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云 《铜陵学院学报》2005,4(1):121-122,125
美国是一个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已经成功地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奖学金、补助金、勘工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借鉴其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资助系统的启示与借鉴是:应加大奖学金力度。广泛开展勘工助学;应建立多种分层的助学贷款形式。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是为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而发放的财政贴息贷款,它是一种运用经济手段资助高校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自1999年实施以来,国家助学贷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目前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助学贷款政策的全面实施和发展还受到体制、方面的诸多因素制约,助学贷款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资助资金的主要渠道,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地走进了高校。文章对湖南农业大学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生助学贷款的现状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从国家助学贷款的参与主体即政府、银行、高校和学生四个方面来改进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校助学贷款对我国银行发展之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鸿 《经济师》2002,(5):108-109
高校助学贷款出人意料遭到冷落。银行认为贷款对象风险实在太大。但事实并非如此 ,关键在于高校市场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商业银行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其实 ,高校助学贷款对我国银行的发展极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琳  赵晓艳 《时代经贸》2010,(4):112-11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当前,许多高校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积极发展自考助学。本文从学院工作实际出发,总结管理大量全日制自考生的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机制,对这一特殊学生群体因势利导,坚定其学习信心,提升集体凝聚力,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勤工助学是高校解决贫困生问题的重要助学措施,也是我国高校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本文在对当前高校勤工助学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医学院校建立可持续发展勤工助学的设想,对完善我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帮团体糸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朴丹丹 《经济师》2011,(11):120-121
国家助学贷款是扶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改革和深化,政府将原来由商业银行承担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一部分转嫁给了高校,因此,高校承担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正在逐步加大。文章分析造成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成因,并提出对策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当前我国多元混合资助模式的概念、我国高校助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助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了改革我国高校助学模式的现有基础与可行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对助学贷款工作高度重视。但近年来,我国助学贷款工作虽发展迅速,但前景堪忧。如何建立有效的助学贷款风险防范、规避机制,减少助学贷款运行中的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郑睿 《时代经贸》2013,(4):162-162,16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普通高校为主开展的全日制自考助学成为了自考社会助学的主体,很多主办高校都把全日制自考助学作为创收的重要来源,较少关注教学质量的提高。文章主要分析了普通高校全强制自考助学中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状提出了提高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于1999年起试行,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府强制性、各利益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及国家征信系统的不健全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国家助学贷款各利益主体在政策的制定及执行过程中相互间不断进行博弈,寻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以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为例,从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例如:目前河南模式的应用仅局限在河南省内,助学贷款需求远未实现;风险补偿金的发放周期较长,教贷中心和高校前期垫付大笔运作成本,高校资金压力增大,以至于出现高校“惜贷”现象;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淡薄等。对各利益主体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成本分析,提出优化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勤 《经济师》2007,(2):109-109
随着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为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解了燃眉之急,并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主要方式。但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现状并不乐观,文章阐述了当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13.
助学贷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为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提供切实有效的保证,也圆了众多贫困学生的大学梦.然而从实施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少数部属高校、大校、名校比较容易获得助学贷款,而像东华理工大学这类地方高校获得贷款的难度相当大.文章以东华理工大学助学贷款的现状为例,分析我国地方高校助学贷款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助学贷款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虹  谭建英 《经济师》2002,(3):99-101
文章对我国高校助学贷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 ,只有坚持推行助学贷款 ,并使其既有可行性又具有可操作性 ,才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对贫困学生资助的一种重要形式,虽几经改革,但目前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仍然困难重重。一方面,我国金融生态的非良性是造成国家助学贷款外部环境恶劣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性缺陷、自我调节机制的丧失以及助贷生态链的功能缺失则是国家助贷困境的问题所在。重塑良性金融生态,修复调整助学贷款生态链,促进主体平衡发展,是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我国高校助学贷款的主要模式。在财政供需矛盾凸显的背景下,对其运行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生源地助学贷款运行成本产生于多个部门,且部分缺乏会计记录。借助作业成本法的理念,本文从流程和部门两个维度构建生源地助学贷款运行成本的核算框架,确定具体核算方法,对案例县的运行成本进行核算和成本效益分析。研究结果为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高覆盖和低违约需要大量成本支撑提供了初步证据,为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成本控制提供了可行路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成本核算方法亦可为多部门联动项目,如精准扶贫、公共卫生事件等项目的成本核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家奖学金制度,是我国政府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激励、导向和助学的三大功能,本文尝试着从论证国家奖学金的基本定位出发,探析以保障评选活动的公平公正为前提,突出激励导向功能的国家奖学金评选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简述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历史沿革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数种并行的助学贷款模式的实施效益。覆盖瞄准方面,国开行生源地模式中未发现明显的惜贷行为,国开行地方高校模式中民办和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程度的惜贷现象,中国银行部委高校的覆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三种助学贷款模式均与精准资助的政策目标有一定距离。违约率方面,国开行生源地模式表现最优,校园地模式中,国开行地方高校模式表现好于中国银行部委高校模式。而在管理成本方面,国开行生源地模式成本最高,尤其是在贷款发放量小的地区。资助育人方面,国开行地方高校模式优于国开行生源地模式。最后,基于对不同模式优缺点的分析,本文探讨了高校助学贷款新模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银行担心贷款无法收回,因而贷款工作进展缓慢。为加快河南省助学贷 款的步伐,银行应大力开展农村信用社助学贷款业务,直接面向学生家长发放助学贷款,控制贷款风险;以助学贷款为契机,与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为将来建设全国性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做准备;各高校应配合银行做好助学贷款工作,教育学生树立诚信观念,认真履行还贷 义务。  相似文献   

20.
文世英 《经济论坛》2009,(16):48-51
当前,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以致银行风险大一艮行惜贷严重已不容忽视。如何进一步找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的风险,保障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用博弈论来研究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即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较易忽视的银行与高校这对主体间利益博弈存在的风险成因入手探讨,提出走出困境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