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年初,法国零售业巨头家乐福在华被曝出"价格欺诈"丑闻,被指虚构原价,夸大折扣以及标签价与结账价不符.此事一经曝光,受到广大消费消费者和国家价格主管部门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事件的回放与分析,深入剖析了家乐福"价格门"事件的成因以及影响,并对类似家乐福的国际大型零售业巨头在华的经营和发展提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经济月刊》2014,(1):128-128
近年来,跨国企业在华被频频“质疑”,苹果中国双重标准、摩根大通雇佣丑闻、葛兰素史克行贿事件、恒天然奶粉污染事件……诸多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的跨国企业,一进入中国市场便不可避免地遭遇“搁浅”,这是偶然还是必然?跨国巨头们应该怎样应对中国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3.
顾一明 《新经济》2010,(10):40-42
在进入中国的第十五个年头,家乐福和它的法语原词一样(Carrefour法语意为十字路口),走到了中国的十字路口。进入2010年以来,家乐福的在华危机开始显现:3月22日,大连家乐福新华绿洲店正式关店,此前这家门店已亏损7年之久;6月,青岛一家企业为进驻家乐福,被迫支付各种高额费用,3000万元的货款中有600多万元被家乐福扣除或拖欠,因此一纸诉状将家乐福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4.
世界三大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Tesco)中,Tesco始终在第三位徘徊。如今的中国市场,当其他巨头正在为提高品牌知名度与消费者做着深度沟通时,Tesco却在弥补“开店缓慢”这个错误。可是,对于日渐饱和的零售业,Tesco还有多少机会呢?  相似文献   

5.
冷鲜花 《商周刊》2011,(4):57-57
农历的节气立春仿佛是严冬的休止符,今年的春节过后就是立春,严寒了一个冬天的天气开始回暖。对家乐福而言,却并非如此。短短两周时间,家乐福在中国区的11家门店被处以约550万元的罚款,这可能是中国零售业有史以来最高额度的罚款。然而,在家乐福遭遇如此危机时,其全国一些门店还存在虚假价格问题。  相似文献   

6.
朱宗文 《新经济》2005,(3):62-65
2月3日家乐福总部发布消息,其首席执行官DanielBernard在掌舵公司13年之后将正式离职、由公司首席财务长JoseDuran接替其职位2月17日.家乐福中国区又传出高层变动的消息.家乐福中国向外界披露了旨在提升中国区业务的管理层变动方案。由此家乐福、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在中国的博弈正随着零售业大限的放开而日益升级.  相似文献   

7.
快速扩张助家乐福在中国创造了奇迹,但同时也埋下了积怨纠葛的种子。这家法国零售业巨头眼下正站在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8.
《经济》2014,(1):128
正近年来,跨国企业在华被频频"质疑",苹果中国双重标准、摩根大通雇佣丑闻、葛兰素史克行贿事件、恒天然奶粉污染事件……诸多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的跨国企业,一进入中国市场便不可避免地遭遇"搁浅",这是偶然还是必然?跨国巨头们应该怎样应对中国市场环境?"商业价值观"迥异中国经济在30多年飞速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完全与全球的  相似文献   

9.
娄月 《时代经贸》2013,(9):19-20
没有光鲜的签约额、没有瞩目的签订项目,更没有私密洽谈室的斡旋……首届京交会上,与金融、文化和旅游等热门行业相比,以“商业存在”的形式为中国提供服务的外资零售企业实在算不上高调。他们留给参会者的印象更多的是介缁、展示和宣传。不过,今年首次参展的全球零售巨头家乐福却要在京交会上打破零售企业的低调。他们不仅拿下了跨国企业中面积最大的一块展台,还力争借助京交会的平台,敲定优质的农产品供应商以及有潜力的门店地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媒体曝出的一系列跨国公司在华行贿事件,使得跨国公司在华的商业贿赂活动逐渐浮出水面。跨国公司在华频繁曝光“贿赂病”凸显出我国在立法、监管以及市场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造成了跨国公司在华商业贿赂的蔓延,而且严重危害我国民族企业、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蚕食了我国的经济资源,恶化了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1.
继美国UPS在华曲线独资后,日前,风传已久的外资快递巨头——联邦快递在华独资一事成真。这家外资快递巨头花费4亿美元现金,不仅在华试点合资公司的独资化,更借机收购原合资对象的国内快递资产,从而为布局国内快递业务铺路。  相似文献   

