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产品的外部性特征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品就其经济属性而言,既具有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文化产品的特殊性之一是文化产品的外部性特性。在对文化产品外部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化产品的外部性内涵进行界定,指出文化产品外部性特征表现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时空性和交互性,并对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作了进一步剖析。文化产品外部性分析将为文化产品供给中的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的合理变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汪颖  黄建军 《当代财经》2014,(4):98-107
利用2002-2011年中国与35个主要文化产品贸易伙伴国和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静、动态面板引力模型,从总类和分类两个层次对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经验研究,尤其关注消费网络外部性和文化亲近所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文化产品消费网络外部性会通过消费偏好外溢、知识和文化外溢促进我国文化产品贸易;而文化亲近对于文化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因不同的文化产品类别而有不同。因此,通过研发补贴鼓励本国文化企业创新和出口,对不同文化产品出口进行分类政策指导,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开放促发展,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网络外部性、竞争和产品差异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汪淼军  励斌 《经济学》2003,2(2):355-378
本在Hotelling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简单模型未分析网络外部性与竞争、产品差异化的关系。本基本结论是:在局部均衡中,网络外部性会加剧厂商之间的竞争,但在一般均衡模型中,网络外部性则可能削弱竞争;在局部均衡中,网络外部性一般不会影响产品横向差异化,但在一般均衡模型中,产品横向差异化是网络外部性的递增函数;网络外部性对产品纵向差异化及社会福利的影响依赖于厂商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创新产品要取得市场扩散的成功需要尽快建立具有吸引力的用户基础。本文讨论了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创新产品的免费赠样策略问题,通过有关机理模型的建立,证明了免费赠样对创新产品扩散的确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针对免费赠样对象的确定和免费赠样数量确定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产品差异化与兼容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  谭孝权 《技术经济》2009,28(11):22-26
本文研究了网络外部性与转移成本存在下的新进入企业的产品差异化与兼容性选择问题,并考虑了在位企业的兼容性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新进入企业而言,只存在两种策略组合,即(最大差异化,不兼容)和(最大差异化,兼容);在位企业是偏好兼容的。  相似文献   

6.
网络外部性是信息产品的重要特性.从消费者效用函数出发,通过建立两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网络效应对信息产品垄断市场上正版厂商、盗版厂商、消费者及政府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网络外部性不改变正版厂商和盗版厂商的均衡定价,但提高了厂商的市场覆盖率,使厂商利润和社会福利增加.研究还表明,网络外部性会影响政府反盗版监管政策的实施效果,使反盗版的难度增加、成本上升,并加大了使盗版厂商退出市场所需的最小监管力度.政府在制定反盗版政策时应考虑网络效应对市场及政策实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骆鹏 《时代经贸》2011,(8):10-11
网络外部性是网络系统共同具有的一个基本特征,它的存在给传统经济学理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也给市场经济运行产生了许多影响。近年来网络外部性成为网络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中广泛讨论的一个焦点。本文试图对网络外部性本身的含义、分类和产生原因做一个基本探讨,为网络外部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初步的基础。同时也就网络外部性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做一筒单研究。  相似文献   

8.
网络外部性虽属于外部性的一种,但是它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性质,导致的市场结果也有异于一般的外部性,同时网络外部性对市场有效性的危害,也应区别对待.在清楚了网络外部性的特点及其危害的具体情形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克服外部性的一般性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对网络外部性与外部性的差异提出了几点新的看法;对网络产品造成的市场失灵进行归类总结;提出克服网络外部性的一般性方法.  相似文献   

9.
网络外部性是网络系统共同具有的一个基本特征,它的存在给传统经济学理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也给市场经济运行产生了许多影响.近年来网络外部性成为网络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中广泛讨论的一个焦点.本文试图对网络外部性本身的含义、分类和产生原因做一个基本探讨,为网络外部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初步的基础.同时也就网络外部性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做一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10.
黄滨 《经济前沿》2008,(8):37-40
市场的失灵,使得公共部门的干预成为必要。法治社会解决外部性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依靠法律手段。公益诉讼作为公共部门调节市场较为有效的法律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即公益诉讼的正外部性入手对公益诉讼制度进行剖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矫正办法。  相似文献   

