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有利于企业精干主体、做强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扩大和促进再就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人员多、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需要精心设计、合理组织、稳妥实施。本文重点对实际  相似文献   

2.
申联滨 《发展》2008,(5):53-54
一、国有技术型企业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背景主辅分离是国有企业出于深化改革的需要,由辅业与主业分别推进改革的过程性措施,“主”指亟待改制改组的主业核心业务及相关资产;“辅”是相对“主”而言的非核心业务及相关资产,包括辅助生产经营活动、配套生产经营活动及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性服务职能和部分社会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东锅模式"有三条主要经验,一是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企业资产由不进产权交易市场为主动进场转让.按照859号文件要求,辅业企业改制,应该用三类资产安置职工,可以不进产权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4.
《资产与产权》2003,(6):53-53
为进一步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现就原国家经贸委等8部门《印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以下简称859号文件)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革工作尚未完成(一)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革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以2002年11月18日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859号文件)为分水岭,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2年之前主辅分离被作为改善国有企业绩效的手段,改革重心落在“增效”上,强调主辅分开、减员增效,操作中常采用“冷冻”、“隔离”的做法,没有实现主业与辅业在人员、资产、业务、财务上的真正分离,存在辅业分而不离、离而不立的现象。2002年底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保证主业规范化、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侧重于搞活、放活辅业,强调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目的是从产权上、财务上、资产上和人员上解开主辅业之间藕断丝连、非市场化的关系纽带,  相似文献   

6.
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出台<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  相似文献   

7.
2002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通过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政策。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原国家经贸委等8部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于2002年11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工作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根据《印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以下简称859号件)及有关配套件,结合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产权导刊》2005,(11):62-63
为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根据《印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以下简称859号文件)及有关配套文件,结合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06,(16):68-69
国企改制,国家提出大的原则是要保障国家、集体和职工个人三者的利益,而职工是这三者中最弱势的群体。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恰恰成为了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的主要渠道,让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双丰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刘建群 《中国经贸》2015,(11):107-108
加强国有企业辅业改制单位监管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大量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本文首先分析了强化国有企业辅业改制单位监管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了国有企业辅业改制过程存在的不足;再次提出了关于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辅业改制单位监管的几点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加强业务之间的交流,不断强化监管成效,夯实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2.
主辅分离体制上的目标是切断主业与辅业之间的产权联系,把主业所持有的辅业产权置换出去。只有切断产权纽带,主业与辅业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主辅分离是强调和突出国有大型企业主业的一项具体国企改革措施,医院是特殊的组织,如何选用合适的医院改制模式不仅关系到医院本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主辅分离的顺利进行。本文在探讨主辅分离企业医院改制后医院性质定位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辅分离企业医院可供选择的改制模式,指出主辅分离企业医院适宜选择整体股份化制模式,并具体剖析了该模式的优势与风险。  相似文献   

14.
《资产与产权》2003,(1):60-6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以下简称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
马晓军 《产权导刊》2008,(10):44-44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我国中央企业改制的一项长期重要内容,目的在于调整国有资本配置、做强主业、减员增效,同时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从经济学角度看,主辅分离的实质在于产权的重新配置和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北京召开了中央企业负责人工作会议。国务院资委企业分配局局长熊志军对记说,主辅分辅业改制是国有企业改革最深层的工作。“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改革”。这句话引起记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产权导刊》2003,(2):58-6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以下简称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8.
冯云廷 《改革与战略》2009,25(1):178-180
文章考察了我国传统国有企业主辅产权制度,讨论了我国现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改革的体制设计的逻辑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市场合约的国有企业主辅关系再造的观点。文章的探讨增加了我们观察国有企业制度变革与市场整合的角度,拓宽了我们进行政策讨论与选择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主辅分离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中尤为重要。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对我国电力产业主辅分离改革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它的可行性,并提出主辅分离改革的依据是分离后企业总效率得到改善和提高。文章的意义在于为其他自然垄断产业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桂琳 《湖南经济》2001,(2):14-15
国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减员增效,职工再就业”工程,涉及到积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分离出的辅助、后勤单位大多数是亏损户,一下子自负盈亏有困难,特别是分离出动的富余人员要开辟新的产业,“一穷二白”,困难很多。企业在实施主辅分离时,都面临着“观念转变难”“人往哪里去难”“确定非主业项目难”等难题。国企改革几年来,许多企业依然是“分而淳、离而不立”,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主辅分离,减员增效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