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贺丽莳 《江苏商论》2003,(11):74-75
广告代言人的使用近年来越来越为企业重视,但要科学使用,获得对目标受众的成功沟通,要对广告代言人使用中的沟通策略进行研究。本文将从广告的沟通机制出发,研究代言人沟通的信源策略、信息策略、通道策略、受众策略、环境策略。  相似文献   

2.
论代言人推荐式广告如何影响消费者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丁己  余嘉明  张家麟 《商业研究》2006,308(7):204-206
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许多广告运用具有专家、真实产品的使用团体,或用明星为产品代言,这种利用代言人的推荐式广告手法,是期望能对消费者提供专家性、比较性或象征性,来达到品牌知名度提升,使产品表现出差异化形象,促使消费者的人格特质与品牌形象间产生连结效果,甚至产生行为规范性的影响,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市场营销人员将注意力放在广告中使用的代言人(Spokesperson)或推荐人(Endorser)上,并为其提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注意力经济,是以客户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它是一种涉及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新兴商业模式。当今全球性的生产相对过剩,导致注意力资源稀缺,由此带来了新的商业关系,即"注意力经济"。广告产业由于其以吸引"注意力"为核心的特性,在当前注意力经济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效益创造作用。本文从经济学角度,通过对比广告产业新旧媒体的特性,分析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经济效益的创造,进而对我国广告产业的转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商》2016,(6)
<正>很多媒体与部分学者将新《广告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理解为不满十周岁的儿童不得代言广告包括作为背景形象出现在广告中,笔者对此持否定的态度,认为法律禁止儿童代言并不意味着以后的广告将不会出现儿童的身影,即使其仅仅作为广告的表演者。本文拟从探寻儿童广告代言人与广告表演者的区别、认定广告代言人时明星儿童因素的考量等方面对此进行分析。一、儿童广告代言人不同于广告表演者未满10周岁的儿童不能做代言人,并不意味着儿童不能以一个表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广告业的迅速发展,代言人广告成为各类广告方式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然而由于我国广告市场发展的不成熟,代言人广告在运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目前大多数探讨此类问题的文章还停留在对问题的总结和提供经验性的建议之上,而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本质探究得还不够深入。由此,本文从广告代言人的基本原理出发,试图从本质上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为广告代言人的运用提供战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段鸿婧 《商》2014,(11):213-2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虚假广告对人们人身和财产的损坏越发严重。虚假广告的代言人在广告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我国现行法律在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制度上却缺乏相关规定。本文分析了虚假广告代言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必要性,为完善现行法律提出建议,以明确虚假广告单眼人的相应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7.
虚假广告代言人法律责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代言本质上是广告活动的一部分。消费者信任是广告代言的基础,除一般广告代言外,证言广告的代言人应履行对消费者的信息义务以及广告行政义务。违反上述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余荣 《商场现代化》2010,(21):16-16
代言人是企业品牌传播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明星作为广告代言人的利与弊,进而提出了选择明星作为企业广告代言人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体育明星做广告代言人时,他们的负面新闻对广告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的案例是中国体育明星刘翔所代言的饮料广告,他的负面新闻(自变量)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弃权比赛的事件,研究的因变量是广告代言人的信任度和广告信任度。研究发现:体育明星的负面新闻会显著地降低公众对广告代言人的信任度,也会降低公众对其所代言广告的信任度,说明广告代言人的负面新闻会影响广告的效果,但是对代言人自身信任度的影响和对广告信任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分清影响发生在哪个部分和影响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强制性中断广告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论虚假广告代言人责任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勇 《商场现代化》2007,(22):328-329
我国现行法律在虚假广告代言人责任制度上存在缺失,造成明星代言广告的失范,并带来一系列的弊端。有必要构建虚假广告代言人责任制度。建议修改现行广告法,明确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同时颁布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代言虚假广告的责任构成和责任范围,另外颁布相关行政法规,加强对明星代言广告的行政监管。  相似文献   