11.
绿色营销的外部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绿色营销具有外部性和准公共产品性 ,文章运用外部性理论 ,分析了绿色营销外部性的内涵、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外部性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就环境外部性的特点进行经济分析,提出运用经济学、伦理学及政治学综合性知识,在追求高效率、确立道德约束、建立政治规则和明确衡量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治理环境外部性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3.
网络外部性环境下的动态经济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铭洪 《财经研究》2002,28(8):21-25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网络外部性存在的条件下消费者的预期、协调和博弈过程以及厂商的标准、兼容等战略行为对扩散路径和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外部性是经济学中进行制度分析时常用的经济范畴。如果将经济行为主体扩展为生育行为主体,这一理论同样可以适用于人类的生育行为分析,即人类的生育行为存在外部性。生育外部性以家庭为单位,将生育行为视为一种家庭行为,分析生育孩子而造成的外部成本或收益。主要从经济学和人口学两个视角来归纳梳理了与生育有关的外部性理论,阐述了多种外部性与生育行为的关系。创新之处在于尝试从经济学以及人口学的理论角度重新分析影响家庭生育行为的生育外部性问题,提出了通过生育政策对外部性的影响使得生育行为外部性内在化,从而为进一步统筹解决人口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外部性的本质与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部性概念至今仍模糊不清,其原因就在于研究的外部性对象并不一致。从系统论出发,以行为方为核心,通过其影响范围的延伸,将外部性划分为科斯外部性、马歇尔外部性和庇古外部性三种类型,进一步明晰了外部性的轮廓,区分了简单外部性和复杂外部性。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外部性的本质,即受影响方的决策非参与性和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明确了外部性的定义,同时引入外部性系数,将外部性研究从定性研究引向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外部性理论的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歇尔、庇古、杨格、鲍莫尔和二战后的经济学家对外部性问题的研究构成外部性理论演进的五个阶段。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散到综合再到分散、由静态到动态再到动静混合的过程。对传统的外部性问题处理原则的置疑可能改变外部性理论演进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交易外部性”:外部性的重新理解及系统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外部性和交易本质的理解,当前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两分的观点有失偏颇。研究提出交易外部性概念,即产权交易过程中,交易一方或交易以外的行为主体的权利(束)或权利部分职能被交易另一方强制利用而未被定价或实现对等补偿的现象。据此,按照发生领域和作用主体的不同,外部性可以划分为生产外部性、消费外部性和交易外部性三类,其中,交易外部性进一步包含一类交易外部性、二类交易外部性和三类交易外部性。此处的二类交易外部性与史普博的内部性具有相同的本质内涵,即内部性实质是交易外部性范畴下的一个子分类。  相似文献   

18.
网络外部性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是网络系统共同具有的一个基本特征,它的存在带来了许多经济学问题,对网络系统下的消费者需求、网络服务定价、市场结构等都产生了影响,近年来成为网络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中广泛讨论的一个焦点。本文试图对网络外部性本身的含义和分类做深入的探讨,为网络外部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外部性理论的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部性理论发展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仍处于模糊和混乱状态。影响外部性理论发展有三大困境:外部性概念界定不清;外部性理论的工具性价值定位不准;外部性理论的视角、立场、价值观念、范式不统一。外部性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发展出路:矫正外部性理论的立场;挖掘新的理论源泉;找准外部性概念的突破口;重新定位外部性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农地非农化的外部性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农地除了具有生产功能外,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同时还具有生态的、社会的功能,而在土地市场上的土地价格中仅仅反映了前者,后者却没有得以有效的体现,而土地产权制度也无法提供一种农地有效保护的激励。因此对于农地保护而言,斯密所称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无法有效地配置土地以达到社会最优。从农地保护、农地转用和土地征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外部性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