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特征性履行说的局限性与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特征性履行说贯彻最密切联系原则时,存在适用范围有限、确定方法不合理和准据法确定不当的弊端。我国合同法律适用的立法也采用了最密切联系原则,但由于规定过于原则以及我国部分法官素质较低、经验不足,往往导致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困难。为合理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就需要从立法和司法等方面完善现有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9,(7)
当今国际经济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今后我国跨国民商事交往活动必将越发频繁,涉外合同范畴内的法律适用问题更加凸显。我国201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月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文章通过分析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方面现状,深度挖掘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解决涉外合同纠纷,使我国更好地融入国际大环境的竞争与合作中具有紧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丹 《时代经贸》2007,5(9Z):1-2
我国关于涉外委托设计合同法律适用的立法以“意思自治原则”为首要原则,确立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辅助性地位,并曾在司法解释中以特征性履行方法帮助其加以确定各种合同通常应当适用什么法律;且采用了强制规则和公共秩序的相关规定。但随着1999年《合同法》的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废止,以特征性履行方法作为最密切联系原则具体化依据的内容由原本就不够完备超前的规定甚至变为了立法空白,因此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栾颖娜 《经济师》2010,(7):77-78
涉外侵权之债准据法的确定对于当事人的利益影响重大,各国对于涉外侵权之债准据法的确定原则规定各不相同且各具利弊,而我国对此缺乏比较明确和具体之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容易产生分歧,不利于法律的统一执行。我国立法应以侵权行为地法原则为主、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辅,二者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条件的选择性冲突规范作为原则来确定我国涉外侵权之债的准据法。  相似文献   

5.
在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问题中,一般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对合同的法律适用及争议的解决方式有约定,并且约定不违反强制性规定的,遵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可根据法律规定确定适用的法律。这其中,意思自治原则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意思自治原则研究的理论和司法实践来看,其内涵与外延不断深化,确定应适用法的方法更加科学,具有可操作性。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涉外合同中的适用,明确其效力位阶,有利于涉外合同当事人的利益保护,有利于促进跨国交往和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汤明润 《经济论坛》2014,(7):159-16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涉外产品责任纠纷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本文运用法律解释学、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进行研究。文章在介绍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相关概念、法律适用原则、域外国家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和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立法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之上,探讨如何完善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即在实体法方面应当转变立法模式、明晰法律概念、统一归责原则及增加惩罚性赔偿规定;在冲突法方面应当引进新的适用原则以及加入海牙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7.
涉外不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是适用物之所在地法,作为国际私法上争论较少的原则,广泛指导着各国间与不动产相关的纠纷处理.如今,涉外不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正不断向着以物之所在地法原则为主导、其他适用规则辅助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关于涉外不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应跟上国际步伐,完善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8.
我国《合同法》第126条对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仅作了一条(三)款规定,由于该条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疏漏.笔者为此分析了该条法律规定之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合同法》第126条对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仅作了一条(三)款规定,由于该条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疏漏。笔者为此分析了该条法律规定之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申峥峥 《经济论坛》2009,(18):136-138
随着当前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涉外产品责任问题也随之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由于各国产品责任法的规定差异较大,法律冲突不可避免,传统的涉外产品的法律适用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新的法律适用原则正在不断的兴起、完善。我国的产品责任立法起步较晚,且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已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实的需要,完善这方面的立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钟雅敏 《时代经贸》2014,(4):339-340
国际商事仲裁在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地原则的前提下,仲裁协议的适用法律成为判断协议效力的准据法。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现阶段仲裁协议法律适用并无明确的规定,亟需完善相关的立法制度,以使我国的国际私法法制进程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涉外合同中,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所适用的法律,这已经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立法所肯定.而在涉外消费者合同中,国家往往基于保护弱者利益的需要,对合同当事人的法律选择权做出限制.我国2010年颁布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称《法律适用法》)第42条首次对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做出规定,该条将消费者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作出区分,消费者合同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以此代替"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赋予消费者选择商品或服务提供地法律的权利.此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选择方法,其适当性如何,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涉外产品责任案件也日益增多。因涉外产品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之债,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各国相继立法就其法律适用问题予以专门规定。然而纵观我国的相关立法,却可谓付之阙如。实体法并无相关规定,而冲突法领域也仅有《民法通则》第146条的规定,过于原则、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我国的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亟待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作为私法原则,它在民事诉讼领域的适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未将诚实信用作为一项诉讼的基本原则加以规定,但该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高美艳 《经济师》2013,(12):68-69
随着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给人们所带来的价值越来越得以凸显,但与此同时,国与国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也频繁发生。我国恪守知识产权的"公法"性质,但在知识产权领域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的研究和立法在理论界和实务界还存在着不足,导致我国对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应对的被动。文章对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剖析,就丰富和完善相关理论,间接推动立法,完善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条款,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当代国际私法中的一种崭新理论,它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国际私法法律适用原则的种种不足,代表着国际私法未来发展的方向。研究和分析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含义、产生和发展,对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不同领域的适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今在互联网大潮不断影响下诞生的电子合同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与传统交易形态相比,电子合同在很多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而难以通过现有立法加以调整。涉外电子合同只是形式上同传统合同不同,实质上仍是合同法律关系,所以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一直作为法律适用方面的基本原则,仍然适用于涉外电子合同的法律适用过程。理清电子合同与涉外电子合同的基本关系,指出公共秩序保留法律适用的关系,然后分析中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在涉外电子合同法律适用上运用公共秩序保留,首先要坚持防止滥用原则,然后要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总之,中国在涉外电子合同领域应不断完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和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18.
杨赟 《经济研究导刊》2014,(28):320-324
《罗马公约》第6条对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进行了统一规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家间的差异。不论是适用惯常工作地的法律、主要营业所所在地的法律,还是依照最密切联系原则确定的法律,都要以具体的个案为基础裁量取舍。通过对劳动者提供保护的可能缘由和保护问题的特殊性分析,认为法律的可预见性与个案的公正审理是贯穿冲突规则的始终,在一般情况下即体现与涉外劳动合同的最密切联系性,适应罗马公约的法治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国际私法的实践表明,最密切联系原则已在法律适用的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采纳,从经济学成本理论和交易理论分析,它不仅具有深厚的经济学基础还存在相当的合理性。采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必须对其加以必要的规则限制,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只有采取这种立法模式,才能实现司法中的高效益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直接适用法”与公共秩序保留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国际私法学者争论的问题,本文拟从二者的联系以及区别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并且结合《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条、第5条的具体操作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