12.
贾月梅 《现代财经》2003,23(12):48-51
我国价格法制建设是与价格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作为价格方面的基本法,只能规定一些大的原则,为以法治价,规范市场主体的价格行为,提供法律保障。但仍存在配套立法滞后和不够完善的现象,必须使价格法律构成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其基本法的威力。所以,价格法制建设仍需不断完善。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被国际经济体系喻为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宪法”——《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招投标项目中,不时会有一些企业在交付巨额投标保证金后甘愿被“废”,报出令人瞠目结舌的“自杀价”。其背后的动因究竟是什么?不久前发生在广东的几起事件揭开了招投标市场灰色利益链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4.
《商周刊》2011,(12):16-17
煤价高涨、缺煤停机、电网建设滞后、需求过快等因素共同导演了此次“电荒”。因此发改委决定,上调15个省市丁商业、农业用电价格,居民用电价不变。而国家电网公司的预测称,“三华”(华北、华东、华中)“电荒”将蔓延至2012年,甚至2013年。对此,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表示:“上调电价有利于保障电力供应,抑制高耗能、高污染的过快发展”。塑化剂风波被称为“30年最严重的食品掺毒事件”的台湾塑化剂风波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5.
于跃 《新经济》2010,(2):72-73
白酒巨头五粮液的暗箱交易和利益输送,已经不是秘密。但随着证监会“调查门”事件曝光,五粮液股价一泄千里,造成股民利益的大幅缩水。长期被内幕交易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的股民,终于将五粮液推上了被告席,五粮液股份或成A股索赔第一大案。  相似文献   

16.
《经济世界》2003,(4):94-95
在中国,商业是一个古老,传统的行业,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和加入WTO国门大开。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竞相抢滩中国市场,商业竞争环境变得殿堂激烈,国有商业企业在市场中如何墨迹观念,提高竞争力,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在10年经济体制改革中,意见最为分歧、争论最为尖锐、交锋最为激烈的问题莫过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以下简称双轨价),争论的复盖面遍及理论界、实际部门、大中小企业以及社会各阶层。通过5年的辩论与实践,双轨价究竟是“良药”还是“毒剂”,已日趋明朗化,就连一些昔日极力鼓吹双轨价的人们,也不得不承认双轨价已来越变得弊多利少,终究非“合轨”不可了  相似文献   

18.
马健 《经济论坛》2009,(4):125-127
已经有200多年历史的世界拍卖业两大巨头——苏富比与佳士得长期控制着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7成以上的交易。但是,这两大拍卖业巨头却在1993~2000年长这7年的时间里合谋垄断市场,操纵佣金价格,并受到美国司法部门的反垄断惩罚。在舍谋丑闻曝光之后,这两家公司都陷入了丑闻危机和经营困境。不过,作为“百年老店”的苏富比与佳士得的危机应对策略却很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瑞士银行于2023年3月19号宣布,将以30亿瑞士法郎的价格,对价收购身陷困境的瑞士信贷银行,以稳定金融市场,维护瑞士的金融中心地位。此次交易除对价收购外,还打破了常规,160亿瑞士法郎(约合173亿美元)的瑞信AT1债券将被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宣布全部清零,即完全减记为零。此举使损失承担先股后债的惯例被打破,引发市场强烈关注。从梳理瑞信银行暴雷事件始末、原因等角度开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AT1债券减记事件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已经成为本届政府的一件大事和主要任务。然而,2006年以来,公共服务价格却一直“涨声”不断。一连串的提价都在酝酿中,有些已提过价的准备伺机再提。例如,水价已经多次涨价,日前,又有专家说,我国水价总体价位过低。言外之意,还要提价;尽管专家指出,电价有下调空间,但电价依然难降;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只随涨不随跌,汽油价格一涨再涨,三家石油巨头还向国家发改委要求提高天然气价格;经过两年的调控,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依然上涨,连租房价格也直线上升了;出租车价格在百姓和出租车司机双方反对的声音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