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纪荣 《中国农史》2007,26(2):113-121
近代中国合作运动史上曾出现过的“商资归农”,是世界合作运动史上较为特殊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的出现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原因;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转变虽只有一个较短的过程,却对我国现代农业金融制度的发展,尤其是对乡村借贷关系的现代转化产生了积极作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商资归农”在合理规范的前提下有助于农村合作;“商资归农”与农村合作的有机结合,应该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魏本权 《中国农史》2005,24(4):88-96
1930-1940年代国民政府江西省政当局着力推行的农村合作运动已经具有明显的合作化特征。农村合作化运动体现了江西省府推进合作事业的广度与力度,成为江西农村近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体现出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渗透和影响,这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必然趋势和现代国家政府职能的显现。透过这一过程可以观察到国家政权的强制、社会互动的错位、合作互助初哀的背离。正是合作化导致了社会经济领域中国家-基层社会关系的扭曲和错位。  相似文献   

3.
“国家与社会”问的关系是一个传统而经典的问题,自中世纪以来西方学者便开始致力于该问题的研究与探索;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涉猎此领域,其中以孙立平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将我国建国至改革开放期间“国家与社会”问的关系总结为“强国家——弱社会”模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国家和社会”间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变化.通过对鲁西南某农村妇女主任政治生涯的个案研究,本文将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国家与社会”间关系的新发展总结如下:国家对社会的主导地位不容撼动;国家的功能性权利进一步向下延伸;国家与社会的权力互强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农村合作运动是国民政府为发展农业生产、复兴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而实施的有关社会经济建设的行动。农村合作运动中组建的各种合作社,在改良品种、改进耕作技术、推广农业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扮演了引进和扩散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角色,丰富了作物的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中国20世纪末开展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概述河北省沽源县退耕还林工程情况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4个方面实证分析工程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在促进农村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已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国际化,促进农业增收、农产品良性循环与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临海市农村中介组织的三个样本的社会网络剖析,探寻农村中介组织内社会网络结构的特征和一般规律,分析与总结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中介组织在创建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理清影响农村中介组织发展的相关社会关系网络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从中表明农村中介组织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乡村精英及围绕其所衍生的社会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7.
“国家与社会”框架下的中国乡村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梳理了“国家一社会”框架下中国乡村研究的三个方向,认为“市民社会”研究方向已经逐渐淡出乡村研究者视野。“国家政权建设”研究方向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多,产生的纷争也最多,很多争论其实是因为人们在不同的概念层次上使用国家与社会概念所致;尽管“国家政权建设”研究方向已经注意到国家与社会的非均质特点,但其整体论与实体论的理论品格成为其致命的缺陷。“社会中的国家”研究方向注重关系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件”过程,试图摆脱社会学传统的结构与行动的二元对立;该研究方向虽面世不久,但已经显示出超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日本农村是典型的东亚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的冲击下,"日本农村所遭遇的困境是此前现代日本闻所未闻的".近现代日本农村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开大合"中通过一系列的农政调整,应对食品、农业和农村等方面的社会与经济问题.《日本农村再生:经验与治理》是近期日本一批农业经济学者运用全球化与...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农村经济存在着分散与合作两种运行趋势,并由此产生了分散经营和合作经营两种经营方式.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人们过分的强调和扶持某种趋势运行,而不重视甚至抑制另一种趋势发生作用时,农村经济发展总是不充分的.探讨两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加以有效整合,实现农村经济分散与合作的有机结合,保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农民走富裕之路,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山东省3市10村的调研,对当前我国农村的攀比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的攀比现象非常严重,而且攀比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攀比的对象主要是熟人、本村人以及具有相同特征的人。相对来说,农村大众阶层和弱势阶层更喜欢向上攀比,而精英阶层则更多是向下攀比。农民在攀比中采取了扩大自我概念、作弊以及进行错误归因等重要策略。而过度攀比、盲目攀比以及虚假攀比等行为的存在,给农村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华民族所走的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加速,农村经济虽然在社会发展中不再是主流,但是,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农业人口占到了八亿多,它的发展仍然与中国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近代淮河流域,几乎连年灾荒,自然灾害在不同程度上对乡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破坏,民众生活困苦不堪。为了生存的需要,群体之间常引发争夺紧缺资源的社会冲突。在淮河流域,灾害引起水资源、粮食资源以及税租征收等方面的社会冲突。这几种社会冲突类型都与乡民的生计和经济收入直接相关,其社会冲突仍以经济斗争为主,是灾民求生存谋生计的无奈之举。鉴于此,灾害发生后,灾民的救灾安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否则灾民无以为生,社会势必冲突不断。因此,灾害的有效防治和救助就成为各级政府和民间社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沈志忠 《中国农史》2002,21(4):19-25
近代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始于 1 9世纪末。主要途径有中美两国政府、研究机构、农业学校、留学生、商人、实业家和教会传教士等。早期以商人、实业家和教会传教士为主 ,侧重于民间交流 ;后来则以政府、研究机构和农业学校等为主 ,比较正式并且有一定的规模。合作项目主要有金陵大学与康乃尔大学的中国作物改良合作计划、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中国农具改良合作和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甘肃省瓜州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运行中仍存在着发展规模小、运行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经济实力弱、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应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拓展合作领域、规模,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强化合作组织与成员整体素质培训等对策优化瓜州县合作组织发展环境,助推瓜州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后公社时期的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益元 《中国农史》2006,25(2):125-131
围绕后公社时期的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学界在乡村精英研究、农村基层组织研究、国家与农村社会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要改变目前的研究现状,可能的进路应是进行整合性、多学科和互动关系的研究。唯有吸取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关系发展的经验,才能建构一种良性、协调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统筹学的差异平衡原理为视角,以唐山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失衡滞后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一般态势,各种差异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差异平衡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清末以来,在地方自治的背景下,华北各县境内形成了介于县制与村制之间的区制,成为近代华北乡村政治体制变动的一大特征。到1930年代中期,华北各县的区制随着地方自治的终结而废止。区制变动的深层动因不能仅在地方自治的困境中寻得解释,它实际上是外来制度安排无法楔入乡村社会的结果。因此,乡村控制的强制性制度安排,导致的后果是区制的教度调整与变动,而没有形成稳定的乡村治理的区位结构。乡村治理的区位,应植根于中国乡村特殊的社会环境,契舍于乡村原有的社会、经济、政治乃至文化区位,而非仅仅是一纸政令下的外来强制性制度安排。与乡村社会结构的疏离与错位,是造成民国时期区制不断调整的内在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8.
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村级债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村级债务的化解对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从社会张力与控制视角出发,研究欠发达地区村级不良债务引发的社会张力与冲突,探索了村级不良债务化解与控制的主体、原则与路径,以期为解决欠发达地区的村级债务困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安徽历史上自然灾害极其频繁,近代以降更是连年不断,农民是自然灾害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作者对于自然灾害打击下近代安徽农民生活的境况进行研讨,文章认为,灾后粮食歉收,灾民食物严重匮乏,即使能存活下来,也元气大伤,常常是入不敷出,陷入高利贷剥削的深渊。近代安徽农民的悲惨生活早已成为过去,但自然灾害仍呈增加之趋势,在一些农村地区,自然灾害是农村人口大量返贫的主要原因,因此,防灾减灾的使命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结合孟加拉与印尼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户信用征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基于广西象州农村合作银行的探索与实践,从组织机构、信息采集机制、信用评级体系及法规监管体系探讨了农户信用征集体系建设的相关做法与成效,希冀为全国其他省份农村小额信贷农户征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