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侯静 《中国储运》2008,(1):72-74
为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做信息系统的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管理信息化为经营核心,以软件研发、咨询服务、教育培训为主要业务的股份制高科技企业,是中国自主软件版权最多的管理软件厂商,也是中国首款平台化管理软件和中国首款企业管理集成套件的拥有者,公司的管理软件实施成功率、物流软件市场占有率都居同行业首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储运》2008,(11):92-94
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科)是国内一家专业提供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为物流、零售、制造业等行业的企业提供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该公司从1996年开始就介入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其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是基于open9000管理软件平台开发进行架构式设计,不仅吸收了国际上物流管理的先进理念,而且结合了国内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一个中西结合的现代物流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3.
日前,总投资约5000万元,由中石油与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一体化销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第一期建设工程验收会在上海中油大厦举行。中国石油化工与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周士民、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沈国康、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季建华,以及中国石油化工与销售分公司营销处、价格信息处、计划处和华东、华北、西南、华南、东北、西北分公司、中石油信息中心等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参加了工程验收工作。  相似文献   

4.
日前,国内领先的管理软件厂商博科资讯集团与国内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安徽迅捷物流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迅捷物流将采用博科Open9000电子商务套件作为其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并由博科集团为其进行“立体解析”实施。这是继上海全方物流、上海商业物流中心、张家港金港物流园区、上海光明乳业、湖南白沙物流中心等物流企业之后,博科赢得的又一个国内大型物流企业的订单。此次与迅捷物流的签约,充分显示了博  相似文献   

5.
8月19日,上海博科资讯渠道事业部总经理高云德先生前往北京,参加2009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应用大会暨物流企业CIO峰会。  相似文献   

6.
谢琴川 《中国储运》2007,(11):64-64
对于企业来说,内部业务流程要整合信息化,应用ERP,物流供应链流程要整合信息化,应用SCM,企业的内部部门协作和外部供应协同实现了IT管理之后,是否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化要求的终结?上海博科资讯的观点是,非也。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权威IT调查评测机构CCID、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以及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共同举办的"2002年度中国IT应用解决方案用户满意度调查"于11月初结束,并于11月19日在北京中苑宾馆召开的"2002中国IT用户年会"上公布调查结果,作为中国最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的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www.bokesoft.com),获得由CCID颁发的两项大奖:SCM(供应链过程管理)及物流方案满意奖、制造业ERP实施效果满意奖,这是CCID给予中国管理软件厂商在SCM和制造业ERP领域的最高奖项.据悉,博科资讯是在刚刚与东软、用友等一同获得由CCID授予的中国软件30强后,再次获得CCID颁发的两项大奖.  相似文献   

8.
智海  扬涛 《中国储运》2004,(5):14-16
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博科?在管理软件风起云涌的今天,博科又是如何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在这个民族软件巨头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笈?  相似文献   

9.
《中国储运》2010,(1):91-91
由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和北京工商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物流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7日至11月28日在丽江举行。本次会议以“小量多批次物流解决方案探索”为主题,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国内大型生产制造企业的总裁、资深的物流及供应链总监、国内学术机构与行业协会的知名专家教授等出席此次盛会。宝供物流企业集团董事长刘武代表主办单位作了会议揭幕致词,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明珂就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10.
第三方综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而作为第三物流企业重要技术支撑的物流管理软件,多数尚处于起步状态,这些软件相对简单,大部分只是整个物流环节的一小部分:中国仓储协会2003年公布的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只有39%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并且大多数的信息系统都是相互孤立和静态的,“信息孤岛”现象非常严重,这直接影响了物流企业与用户各方的沟通和协作,阻碍了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储运》2007,(1):116-116
2006年12月3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为表彰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刘武董事长热心我国物流公益事业的精神,授予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刘武董事长“热心中国物流公益事业企业家“称号,并向刘武董事长颁发了证书和牌匾。  相似文献   

12.
2009,雾里看花 南京音飞作为我国最早的专业物流装备制造企业之一,历经十年风雨的历练,一路披荆斩棘,生产规模和研发实力已居于全国同行业的前列,研发的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当音飞正着力打造能够提供全系列物流装备、物流管理软件及多种自动化物流产品的集团企业之路时,和众多转型期的企业一样,遭受了金融危机波及之下最现实的考量。  相似文献   

13.
沙丁 《中国储运》2002,(5):14-15
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物流软件市场也成为了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争夺的焦点战场.在最新公布的CCID调查报告中,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令人惊讶地摘走了SCM及物流方案满意奖和制造业ERP实施效果满意奖两个大奖,从而一举成为物流软件领域的领头羊.这也是继前不久博科获得CCW物流软件市场调查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认知度第一名之后,再一次荣获国家级大奖.  相似文献   

14.
周彦羽 《空运商务》2009,(18):28-29
本刊讯 2009年9月3日,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货航”)在第三届中国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发展高峰论坛上荣获“影响中国2008-2009中国物流杰出贡献企业奖”。该奖项由物流行业知名媒体《王见代物流报》主办,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供指导和支持,由行业知名专家评审产生,以表彰在经济危机的严峻环境下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国货航是惟一获此殊荣的货运航空公司。  相似文献   

15.
阿惠 《中国储运》2006,(5):116-116
2006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中国年会(2006CSCMP中国年会)于8月2—3日在上海隆重举行。年会得到了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的大力支持,来自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以及其他世界各地的近500位物流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中国物流与供应链转型与演进”的主题。大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冈村制作所于1998年登陆中国,它将日本本国的先进物流管理理念、现代化物流设备与成熟物流管理软件带进中国,领导国内企业走上正确的物流革新之路。上海冈村以品质第一为目标、以服务客户为己任,向企业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优质软件产品,和完善的软件服务。本刊记者在上海采访了上海冈村家具物流设备有限公司信息系统部部长薛红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储运》2011,(7):66-66
2011年5月27日在风景秀丽的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2011供应链亚洲峰会——苏州论坛”落下帷幕。本次峰会云集了来自国内外近150多位各行业领导企业的供应链高层管理者共同参与,得到了TNT、DHL等国际巨头企业的鼎力支持,同时也吸引了中国储运、中经评论、锦程物流网、万联网、中国物流产品网等国内外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FM LogiStiC为大会作了开幕致辞,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协会高级顾问就供应链战略管理与“孙子兵法”做了精彩的演讲。  相似文献   

18.
《中国储运》2009,(1):87-87
在蓉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物流节上.总投资15亿元的成都传化物流基地,揭开了神秘面纱。作为唯一平台型企业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传化公路港物流发展公司总经理、成都传化物流基地董事长姚文通受邀参加此届物流节。他向记者透露.位于新都区的成都传化物流基地是传化物流继萧山、苏州、宁波之后打造全国性的公路港物流平台,占地740亩的一期项目即将完工.在2008年12月试运营。  相似文献   

19.
广西玉柴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玉柴物流)是全国首批获得道路货运一级资质的20家企业之一。近年来还先后荣获“中国用户十大最满意物流品牌”、“中国物流用户十佳满意品牌”、“诚信、质量与服务先进单位”(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推介)称号,在“2005年中国道路货物运输企业50强”中排名第一、“2006年中国道路运输企业100强”中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上,物流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誉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从物流到供应链管理的变革,正在改变企业的竞争力格局,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