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粮食企业体制转换风险和市场风险已经成为农发行信贷风险的突出问题。农发行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的环境愈加复杂,形势愈加严峻,责任愈加重大。如何适应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形势的变化,调整和完善农发行信贷管理体制,增强信贷管理渗透力,把信贷监管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加强信贷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面临重大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实现粮食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这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分析信贷资金风险入手,探讨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措施。一、农发行信贷资金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政策性风险。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营运是为实现特定的政策经济目标服务的,政府的政策意图贯穿于信贷资金营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2004年以来,农发行风险管理核心地位逐步确立,风险管理实现了从单一政策性信贷风险控制向政策性、准政策性、商业性信贷风险全面、全程管理的转变,从信贷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制定与执行交叉向前中后台分离相互制约的转变,从风险信息数据简单低效手工计算向依托信息技术科学标准计量的转变,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理念逐步树立,风险计量监测手段成功改进,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正>农发行自成立以来,一直将把夯实信贷风险管理摆在突出位置,为农发行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后,金融危机以来所累积的风险必然需要释放出来,而建立并完善适应农发行特点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是农发行降低风险释放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必然选择。笔者结合巴塞尔新协议和中国银行业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发行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尤其是商业性贷款的风险防范问题愈加重要。本文以山西省分行营业部为例,从防范信贷风险入手,谈几点浅见。一、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一)深化信贷体制改革,风险管  相似文献   

6.
正农发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应从营造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健全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建立信贷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等方面努力。为实现农发行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有效管理和控制信贷风险,加强信贷风险管控是农发行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粮棉购销市场化后,取消了国家对收购粮棉油的财政补贴,从某种意义上说,粮棉企业失去了财政的补贴和国家政策的庇护,收购资金的风险从原来的政策性风险逐步转化为企业的经营性风险。在新的形势下,农发行既要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准确把握和认真执行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和棉花最低价收购政策,积极解决区域“卖粮难”问题,又要防范信贷风险,确  相似文献   

8.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破产、人员分流等措施,使农发行信贷监管任务越来越重,信贷资产风险进一步加大。农发行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的政策环境、管理方式、手段和要求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构建防范机制,控制经营风险,保障农业政策性资金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结合基层行面临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建立信贷预警机制、防范信贷风险、确保收购资金安全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农发行信贷风险防范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如何顺应形势防范信贷风险是当前农发行上下非常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以江苏省扬州市农发行近两年的实践为依据,研究市县农发行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信贷风险防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破产、人员分流等措施,使农发行信贷监管任务越来越重,信贷资产风险进一步加大.农发行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的政策环境、管理方式、手段和要求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构建防范机制,控制经营风险,保障农业政策性资金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结合基层行面临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建立信贷预警机制、防范信贷风险、确保收购资金安全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粮棉购销市场化条件下,农发行过去以防范和化解政策性风险为主要内容的信贷风险管理必然要向强化企业信用风险控制的方向转变,加强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建行以来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回顾与评价,针对当前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以信用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  相似文献   

12.
潜在风险,顾名思义是指客观上已经存在、潜伏着尚未暴露出来、将来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粮食企业是农发行贷款的主要承贷者,企业潜在风险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农发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影响着农发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本文以粮食企业为例,谈谈农发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成因以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粮食市场放开后,粮食购销企业失去了财政的补贴和国家政策的庇护,收购资金的风险从原来的政策性风险逐步转化为企业的经营性风险。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的政府属性决定了农发行必须以执行国家政策为前提,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通过政策性信贷杠杆作用体现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实现政府的意图和政策目标。但政策性银行在执行政策的前提下,也要讲风险防范和贷款本息的按期回流,讲经营效益,实现保本微利,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一些粮食购销企业经过几十年计划经济的洗礼其自身经济实力已变得十分脆弱,与贷款的条件和要求相差甚远。在新的形势下,基层农发行既要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防止出现区域性的卖粮难,又要防范信贷风险,确实处于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几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封闭管理的实践,农业发展银行和粮食企业基本上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职责。但同时双方在执行政策,改善自身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有利于银企协调工作,共同发展。银企之间的主要矛盾有三对:一是企业自主经营与农发行政策监管的矛盾。当前有很多企业认为农发行是经理,企业是农发行的保管,是替农发行打工。而农发行认为企业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根本管不着,农发行只不过是企业的出纳。从中不难看出双方冲突的根源在企业强调经营自主,而忽视了农发行对企业应有的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县(市)级支行(以下简称县(市)农发行),既是落实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责任的基层单位,又是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关键部门。2003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把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以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为重点,调整完善信贷政策,从严管理企业,改善金融服务,把履行封闭管理职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总体要求。对此,县(市)农发行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行精神,切实把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来,本文对此谈几点粗浅看法。县(市)农发行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成因(一)粮食企业挤占挪用收…  相似文献   

16.
非国有企业是农发行履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农发行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类企业由于行业周期、外部环境、治理机制、资本实力、管理能力等限制,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历来都是信贷风险的高发地和不良贷款的集中区.非国有企业作为全行客户群体中的"关键少数",是全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变量",风险管控成效对全行高质量发展影...  相似文献   

17.
随着粮棉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政策环境、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农发行信贷风险进一步加大。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遏制挤占挪用贷款、逃废银行债务等问题的发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坚持有效资产抵押管理、强化银企捆绑式管理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实施有效信用管理。  相似文献   

18.
潜在风险,顾名思义是指客观上已经存在、潜伏着尚未暴露出来、将来有可能发生的风险。粮食企业是农发行贷款的主要承贷者,企业潜在风险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农发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影响着农发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本文以粮食企业为例,谈谈农发行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成因以及防范措施。一、潜在风险的表现形式从总体上来讲,粮食企业潜在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超期储存粮食形成的风险;2、陈化变质粮食形成的风险;3、结算资金占用形成的风  相似文献   

19.
新开办的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等贷款,是农发行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同时,粮油行业市场风险大,资金需求多,也增加了农发行的信贷风险。所以在发展新业务的过程中,农发行应坚持“审慎积极”的原则,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 位  相似文献   

20.
<正>棉花信贷风险准备金比率及担保贷款比率管理措施,对于增强企业经营责任、提高农发行风险防控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随着信贷监管不断强化,赋予"两率"更多的信贷调节杠杆作用已迫在眉睫。棉花信贷风险准备金比率及担保贷款比率管理措施(以下简称"两率")已实施了十余年,期间总、分行对于保证金来源真实性、比例及企业贷款抵质押物范围、折率、比例要求也多次进行修订、完善。"两率"措施对于增强企业经营责任、提高农发行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