所,  相似文献   

7.
保障性住房居住成本低、买卖价差大,在保障性住房分配中容易出现腐败、分配不公等情况,因此保降性住房分配—直是住房保障工作的重点,如何防范在分配中的各种风险将会影响到住房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对现行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存在的风险以及产生的原因予以分析,并以江苏省保障住房工作成绩突出的淮安市为例,提出控制保障性住房分配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芸  彭千芮 《城市问题》2023,(5):65-74+92
利用2010—2019年中国25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保障性住房供给对推进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和实现机制。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供给对于城镇化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对于推进城镇化率的影响效应大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狭义的保障性住房的影响效应大于低价商品房以及其他更广义的保障性住房。机制分析表明,保障性住房供给主要通过预期效应对城镇化率产生影响,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保障性住房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效果。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供给以解决“住有所居”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应当有针对性地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并从扩大供给、全国统筹、协同推进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保障房设计面积仅仅满足居住功能,由于建设面积较小,一家几口人窝居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以赣州市保障性住房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保障性住房现状,总结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和已有数据在保障性住房面积和房源获取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闫丽 《企业技术开发》2014,(24):128-129
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高瞻远瞩的重要部署,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之一,对社会最底层群众的住房需求具有托底的作用。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泰安市城区保障性住房运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保障性住房制度完善和工作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保障性住房及住房保障制度相关研究成果,梳理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演进,综合分析安徽省住房保障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保障性住房生命周期设计了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流程,从而构建起保障性住房制度设计的初步框架,并对保障性住房制度安排的关键环节,即保障覆盖面的合理划定与测算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应关注建设规模影响因素分析,进行科学合理决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以山西省为例,首先对山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完成情况及相关政策进行总结;其次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土地供应面积、住宅投资额以及商品住宅平均价格的关联度显著性最大的结论;最后提出拓宽土地供应渠道、引进社会资本、平衡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等建议,为后期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应关注建设规模影响因素分析,进行科学合理决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以山西省为例,首先对山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已完成情况及相关政策进行总结;其次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土地供应面积、住宅投资额以及商品住宅平均价格的关联度显著性最大的结论;最后提出拓宽土地供应渠道、引进社会资本、平衡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等建议,为后期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民间资本投资对拉动GDP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大,如何有效激发秦东地区民间资本投资潜力已成为促进秦东地区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针对秦东地区民间投资特点,提出了一个投资环境评价体系指标,借助调查问卷的结果,用SPSS19.0分析验证了该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对秦东地区民间资本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赵静  闫小培 《城市问题》2012,(3):74-78,87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中村"非正规住房逐渐成为城市居住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深圳市为例,探讨不同利益主体在"城中村"非正规住房供给过程中的角色及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村集体、城中村村民、合作建房者和外来人口构成了"城中村"非正规住房供给过程中的主要利益主体,并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功能,形成了以城中村村民为核心的关系网络。利益主体相互关联形成不同类型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推动"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形成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管治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广州市大型保障性住房社区———金沙洲社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入户访谈与问卷调查,并应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目前保障性住房社区的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政府主导保障性住房社区物业管理、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物业管理提早介入及吸引高水平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管理等对策;针对居住人群的特殊性,提出了完善社区公建配套设施、为困难家庭提供物业费补贴、引入社工组织及加强对一线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等措施;最后,针对保障性住房中的商业设施,提出了加强经营性物业资产管理以实现社区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孙铮  刘大鹏 《上海房地》2022,(11):52-57
本文基于模型实证探讨了河北省农村中低收入老人入住保障性住房的意愿。结果表明:河北省农村中低收入老人总体入住意愿评价值略高于中值,居住意愿不强。居住品质对居住意愿有正向影响,其评价值低于中值。未来生活预期对居住意愿有负向影响,其评价值高于中值。本文设计了居住意愿提升指数,测度了26项评价指标的数值,并据此分类提出居住意愿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住房改革的深化和房地产市场快速成长,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但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性住房制度还很不完善,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有时未将保障落到实处。本文将以濮阳市住房保障现状为例,分析保障房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郭艳 《价值工程》2014,(1):280-281
本文就保障性住房的退出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不再具备享受保障性住房条件者的退出条件、监管机关、资格审定、处罚措施等等方面的法律规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国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执行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责任。广州市政府承担着在广州区域范围内执行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责任,在构建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扩大保障性住房供应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监管不完善、规划不合理等责任担当不够的问题。增加投入、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合理规划、拓展保障范围、扩大保障供给,是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中更有效承担责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