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经济学奖从创立至今被无敛国内外的经济学者和专隶视为经济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节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变得越来越浓重.然而在众多获奖者中中国人竟无缘这项学术界的最高荣誉,而仅仅拥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却将80e 诺贝尔经济学奖收入囊中.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时候中国能实现诺贝尔奖基的突破?其根本原因在于中美两国在经济学教学体制的不同.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学教育体制的设立和制度安排进行对比,阐述了两国教育体制的差距,并对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经济学领域的最高荣誉,获奖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许多相对“小众”的经济学分支。经济学思想和分析方法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领域当中,被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其他学科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引入也促进了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经济学是经世致用之学,以解释、解决时代的重大问题为使命。回顾百年经济思想史可以发现,宏观经济学经历了三次思想分野:1929年“大萧条”是第一次分野,1970年代的“大滞胀”是第二次分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第三次分野。诺贝尔经济学奖缺乏对中国问题的应有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及学术规范进步或催生出属于中国的诺奖。  相似文献   

3.
近年,世界上有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言,如果中国真的解决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问题,他们愿向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推荐,促中国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我国某名大学的某经济学教授、名经济学家也曾讲,中国如果真正在理论机制上和实际运作中解决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兼容问题,不但可以得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两个也不为多。  相似文献   

4.
自1969年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每年一度的评奖结果备受经济学界关注,因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不仅是对获得者过去成就的肯定,更是主流经济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定位。回眸历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学研究呈现出五个方面的趋向,此外,对发展中国经济学的启示和借鉴也作了四个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12位美国经济学大师评说中国经济──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有感严闻广摆在我面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一书(中国计划出版社)是经济学界人士在美国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12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的专访,书中的12位...  相似文献   

6.
中美两国的商标保护比较杜希江,乔忠良近年来,伴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两国贸易摩擦此起彼伏,中美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对两国的贸易和投资造成影响。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下面对中美两国商标制度进行比较,以促进双方的理解与合作。商...  相似文献   

7.
中美两国的商标保护比较杜希江,乔忠良近年来,伴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两国贸易摩擦此起彼伏,中美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对两国的贸易和投资造成影响。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下面对中美两国商标制度进行比较,以促进双方的理解与合作。商...  相似文献   

8.
张建 《经济导刊》2004,(1):90-91
中国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与美国总统布什商定:2004年1月,中美两国将举办双边会谈,探讨解决两国在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上分歧的途径。不仅是中美两国的问题在亚洲与美国经贸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仅涉及中美两国的经贸往来,而且涉及中国及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参与中美谈判,必然难以合理确定人民币的对外均衡价值,更难以解决中美在汇率形成机制上的分歧。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多边经贸往来,需要多边汇率加以满足。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很多原料来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中美双边谈判有可能…  相似文献   

9.
张芳  丁钰 《时代经贸》2011,(14):84-85
服务贸易是当今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而作为服务贸易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服务贸易以其丰厚的利润及对一国经济的巨大贡献正在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选取唇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优势指数等指标,对中美两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明确了中荚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差距。最后,针对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走势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旭 《宏观经济研究》2005,(3):28-30,41
中美两国分别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体,国内需求旺盛促使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两国贸易额达到1696亿美元,是1978年的72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也承认,与中国贸易是其发展最快的部分。在2001—2003年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76%,同期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则下降9%,而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只增长了52%。  相似文献   

11.
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了无新意。早在5年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已经颁发给了两位研究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经济学家,所以,当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和斯宾塞获奖的消息传出时,人们并不感到惊讶。 奇特的是,很多国内的报道把诺贝尔委员会所说的获奖理由(“三位获奖者的贡献构成了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转述为“三位获奖者解释了现代信息经济的核心”。信息经济学真的解释了现代信息经济的核心吗?这又和国  相似文献   

12.
中美贸易从最初的贸易不平衡到反倾销、反补贴再到知识产权保护和劳工标准,中美贸易摩擦经历了不断演化和升级。中美贸易摩擦事件的频繁发生,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必将影响到中关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探究其原因及主要特点,分析贸易摩擦给两国带来的经济效应,将有助于预测两国贸易摩擦的未来走势,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消除或减少中美贸易摩擦,维持和发展良好的中美政治经济关系,改善中国全球政治经济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年薪构成,年薪支付方式、年薪额度、年薪绩效考核、年薪激励效果等方面对中美两国企业家年薪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其企业家年薪制的 影响。最后对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改进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的中美经贸往来中,贸易摩擦已成为困扰双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表面而言,贸易摩擦是由两国间的贸易不平衡引起的。但是,中美两国的贸易不平衡由来已久,而贸易摩擦网却在近些年,随着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激烈。究其深层次原因,这是由于中美两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结构的形态不同,才使得贸易摩擦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以当今世界经济趋势,短期内石油仍然处于工业命脉的地位.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中美石油进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局面.运用大量统计数据说明全球石油能源形势并分别介绍近几年中美石油进口量和石油来源结构,分别站在中美各自角度分析两国石油进口的竞争态势,最后介绍中荚石油企业的国际经济合作的几种可能方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评述了当前中美贸易状况,指出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优点和缺点,然後建立了中美政策协调的理论基础,表明中美两国要想财政、外贸同时达到较理想的状态,就有必要进行政策协调,即同时兼顾中美两国的财政、外贸,进行双边谈判。接着建立了扩展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通过扩展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了美国变动的经济政策怎样向中国传导。模型表明美国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但由于中国资本项目管制的不对称性,在美国利率高于和低于中国利率两种情况下,美国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同时两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也不断出现。中美贸易摩擦近年来主要集中在“反倾销”、“知识产权”、“人民币升值”、“反补贴”四个方面,而产生摩擦的根本原因就是中美贸易不平衡。如何看待和解决中美贸易失衡已成为影响未来几年中关经贸关系乃至两国外交关系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以表彰他们在博弈论方面的贡献。博弈论作为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在现代经济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理论述评,论述博弈论在现代经济学中的作用以及对当前我国经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美农业贸易的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CD)、出口相似度指数(SI)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等模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美国FAS-Online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数据,对中美两国16种主要出口农产品的互补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中美两国农业贸易依存度逐步提高,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高于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程度。(2)中美两国农业贸易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中国入世后两国农业贸易互补性增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互利双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盈余,导致两国摩擦不断增加,美国及西方国家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频频施压.但是,其中关系比表面所观察到的更为复杂.通过对中美贸易相关数据进一步的结构分析:两国的贸易额,包涵了中美两国从世界进口的中间投入,中美两国,尤其是中国,为生产出口货品而进行的巨大的中间投入比重,以及为维持外来加工微薄利润所付出的庞大的隐性代价,从而提供了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中美之间贸易逆差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