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恒武  袁颖 《旅游学刊》2006,21(5):40-41
本文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72年颁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英、中、日3种文本中"文化遗产"定义的比照分析,指出<公约>现行正式中译本的"文化遗产"定义中存在若干表述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2.
受2013年一款"朕知道了"胶带纸启发,故宫文创产业的转型可用"一个中心、三个转型"概括:从"以文物为中心",走向"以贴近大众为中心";坚持产品转型、营销传播渠道转型、互联网科技转型。故宫成为"有温度的博物馆"。未来,故宫将继续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把人工智能技术与文物保护、文物管理和传承利用相结合,同时尝试通过跨国合作的方式,共同促进像故宫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的数字化和数字利用,将文化层次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对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的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新向 《旅游学刊》2006,21(5):57-61
2005年11月26日、27日河南省在我国率先设立了"文化遗产日",这是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新尝试.那么,文化遗产日的设立能否得到认可,它有什么样的效应?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弄清这些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游客、媒体和网友对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大都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文化遗产日具有众多的积极效应,但游客对文化遗产日的感受不是很好,文化遗产日暴露的问题,将影响着人们进一步参加文化遗产日的可能性.最后,文章对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进行了评价,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拥有五千年辉煌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遗留给我们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这些历史文物不仅仅要做到妥善保管,还要面向全世界展示,因此,文物博物馆的建立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文物的展列方式同时影响着博物馆展示文物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文物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才能为我国文化宣传和文物展示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不管是综合性还是专题性的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所充当的社会教育角色,都应把博物馆建设成社会教育单位。当前,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例。一、我国基层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以陈列展览为基础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以实现"文物立馆"为目标,收藏红岩、抗战、统战等主题的革命近现代文物为主,藏品总量目前已突破10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27件(套),二级文物284件(套)、三  相似文献   

6.
"改进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国际会议述评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李双杰 《旅游学刊》2002,17(1):77-79
国家自然文化遗产 ,是指分布在国家内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 1972年 11月16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17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公约的独特性在于它强调了自然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其第 4条重申 :自然文化遗产的  相似文献   

7.
地上不可移动文物属于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文化景观,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本文以北京西城区地上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借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它们的相对价值.并利用资源经济学中的若干资产价值确定方法,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地上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绝对价值.通过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计算,作者发现在西城地上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中,价值相对突出的是西城区以水体为核心景观的园林文物资源,而且这些园林的正外部效益也是最大的.本文为西城区"文化兴区战略"提出了空间规划上的建议,即以南海、中海、北海、什刹海一系水体为依托,营造"都城水景文脉".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化遗产与旅游产品的三点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称呼文化遗产的时候,他可能指的是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遗产,也可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中的受保护的文物,还可  相似文献   

