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类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一种以渴望自然,回归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提倡环保的森林生态旅游正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的新趋势和新时尚.但我国在森林生态旅游的经营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生态旅游发展还不完善、旅游生态意识落后、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生态旅游有名无实、景区内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旅游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文章以桂林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指出其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生态旅游稳步、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关永承 《活力》2010,(8):148-149
黑龙江省伊春市以林业为支柱产业,森林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旅游观赏和科普价值,是伊春最富特色的旅游资源,也是伊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生态旅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快速发展。本文探讨了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设计了在遂昌县开展科考森林生态旅游、探险森林生态旅游、观光森林生态旅游、保健森林生态旅游、游憩森林生态旅游5种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城市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旅游得到了现代人的一致青睐,国家森林旅游目的地以其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受到游客的普遍认可。本文以典型国家森林旅游目的地——重庆市永川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永川景区进行K平均值聚类并探寻各景区之间发展的差距,根据游客对永川区19个生态项目因子的重要性感知和生态旅游体验满意度感知的得分,构建了游客生态旅游体验质量IPA总体定位图,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国家森林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4,(12):89-92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内容之一就是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积极参与,以及他们的感知与态度。基于目的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态度视角下构建居民感知影响的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来实证研究江西生态旅游区居民的旅游感知,将有助于从生态旅游发展的主体视角剖析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从从利益相关者的公平性角度确立生态补偿要素,从而促进江西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更多的旅游者进入原始森林寻求自我洗涤和健康养生,同时由于人类的涉及,即使是生态旅游者也对森林环境具有干扰性,基于此探索生态旅游开发对原始森林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对指导生态旅游者健康旅游以及开发森林健康养生游有效开发与科学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生态旅游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下流行的旅游模式来看,生态旅游俨然已经成为旅游业中最具有增长性的一个部分。而规章制度的执行滞后于旅游业态的发展则会出现过度开发而造成生态旅游区资源环境破坏等问题。文章正是立足于对云南现行的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法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云南省生态旅游法律体制在立法、执法、监督环节中存在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云南生态旅游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旨在为建立健全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法律体系,推动云南省生态旅游业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广州市为例,通过调研对其生态住宿企业提出了发展建议。主要研究了以下两方面内容:1广州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自身的优势和劣势;2游客入住生态旅游区获得的生态住宿体验和其环保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了广州市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和生态住宿企业应注重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是当今社会旅游活动中的新兴一种重要形式,森林生态旅游是其中最主要最受欢迎的具体类型.本文在森林生态旅游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状况,并根据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杨淑霞  吕明  张新 《民营科技》2009,(12):131-131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生态旅游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生态旅游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发展生态旅游是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伊春是因林而生的资源型城市,随着可采资源的锐减,经济也滑入了低谷。因此,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加速推进经济转型是实现伊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着眼于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客观分析伊春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认真总结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伊春森林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森林生态采伐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按森林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伐区区划和设计、山场作业及组织管理等森林经营活动,把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以达到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目的.森林生态采运可归纳为选择合理采伐方式,选择合理集材方式和工艺类型;设计适合当地条件的机械设备选留母树和保护幼树幼苗;伐后及时更新;合理布设林道网等.综述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的理论,回顾了国内外森林生态采运研究的进展,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采运理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是一种有助于自然保护的新的旅游发展形式,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能够平衡利润,推动旅游区的保护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庐山脚下,静静地沐着森林的风,细心聆听鸟儿的鸣唱,我想,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味道!"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亲近自然、崇尚生态、追求环保的消费意识渐成潮流,定位为市民休闲、度假、科教圣地的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对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基本条件及其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其要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进行标准化管理,科学编制生态旅游规划,使景区建设合理化和生态化。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趋于完善,经过长期的发展摸索,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多个地区林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从根本上解决了林业发展与维护管理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林业系统的下一步发展做了较为良好的铺垫,因此就森林生态旅游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影响展开探究,并总结出森林生态旅游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贡献与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定南县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定南县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定位、方向、对策。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生态旅游产业的研究成为江西学者们的热门课题,本文以开发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动力,如何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促进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以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保持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领略海涛的汹涌气势旅行者已不足为奇,但身临其境感受石涛气势的并不仅仅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作为经历亿万年的自然时空塑造,堪称世界第一的特殊景观的石涛谷为了完全保持荒野原状,受到了美国土地管理局严密保护,每天只发20张许可;而国内超级天然大溶洞中为吸引游客却植入了城市的霓虹灯、激光……去森林、去沙漠、去农家乐……远离喧嚣的城市。当今,人们追求绿色、生态、健康、体验的时代,生态旅游以阳光般的概念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它的开发和保护,不同管理者、旅行者有着不同的理念: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态旅游呢?二十多年来,与生态相关的概念有200多种,这些概念的表述或层次不同、或出发点不同、或范围不同,造成了生态旅游现状的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2014,(10):118-121
生态旅游资本运营是把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环境作为一种资本来进行运营,以实现生态旅游环境长期有效改善、生态旅游资本长期收益整体最大化和整个经济社会的生态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资本进行有效运营能促进该区域生态旅游发展,实现区域生态旅游资本保值增值,破解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当前,鄱阳湖生态旅游资本运营存在着旅游资源规划滞后、品牌意识不浓、负外部性现象严重、售后服务体系不全、投资渠道不够通畅等问题,应从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园、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带、搭建生态旅游公共平台、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创新酒店运营模式、打造"智慧生态旅游"、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着手,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资本运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人H.Ceballos-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生态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潮已在全球兴起.在我国旅游业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也日显突出.因此对生态旅游的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了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运用共生理论,探讨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共生互动关系,指出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向互惠共生方向进化,是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