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计量属性的运用已经呈现多样化。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基本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做出了统一规范,现值计量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方法在2006年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今后一种重要的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一般来说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部分组成。对于计量单位,学术界已达成共识,即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而计量属性长期以来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一个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不仅在理论上困扰着学术界,也对会计实务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可靠性角度出发,结合现值计量的缺陷,探讨应该将现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还是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值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诗芬 《财经研究》2002,28(4):64-72
为深入研究会计计量这一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探求现值会计计量属性乃至整个会计计量和会计本身的发展规律,本文从多个角度研究了现值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问题。本文研究发现:现值计量属性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研究它具有重大的意义;虽然多种会计计量属性共存是永恒的必然,但经济越发展,现值会计计量属性越重要。  相似文献   

4.
现值是将估计的未来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按照一个利率和从当前时点起到估计现金流量发生日之间的期间数进行贴现的当前计量。本文在论述了变现价值会计的基础上,以实际的例子对现值计量中如何运用概率的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会计要素计量方面广泛使用了现值,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现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是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一种计量属性。现值计量的应用,使财务会计在反映过去的同时注重提供未来的会计信息;改变了以历史成本作为会计唯一计量属性的情况,强调多种会计计量属性并存,着眼于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会计信息。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现在广泛的应用现值计量模式还存在很大障碍,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黄焱焱 《时代经贸》2010,(16):228-229
计量一直是会计的核心问题,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会计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计量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对其进行改革乃至彻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深入研究会计计量这一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探求现值会计计量属性乃至整个会计计量和会计本身的发展规律,本文将从现值计量理论研究的现状入手,探讨现值计量属性的有关内容及其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艳 《经济师》2011,(10):150-151
2006年财政部制定的新准则中明确了我国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要求企业将符合确认奈件的会计要素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从此,现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值计量模式与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代表的计量模式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以历史成本为代表的传统计量模式反映的是过去的信息,而只有现值能提供未来的信息,因而相关性强,能为信息使用者未来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8.
现值计量属性及其应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量一直是会计的核心问题,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会计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计量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对其进行改革乃至彻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深入研究会计计最这一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探求现值会计计量属性乃至整个会计计量和会计本身的发展规律,本文将从现值计量珲论研究的现状入手,探讨现值计量属性的有关内容及其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会计计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由期望的现金流量、期望现金流量的风险以及货币的时间价值三个因素决定;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现值计量相关性强而可靠性弱;在实务中运用现值计量需要满足五个条件;从分析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决定因素出发,区分了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和企业特有价值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0.
王玉梅 《时代经贸》2012,(8):158-158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问题就是确定可收回金额,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了解市场信息井作出大量的职业判断。本文从公允价值和现值两个方面出发,提出将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公允价值的估计值,并且提出基于资产减值会计中公允价值和现值计量的指导性框架,最后对资产减值会计计量中公允价值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刍议会计实务中现值计量的折现率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嘉  廖颖  褚永 《经济论坛》2007,(15):129-130
一、引言 现值计量目前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主要运用在资产的后续计量,相关的准则是《资产减值》准则.在确定资产的现值时需要关注三个指标,即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资产使用期和折现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中外会计计量模式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尽管中外会计准则中允许使用的会计计量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公允价值、现值、现行成本等方面的应用还存在很大的不同,笔者分析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会计计量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价值”是现值和公允价值共同的逻辑起点,也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公允价值计量符合经济学的资产、收益概念和现值计量要求,成为会计学资产、收益要素向经济学概念回归的重要手段,所以公允价值是实现价值型会计模式计量的关键。公允价值和现值的运用已经成为当代国际会计改革的一个主要特征。本文就当前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对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值计量的日益重要性,文章从现值计算的资金时间价值本源出发,进行探索研究并提出了应收票据现值计算的若干种方法。实例计算分析表明,不同计算方法计算所得票据的现值不同,产生现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方法采用的折现次数的不同,根源在于不同方法隐含的资金周转期不同。同时发现,随着折现次数的增加,计算的票据的现值在逐渐降低。文章建议,票据现值计算方法选择应根据应收票据占用的资金周转情况加以确定,因而客观上支持按票据的平均周转期或到期期限作为折现周期计算现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上看,我国现在适用的会计计量属性有很多种,其中现值计量是其中一个比价重要的计量方式,它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对于企业现有的资产和负债来说,是综合考虑未来的发展而定,资产代表持续使用和未来变现时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折现到核算时点的金额,而负债则考虑到一直持续到负债偿还时所付出的现金流量折现金额,所以,现值是一个很难估计和计算的计量属性,要考虑不同时点的货币时间价值,在计算量上也是非常巨大的。企业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基于此,本文总结了现值计量属性在企业会计核算时的一些具体应用,在分析这些具体应用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现行制度下,推行现值计量还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并将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比较全面地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导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正式确定了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等在内的五种主要会计计量属性。本文针对现值会计计量问题,探讨了中外现值计量研究的发展历程、实际运用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会计计量属性及缺陷 到目前为止,有五种会计计量属性被较普遍认可。这五种计量属性为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现行成本计量属性、现行市价计量属性、可实现净值计量属性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属性。对五种计量属性进行最优选择,会因其各自的利弊而难于进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强调计量的绝对真实或完全客观都是不太现实的。现行市价、可实现值、未来现金流人量现值属性目前仅作为一种计量属性而非计量基础。因此,当前的财务会计实质上只能把资产计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寄托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上。  相似文献   

18.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问题就是确定可收回金额,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了解市场信息并作出大量的职业判断.本文从公允价值和现值两个方面出发,提出将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公允价值的估计值,并且提出基于资产减值会计中公允价值和理值计量的指导性框架,最后对资产减值会计计量中公允价值的合理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其中计量属性的应用也呈现了多样化特征。本文就现值计量属性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准则的主要特点就是与国际准则接轨,为我国经济更快地融入全球一体化作了基础性的铺垫。我国新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公允价值计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计量方法。本文针对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其他几种计量属性的关系,指出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