9.
王艳平 《旅游学刊》2006,21(Z1):118-120
旅游实践中,殖民建筑(文化)一直是旅游对象物的组成部分,而在理论上鲜见对其旅游资源性和文化遗产性的讨论.本文从各个方面讨论殖民建筑的文化遗产性所在,指出殖民建筑的文化遗产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属地居民的价值取向.由于最近的殖民建筑距离我们仅仅60年,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和发展的观点看待殖民文化,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陆军 《旅游学刊》2006,21(3):37-43
"印象·刘三姐"是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山水实景、经典文化与高科技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堪称世界级的文化旅游项目,它集漓江山水风情、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主题"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它的开发符合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开发的RMTP理论.文章梳理"印象·刘三姐"的文脉(R),并对它的市场(M)、主题(T)的选择以及旅游产品(P)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最后总结了"印象·刘三姐"实景主题开发的借鉴意义和对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宋立中  谭申 《旅游学刊》2012,27(10):93-101
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国内外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而复合型文化遗产是一种具备多元价值和内涵的遗产类型,其旅游产品开发应根据复合型文化遗产资源禀赋及其特征而定.文章以福建马尾船政文化遗产为例,运用文化景观理论和文化再生产理论,并结合问卷调查、因子分析和参与观察等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作为复合型文化遗产的船政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路径选择,以此丰富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案例,具有一定的理论建构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沙湾,是广州南部一处著名的乡镇,现在以"沙湾古镇"的标签名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地方政府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历史文化旅游上做了大量的努力,相对于很多几乎荡然无存的传统乡村,沙湾的传统村落保护可以说是颇有成效的.我在20世纪80—90年代在沙湾做过长时间的田野研究,对沙湾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有较多的了解,近年来经常陪友人、学者和学生到沙湾考察,每次去到沙湾,我在为沙湾在现代化建设潮流中仍得以幸存下来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对沙湾传统村落保护的状况感到深深的遗憾.我目睹着乡村的传统在保护开发中迅速变质乃至消失,我熟悉的沙湾,逐渐离我远去,由于这个变化是在不同学科的学者、当地文化工作者和旅游开发者的不懈努力下发生的,这种消失更是可能永远不能逆转,在忧虑失落之余,自然对传统村落保护冒出一些思考,这里仅谈一点片段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一名茶僧参与策划径山茶宴全过程的民族志研究,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的研究方法,讨论和反思旅游文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发明问题。文章从旅游文化和"真实性"的概念出发,讨论旅游研究领域对"光环"研究的缺失,提出关注文化实践中对光环的利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径山茶宴再发明过程中"谁需要真实性以及为什么"以及"如何使用真实性"两个核心问题,以期补充现有真实性讨论的局限性。笔者认为,遗产旅游文化是文化市场化的结果,具备其真实性,而遗产的光环促进着地方文化品牌的推广,径山茶宴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的遗产化过程呼吁我们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存在的批量化、标准化以及文化多元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其概念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2002年启动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其概念存在一定争议,暂时将其称之为农业文化遗产.本文研究了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特征.研究发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属于一种遗产旅游,从本质上区别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等旅游形式.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特色明显、分布范围广、脆弱性和敏感性高、可参与性强和复合性强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农业文化遗产目的地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承、生生不息。VR技术以其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与三维沉浸的特点,给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传播增添了更多可能,将VR技术在历史街区文化活态保护中应用起来,可以让我们的文化"活"起来,为体验者带来强烈的在场感和参与感,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中国学者认为,俄罗斯文化经历了五次转型.这五次"转型"是向西、转东,再向西,再转东,再向西的一种钟摆式的、在东西两大文化磁场中有规律地"摆动".其实,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演变趋势未必如此.俄罗斯文化前两次"转型",实质上是从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奠定了俄罗斯文化的"东方"类型基础,是俄罗斯一种特有的"东方型"文化.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简称杭,古时曾称"临安""钱塘"等。杭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省会,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交通中心。这里,江流襟带,湖光山色,鱼米之乡;这里,史脉悠远,丝绸之府,文物之邦。有西湖、灵隐寺、西溪湿地、龙井问茶等众多名胜古迹,也有浙江大学这样的中国一流学府。宋以后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历史悠久,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五代时期吴越国西府和南宋行在,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杭州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凝重,经久弥新。代表着中华传统文明硕果的陶瓷文化、印刷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中医药文化、宗教文化、书画篆刻艺术和它们的创造者及其业绩在杭州的一大批博物馆、纪念馆和乡野水滨、名山大刹、老街古镇、文献典籍里,都能——寻访和欣赏。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标准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成为中国实行文化强国战略的必要选择,国家文化公园的诞生为优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了契机。本研究以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发展现状为背景,通过文献回顾分析其作用失调的关键成因和作用机制,并基于国内外经验探寻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改革路径。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以文物本体保护为中心、多类型保护体系形成、升级改革3个阶段;(2)由于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保护观念、类型体系、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严重影响了保护成效;(3)为提高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治理效能,提出4条改革路径,以整体性保护和相容性利用为原则,重塑保护理念;以国家文化公园为统领,重构分类体系;以统一机构为前提,优化管理体制;以“人、财、法”护航,升级保障体系。本研究为完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消费需求下的历史街区旅游空间发展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玉 《旅游学刊》2014,(7):9-11
正一、"原真文化僵化保护"和"过度商业化"两种极端模式:历史街区旅游发展瓶颈历史街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情感、精致的美学艺术以及宝贵的物质遗产等多种文化价值,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旅游是激发历史街区活力的有效途径,但在缺乏科学管理和调控机制下,历史街区极易陷入原真文化僵化保护或过度商业化的两种极端。一方面,为保护历史街区  相似文献   

20.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框架中的"文化"因素分析:一个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旅游学刊》2006,21(12):35-42
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中,"文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旅游目的地层面的二元竞争力框架,对"文化"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地位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突出分析了"文化"因素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