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影响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差距、文化差别、利益差距、民族心理差异及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影响。要与时俱进地制定和调整民族政策,善于把握民族关系格局的大趋势。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调整民族间的利益分配,尊重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认同,推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发展,促进各民族友好交往,培育良好的民族心理,正确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毛燕 《经济研究导刊》2014,(28):278-279
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属性,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对中国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到达了新的高度。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层面剖析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民族关系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以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通过探讨国家意识的基本内涵和功能,从应对全球化对国家意识的挑战、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契合、促进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和谐等三个方面,论述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意识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毛燕 《经济研究导刊》2013,(31):190-191,249
和谐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必要条件与重要内容,诠释和谐民族关系的时代特征及其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从民族工作的角度深刻剖析和概括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中国民族关系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的若干主要因素,对于探索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改革》2009,(7):8-11
历史无数次证明,稳定是福,动乱是祸。在新疆,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各民族人民大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包括新疆2100多万各族群众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任何破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的举动都是不得人心的。  相似文献   

6.
毛丽冰 《经济》2012,(8):22-23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加大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依法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推动文化遗产教育与国  相似文献   

7.
钟卉  杨宝国 《时代经贸》2010,(20):22-23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民族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基本确立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然而我国的民族关系还有一些不和谐的方面,从政策策略上解决民族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民族矛盾等问题,对于完善和发展和谐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民族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基本确立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然而我国的民族关系还有一些不和谐的方面,从政策策略上解决民族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民族矛盾等问题,对于完善和发展和谐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与重要源泉。如果没有强大的现代文化,就不会产生现代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为实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社会主义社会,推动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交融。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社会,应该是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大力加强教育建设,以和谐为本。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当代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七要素"引入民族概念;把发展引入民族问题的内涵;揭示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强调民族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概括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提出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主张;明确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潘鹰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227-228
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控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的总和。民族政策的实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民族政策,如种族隔离政策、种族歧视、民族歧视政策等,积极的民族政策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促进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等。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是中国的基本国策。选择这样的民族政策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的,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坚持维护国家与民族统一、实现民族团结、达到共同繁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蒋丹子 《大陆桥视野》2011,(22):107-107
群众文化是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大众的文化,存在于社会和群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群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分支,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群众文化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觉悟、认识以及思想的提高。只有群众文化的提高,才能体现国家民族的整体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进步,才能加快社会和谐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语际和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研究多语民族杂居区的语际和谐问题,有助于深入认识多语民族杂居区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的认识,促进多语民族杂居区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献政 《发展研究》2007,(5):99-101
福建省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有54个少数民族,是华东六省一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比例最高的省份之一.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实现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奋斗目标,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制度创新取决于技术创新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同时,制度创新又通过促进或阻碍技术创新而影响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共同对社会经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治理蜀汉的一系列措施是以系统的民族政策为基础的,特别是平定南中以后,推行和谐边疆,改善民族关系,增进相互了解,消除民族隔阂,这为之后的几百年间,国家西南的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边疆和谐、民族共处、共享和平与发展的的理念和实践在当代对于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的开发以及国家的统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的社会,社会的民族。民族作为一种社会客观存在,民族关系是当今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在众多民族杂居共处的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大影响。针对不和谐因素的负面影响采取相应措施,是进一步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安全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就无法创造现代化的和谐社会,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将难以实现。如何创建和谐社会下的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劳动者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9.
实现全民族共同和谐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与稳定还关系到祖国的统一、社会稳定.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正不断向好发展,而提供更多的政策扶助是当前的政策导向.针对目前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政府应当积极引导,针对问题思考解决对策.本文就当前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展开了思考,并且就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展开了相应的对策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社会,行旅活动是一项增进社会安定与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地区间、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感情交流,提高民族精神与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健康与体质的积极而又有益的活动,行旅生活作为传统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它在维护国家秩序、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民族精神与文化素质中起着政治教化、经济交流、文化传播、科技催化的功能,是社会演进的多棱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