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做了研究.从理论来说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不是绝对的,货币供给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外生变量.文章对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做出了分解,并对中央银行对各因素的控制力做出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中央银行具有决定法定准备金率的能力、拥有现金发行权利、对超额准备金近似可控,对C/D(通货-存款比)和R/D(准备-存款比)也都近似可控,因此目前中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具有强大的控制力,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很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韬 《时代经贸》2007,(8Z):27-28,30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开始论述,进而分析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通过分析中国货币供给现状,结合货币供给量(M2)的变化,对央行实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有效性检验。得出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有效性,并通过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给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电子货币对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制度下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电子货币的快速发展已经给传统货币政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存款准备金政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电子货币改变了传统的货币结构,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数,在放大货币乘数效应的同时加大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并加剧了存款准备金政策对经济的冲击,从而增加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难度,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率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4.
赵春玲 《经济师》1999,(11):31-32
近年来,中央银行相继推出一系列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连续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再贴现率;将金融机构备付金帐户并入法定存款准备金帐户,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特种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增强国有商业银行货币投入能力。今年,中央银行又决定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规模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这些措施说明中央银行放弃了对信贷规模直接的行政管理,转而实行对货币供给总量的间接的经济管理,即我国货币政策由直接的信用控制转变为间接的货币总量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主体,是…  相似文献   

5.
货币内生性理论指出公众的货币需求会直接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因此 ,公众通过调整货币需求可以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产生不确定的影响。本文利用货币内生性理论来分析公众行为对中央银行为稳定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效果的影响 ;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我国M2 的供给有较强的内生性 ;我国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果上存在着不对称性 ,以此可重新认识我国当前通货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存款准备金率以其巨大的调控力度被列为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然而自1980年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减少了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频率,甚至弃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调控工具.但是,在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不常用的工具却成为“常用对冲工具”,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中央银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本文将通过宏观经济学分析以及初级计量分析,揭示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当下中央银行最主要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原因,并证明在当下经济条件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被弱化,从而提出当下央行使用货币政策时陷入的困境,并提出宏观层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主流文献关于存款乘数和货币乘数的认识在理论逻辑上存在着易被忽视的缺陷,与实践逻辑也不完全一致。一是忽视了对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层面存款派生机制的考察,仅从商业银行-客户的层面分析存款乘数;二是将货币乘数中的“货币”界定为包含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在内的基础货币,夸大了货币乘数的分母,降低了货币乘数的倍数;三是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中央银行对单家或若干家商业银行的调控效应扩展到整个商业银行系统,过度高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功效。本文提出基于双层存款派生乘数的货币乘数理论,指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误区,将货币乘数中的“货币”界定为中央银行发行的“流通中货币”,重新梳理中国和美国货币政策实践中的货币乘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金融形势脱离常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受到冲击.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法,经验检验了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计量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流动性这两个微观特征变量对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变动的作用明显,而中央银行货币净投放政策效果不大,货币政策变量与商业银行微观特征变量的交叉项系数不显著,可能原因是经济刺激政策、金融创新及影子银行扭曲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9.
后凯恩斯信用货币供给理论认为现代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货币,是银:厅和客户之间的债权交换;信用货币的供给是需求决定的,贷款创造存款,存款引致储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很难实现数量控制,只能采取价格(利率)控制。在一个具体的市场期间里,无论是在零售贷款市场方面还是在存款市场方面,银行都是价格的制定者和数量的接受者。对中国1994—2006年相关数据的经验研究支持上述理论逻辑。信用货币循环的理论逻辑与经验事实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微观经济主体原有的支付方式和习惯,而且对传统的货币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综合有关货币供给和需求理论、存款货币银行利率、中央银行理论,对电子支付的发展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探讨在电子支付背景下货币政策的运行规律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甚理想、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以调控货币量为主的前提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关系具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依据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找出了影响我国货币供给特性的因素,认为中国货币供给具内生性,在货币供给内生性条件下,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应从增加汇率弹性、增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力度、适时选择控制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锚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电子货币的出现代替了现金执行货币的职能,提高了清算效率,但因为电子货币的出现影响了居民持有现金的现状,进而影响了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形,对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过程及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电子货币的起源开始分析,浅析了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对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人民币走出去有收益,就会有成本。人民币国际化会引发货币需求和汇率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冲击。1.人民币国际化会增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根据"三元悖论"的观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资本的国际自由流动和汇率的稳定性无法同时满足,人民币国际化会增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本币的国际需求使货币需求和供给都变得复杂,从而可能使货币政策操  相似文献   

14.
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供给的变动最终不仅能影响名义价格与名义工资等名义变量,而且对实际产出等实际变量有影响。从货币非中性探究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建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其有效性未完全发挥。  相似文献   

15.
货币供给的制度内生与需求内生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松 《财经研究》2008,34(6):51-61
文章分别从基础货币投放的被动性、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与外汇"资产渠道以及利率渠道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内生性,主要表现为基础货币供给的制度内生和信贷供给的需求内生。为提高当前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当局必须稳定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贷款利率尤其中长期贷款利率水平,以此削弱货币供给的制度内生和需求内生。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一直争论不休。根据我国1989年-2009年的经济数据,通过建立名义GDP与货币供应量M2的线性关系和实际GDP与货币供应量M2的线性关系等模型,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货币传导机制不完善、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够、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等因素,也制约和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必须通过健全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利率市场化程度等措施,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马龙飞 《当代经济》2016,(11):12-1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国家通过央行来调整或规定银行等机构存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用来控制和改变银行的创造能力,来达到控制社会货币的需求、供给以及银行的资金流动,这是我国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是通过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实现.本文主要从法定存款准备金调节宏观经济的一项经济政策,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政策背景为线索,来研究从开始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存款准备金对我国的经济方面进行的宏观调控,再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判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本文重点从基础货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主要结论是:1994年以前,"对金融机构债权"项目的变动是导致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具有内生性的主要原因,而从1994年开始特别是在2002年以后,则由"国外资产净额"项目即外汇占款的增加主导了我国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进而影响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使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在起点上就缺乏有效性.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为减轻货币内生性带来的影响、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国应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建立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9.
由于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过于猛烈,该政策被称为货币政策工具当中的"巨斧",中央银行很少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我国的货币供给。然而,从2007年4月到2011年1月,四年时间内我国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15次调整,使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9%上升到19%,尤其从2010年1月18日到2010年5月2日短短三个多月时间内,中央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3次调整,这使得存款准备金政策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对"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对中小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在银行拆借市场、银行放贷规模、银行套利行为、银行准备金头寸、货币市场银行利率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货币银行理论的创新在于:从根本上否定货币数量说;货币供给并不是中央银行已经发行出来的货币,而应该是真正进入流通、充当购买手段的货币构成;货币的需求不是把货币保留在手头上的一种心理倾向,而是由卖者提供到市场上的要换成货币的全部货物和劳务构成的;不是银行货币供给决定现实交易,而是后者决定前者。这就把被西方经济学弄颠倒的理论,科学地纠正过来了。近年来,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经济运行状况都证明了马克思的创新理论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应当成为我国制定货币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