11.
独特化需求对虚拟代言人说服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代言人在营销沟通中担任重要角色,但以往研究多关注各项拟人化特征对广告效果的影响,鲜有对消费者的独特化需求特质如何影响虚拟代言人沟通效果的研究。通过三个实验研究,考察两类代言人(虚拟代言人与真人)与消费者独特化需求水平(从低到高)交互作用下的广告说服效果。研究一表明:不同代言人类型的广告说服效果受消费者独特化需求水平的调节,其中高独特化需求的消费者对虚拟代言人的反应更积极。研究二进一步发现:独特化需求和代言人类型的交互作用是通过积极情绪作为中介路径,进而提升广告说服力。研究三加入品牌类型(奢侈品牌与大众品牌)作三阶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虚拟代言人在大众品牌广告中,对高独特化需求的消费者说服力要比真人代言人的说服力更强;然而这种调节效应在奢侈品牌广告中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法律中仅有《食品安全法》对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做了规定,但其适用范围有限。在虚假广告代言人责任制度上的立法滞后及处罚不力,是导致名人虚假广告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及时修改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明确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加大对虚假广告代言人的处罚力度,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信用、竞争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论明星广告代言人正当利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赞同明星广告代言人应对其虚假广告代言行为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如何在广告代言活动中维护明星代言人的合法权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应考虑广告性质的动态变化、已尽合理注意义务、广告审查依据错误以及责任期限等问题在追究明星广告代言人责任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告衰落,公关崛起? 以内容获取注意力,让产品信息搭内容的便车,从而获得公众的注意力,是大众媒体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现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大众正迅速地分化为众多的话语部落,产品信息很难像以前那样高效率地覆盖大量的人群。  相似文献   

15.
王郁斌 《中国广告》2008,(11):50-51
企业或品牌在选择广告代言人之前,企业对代言人要进行全面的评估,要考核代言人在公众心目中的个性定位与企业的形象是否相符。而不是以老板的个人喜好来决定用什么样的代言人,更不要企求因为代言人的代言能让企业的销售额一夜之间翻几番。在国内,特别是许多民营企业常常会把宝押到代言人身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种做法显然欠妥。  相似文献   

16.
宋汇灵 《中国报业》2022,(16):16-17
本文以智能广告与传统广告的区别为起点,观察场景理论视域下智能广告的全新生产运作模式,指出其以用户为核心、从硬性向柔性广告发展的特征,提炼基于程序化购买的智能广告优势,探索智能广告面临的版权归属、隐私保护及语境语义适配性等挑战;以及交易与创作智能化的整合、人工智能代替名人成为品牌代言人及人机协同广告创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张惠争 《中国广告》2005,(11):19-19
近年来.名人广告构成中国广告运动的一大风景。广告代言人正在成为品牌传播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以为,这是新的传播时代的必然要求,反映了品牌营销传播的内在规律。没有理由从营销的层面否定广告代言人。  相似文献   

18.
王晓雷 《中国广告》2005,(11):36-37
代言人给广告带来很多好处。做明星代言人广告我是有很多亲身感触的。我们公司致力于做代言人广告的创作,像中脉科技的企业形象广告,我们就联合了四大明星联袂出演(濮存昕、文兴宇、蒋雯丽、沈立)这在代言广告里是很少见的“大手笔”了。由于他们的形象一直很“正”,很有诚信,在观众那里也有说服力。另一个广告就是新近完成的蒙牛酸酸乳,张含韵代言的广告片。“超级女声”已经落幕了,但是和张含韵的合约还在继续,新的片子刚拍完。还有一个就是金立手机,是刘德华代言、冯小刚导演的。之所以热衷于做代言人广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客户觉得对品牌树立和产品销售的支持,能比较迅速地树立品牌信任度。采用代言人广告的企业通常有两种:  相似文献   

19.
以三鹿奶粉案为例——再谈虚假广告代言人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虚假广告代言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目前尚未明文规定,本文结合我国近年来类似问题的司法实践及相关立法,从理论出发,阐释我国应追究虚假广告代言人法律责任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择明星为企业及其产品进行广告代言已成为企业主要广告策略之一。但由于利益对明星的驱动、企业缺乏选择明星代言人的评价体系、消费者的不理性、法律的不完善、媒体和监管部门的缺位等,使明星广告代言出现了诸多危机问题。代言危机对企业、消费者、社会和明星自身等都产生了严重不良影响。要有效化解危机,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企业要对广告代言人社会形象进行评估,广告代言人要自觉规范自身的形象和道德标准,消费者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从而防范广告中的明星代言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